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义勇
- 作品数:35 被引量:6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历史与逻辑统一:文学史研究的伪命题被引量:7
- 2007年
- 历史与逻辑统一,出自哲学领域,有其错误与弊端。该命题出于预定式思维方式,实违背辩证法精神。历史与逻辑统一,与历史、文学史研究的特性不合,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伪命题。应放弃此类理论幻想,追求文学研究的多样与灵活。
- 田义勇
- 关键词:文学史文学研究
- 异在的同化之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析评被引量:2
- 2012年
- 《精神现象学·导论》虽然不如《精神现象学·序言》那么引人注目,却以更简洁的形式,表述了黑格尔自己的哲学立场。《导论》使我们了解到黑格尔的意识经验的本质,了解到他所谓的意识通往真知的历程,它就是异在的彻底同化之路。
- 田义勇
- 关键词:黑格尔
-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存论意蕴
- 2012年
- 陶渊明的《形影神》组诗应该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基于当代生存哲学的问题域,来重新思考其哲学意蕴,并结合中西哲学的比较视域,审视其价值观的独特性。
- 田义勇
- 关键词:陶渊明生存哲学
- 知,脱离关系模式无从谈起——与维之商榷
- 2009年
- 维之试图抛开关系模式与主客二分,用现象学的方法来谈论"知"等问题。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谈论"知"不从关系入手是无法理解的。就"知"来说,离开人的对象化活动就无从谈起。
- 田义勇
- 关键词:对象化
- 论审美与意识形态的体用关系
- 2010年
- 从马克思的语境看,意识形态这个词是用来表示解决社会冲突的特殊手段、特殊功能。某种东西是否成为意识形态,这是由这种东西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所以,意识形态是文学的职能规定而非本质规定。审美可界定为文学的性质或特点,而意识形态则可作为文学的功能或作用,二者是体与用的关系。
- 田义勇
-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卢卡奇
- 王夫之言语交往理论刍议——以《周易内传·兑》为例
- 2012年
- 王夫之把兑卦的"说"在"悦"义之外,兼释为"言说",说明《周易》的兑卦就是古代关于言说交往方面的理论概括与总结,王夫之的创造性解读是有训诂学依据的,为当代的言语交往理论提供传统资源的思想营养。
- 田义勇
- 关键词:王夫之周易言说
- 黑格尔论道家哲学述评
- 2011年
- 中国传统思想与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之间有着鲜明的基本原则性的冲突,即"不定"与"有定"的冲突。通过道家"不定"与黑格尔"有定"的比较,可以看出黑格尔"自规定""自否定"的保守性,看出道家哲学拒绝一切规定的批判性与独创性。
- 田义勇
- 关键词:黑格尔道家
- 论文学审美体验的三次跃升
- 2009年
- 以象为核心,文学审美体验有三次跃升:从物到象,这是第一次跃升。因"穷"而觉解,获得大观世界的超越意识,这是第二次跃升。兴象以其审美感发性,高举精神,臻至审美之妙境,这是第三次跃升。
- 田义勇
- 关键词:文学审美体验
- 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反思
- 2012年
- 让实践凌驾于一切,只会导致实践的狂纵恣肆与价值失范。一切实践,都是人在实践,都为人而实践,都为了生存得更美好、更幸福。坚持生存本体论,反对实践本体论,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念,一切实践活动都应该谋取人民的生存幸福,而非凌驾于人民的生存利益之上。是否利于人民的生存幸福,是检验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尺度。
- 田义勇
-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生存本体论
- “意象”研究钩沉与反思——兼论“意象”内涵及其审美特性被引量:1
- 2015年
- 在中国美学界,"意象"是一个极具学术生命力的核心范畴。当代"意象"研究的学术实绩值得肯定,但在语源阐释与思想方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追溯"意象"语源,应当注重"象"的中介关联性,继承早期的"言""象""意"三元范式,重新认识并扬弃明清时期的"情景交融"等二元范式。在研究方法上,无论"主客二分"还是"超主客二分",都不能真正摆脱二元范式的窠臼,亦不契合中国思想实际。在基本理念上,"意象"研究应当奠基于先秦时期即有的"和实生物""相异者相济"理念。明清时期何景明、王夫之等人并非反对"分",而是反对"离",其思想实质是主张"相异者相合"。基于"异在论"立场,所谓"审美意象"就是以一"意"("游观意识")摄三"象"("心象""物象""语象")为基础的上下贯通与三元交融的体验活动及其结果。
- 田义勇
- 关键词:意象语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