殷宝法
- 作品数:63 被引量:39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放牧和增食对布氏田鼠食物资源的影响
- 在2010-2013 年的4-9 月,通过调查不同月份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毛登牧场围栏内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统计每种植物的特征值(盖度、高度、生物量和密度),采用GLM(general linear model )中的重复...
- 殷宝法尚国珍魏万红张知彬
-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公路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动物致死特征被引量:4
- 2019年
- 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调查了旅游公路的运营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及道路致死状况。结果表明,公路两侧昆虫的遇见率(14.55±4.45只·km^(–1))显著的高于林中(8.27±2.22只·km^(–1);P=0.018),公路两侧0—5m区域内节肢动物的捕获数(33.45±3.23只·m^(–2))也显著的高于20—30m区域(23.92±4.72只·m^(–2); P=0.027);并且距离公路0—5m区域内的节肢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21)也高于20—30 m区域(1.90),说明公路运营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正的边缘效应。动物的平均道路致死率为9.01±3.17只·km^(–1),其中昆虫的道路致死数量最高,占总数的69.44%。说明道路边缘可能由于车辆的行驶而变成生态陷阱。另外还记录到大量的脊椎动物被车辆撞死,造成动物非自然死亡,进而对当地的野生动物群落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
- 费娴华咏乐冯思念张芒娟杨凤萍殷宝法
- 关键词:节肢动物
- 大概念指引下的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人体的稳态与调节”为例
- 2024年
-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以“大概念”为引领,以“大单元”为依托,将“大情景”贯穿教学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人体的稳态与调节”为例,从“大概念引导下的大单元教学主题的确立”“大概念引导下的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大概念引导下的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大概念引导下的大单元实际情景创设”四个部分展开,并对大概念引导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
- 胡慧敏殷宝法
-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真实情境
- 布氏田鼠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及HPA轴水平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讨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水平的性别差异,观测雌雄布氏田鼠在旷场、明暗箱和反捕食箱中的行为差异,及其HPA轴参与调控的促肾上腺激素(adrenalotropic hormone, 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雄性布氏田鼠在旷场中移动的总距离和平均速度均显著高于雌性,而静止时间显著低于雌性布氏田鼠。雄性布氏田鼠进入明箱的次数与雌性布氏田鼠无显著差异,但在明箱中停留时间显著高于雌性布氏田鼠。暴露于捕食者猫气味时,雌性布氏田鼠仅移动行为的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雄性布氏田鼠。雌性布氏田鼠血浆中ACTH和CORT浓度显著高于雄性布氏田鼠。综上,布氏田鼠的活动性、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及HPA轴水平均存在性别差异,提示野生布氏田鼠受其自身内分泌水平的影响,雌雄个体采取截然不同的行为策略以适应当前环境,从而有利于其种群的稳定。
- 顾晨陈琳徐则栋吴涌珍杨生妹殷宝法魏万红
- 关键词:布氏田鼠HPA轴
- 不同捕食风险条件下高原鼠兔的行为及繁殖特征
- 在进化过程中,捕食是重要的选择压力之一,并对动物反捕食进化适应有重要作用.2009年和2010年的4-8月份,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调查了繁殖期间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动态、行为、繁殖特征及其天敌动物的数量动...
- 殷宝法魏万红
- 京杭运河邵伯高邮段栖息地破碎化对狗獾种群数量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栖息地破碎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栖息地破碎引起的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能影响动物种群的绝灭阈值、分布、多度、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过程,最终影响动物种群的数量分布。2006年10-11月和2007年10-11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样方法定量分析京杭运河邵伯至高邮段狗獾栖息地破碎化程度,确定不同斑块的面积、斑块距离、斑块隔离度以及栖息地质量对斑块中狗獾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斑块内狗獾的洞口数、粪堆数与该斑块的面积显著的正相关(r=0.961,P=0.039;r=0.999,P=0.023),但与斑块距离、斑块隔离度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栖息地的质量也会影响狗獾的数量分布,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人类干扰和与栖息地的郁闭性显著的影响狗獾的数量分布。以上结果说明,京杭运河邵伯高邮段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对狗獾的数量分布还没有造成显著的直接影响,但会间接降低栖息地的质量,进而影响狗獾的生存。
- 崔超顾晨谢燕锦魏万红殷宝法
- 关键词:狗獾生境丧失斑块面积
- 艾虎对猎物和捕食者气味的反应被引量:4
- 2006年
-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确定艾虎(Mustelaeversmanni)在通过不同气味源的场所中的取食量以及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由此分析捕食者气味和猎物气味对艾虎取食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任何气味源存在时,艾虎在对照气味和对照气味组这两个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基本一致。在猎物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气味和对照气味组及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气味和对照气味组的两组实验中,艾虎在通过猎物气味的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与对照气味场所中比较也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天敌动物赤狐(Vulpesvulpes)气味存在的条件下,艾虎明显减少在通过赤狐气味的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同时,当间接捕食风险天敌动物赤狐气味存在时,艾虎明显增加了总的取食量,减少了在巢箱中居住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停留在无风险的场所中,这说明艾虎能够利用天敌动物赤狐的气味,采用增加取食量和减少高风险区域活动时间的策略来降低被捕食风险。
- 杨生妹魏万红殷宝法樊乃昌周文扬
- 关键词:气味捕食者猎物
- 京杭运河堤坝区域狗獾的栖息地特征被引量:5
- 2011年
- 2006年10-11月和2007年10-11月,在京杭运河邵伯—高邮段的西侧堤坝上,采用样方法测定了狗獾3个不同类型栖息地的特征变量和利用强度,结果表明:狗獾主要生活在郁闭度较高的森林中,对泡桐、泡桐-杨树次生林的利用强度显著的高于杨树人工林(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洞口数主要受灌木密度、大树密度、草本植物盖度、土壤含水率和人为干扰强度的影响(P=0.002),而粪堆数主要受灌木密度、大树密度和人为干扰强度的影响(P=0.012)。整体来看,影响狗獾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郁闭度、人为干扰水平有关的因子。
- 殷宝法刘宇庆刘国兴魏万红
- 关键词:狗獾栖息地选择
- 大型野外围栏实验揭示增食对布氏田鼠种群动态的复杂效应被引量:3
- 2017年
- 尽管大多数实验都证明增加食物能提高动物的种群密度,但有关增食对动物的繁殖、存活和迁移的影响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建立有效排除种群扩散和天敌捕食引起的复杂效应的野外大型围栏实验是目前解决这一争议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2010~2014年,本课题组调查了增食处理对8个大型野外围栏(每个0.48 ha)内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种群动态和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食通过增加幼体补充数量对种群密度产生正效应.然而,增食对布氏田鼠的存活产生复杂的效应:即在非繁殖季节产生正效应,在繁殖季节产生负效应.另外,增食提高了布氏田鼠植物食物的质量(蛋白质含量增加),但降低了围栏内植物群落中不喜食植物的数量.因此,增食通过增加食物的供给直接对小型啮齿类动物产生正效应.同时,食物引起的种群密度增加又通过密度制约效应间接对动物种群产生负效应,并且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分布对啮齿动物产生长期的影响.
- 殷宝法李国梁宛新荣尚国珍魏万红张知彬
- 关键词:植物群落组成种群动态存活
-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的营养生态位被引量:50
- 2007年
- 2004年8月,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楚玛尔河至五道梁一带观察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的行为活动,并收集其粪便,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计算3种动物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表明: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所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似,但在食谱中所占的比例不同,禾本科植物在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的食谱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8.7%、44.57%和92.28%.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78、0.735和0.695.藏羚羊和藏野驴、藏羚羊和藏原羚、藏野驴和藏原羚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值(FT)分别为0.869、0.985和0.785.结合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的生态习性,从营养生态位的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竞争与共存的关系.
- 殷宝法淮虎银张镱锂周乐魏万红
- 关键词:生态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