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哲诚

作品数:68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肝移植
  • 14篇细胞
  • 13篇移植术
  • 12篇切除
  • 11篇切除术
  • 11篇肿瘤
  • 10篇手术
  • 10篇术后
  • 8篇胰腺
  • 8篇免疫耐受
  • 8篇腹腔
  • 8篇肝移植术
  • 7篇移植术后
  • 7篇腹腔镜
  • 6篇活体
  • 6篇活体肝
  • 6篇活体肝移植
  • 6篇肝细胞
  • 5篇胆管
  • 5篇肾联合移植

机构

  • 4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交通大学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8篇祝哲诚
  • 43篇彭承宏
  • 42篇沈柏用
  • 32篇邓侠兴
  • 31篇李宏为
  • 25篇詹茜
  • 21篇程东峰
  • 16篇彭志海
  • 15篇陈皓
  • 11篇裘正军
  • 10篇王以巧
  • 8篇鲍国清
  • 8篇金佳斌
  • 8篇谢俊杰
  • 8篇申川
  • 8篇徐军明
  • 6篇汪小辉
  • 6篇李涛
  • 6篇夏强
  • 6篇钱道海

传媒

  • 16篇外科理论与实...
  • 7篇上海医学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复旦学报(医...
  • 3篇肝脏
  • 3篇2013中国...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器官移植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及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的胆道并发症(BC)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肝移植中心2006年6月至2009年9月实施的42例LDLT的临床资料,对LDLT术后BC的发生进行总结和分析。统计LDLT术后BC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对照分析。结果 42例LDLT其中出现BC 16例(A组),未出现BC 26例(B组),BC的发生率为38.1%。A组与B组LDLT患者在右半肝和左半肝所占比例(50%vs 9.1%)(P=0.044)、有无动脉并发症所占比例(70%vs 28.1%)(P=0.045)、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c time,CIT)(P=0.048)、无肝期时间(P=0.037)、移植物受者体重比(graft weight/recipient weight,GWRW)(P=0.04)及GRWR≥1(P=0.029)等6个因素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DLT术后BC的发生率高低与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手术方法的改进,缩短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有关,还与左右半肝比例和GWRW有关。
汪小辉王以巧沈柏用鲍国清邓侠兴祝哲诚阿依都.阿不都热依木詹茜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
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2010年
目的 比较大鼠不同体积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及其受体CDl4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以探讨肝移植小肝综合征的病因.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和体内切肝法建立SD大鼠→SD大鼠原位100%(Ⅰ组)、50%(Ⅱ组)、30%(Ⅲ组)体积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于门静脉重新开放后1、3、6、12和24 h检测各组受鼠门静脉内毒素的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Ⅰ、Ⅱ组术后门静脉血内毒素血症高峰出现在术后1 h,随后下降,Ⅰ组在术后3 h接近正常,Ⅱ组在术后12 h接近正常;Ⅲ组高峰出现在术后6 h,在术后24 h接近正常.Ⅰ、Ⅱ、Ⅲ组再灌注后CD14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都在再灌注后3 h达到高峰,后渐下降,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大鼠原位100%、50%、30%体积肝移植术后出现门静脉内毒素血症,供肝体积越小术后受者内毒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组织CD14 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越高,持续时间也越长.
王以巧鲍国清沈柏用汪小辉钱道海詹茜邓侠兴祝哲诚陶然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肝移植内毒素门静脉CD14
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大量猪肝细胞低温冻存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大量猪肝细胞程序冻存与常规冻存的效果。方法采用二步法胶原酶经肝静脉逆行灌注的方法分离猪肝细胞,分离的肝细胞根据冻存方法与冻存袋的不同分5组:a组,50 mL冻存袋,程序冻存;b组,100 mL冻存袋,程序冻存;c组,50 mL冻存袋,常规冻存;d组,100 mL冻存袋,常规冻存;e组,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各冻存组解冻后,比较各组的肝细胞活性、贴壁率、LDH漏出量及白蛋白合成能力。结果新鲜分离的肝细胞产量为(1.8±0.4)1010/肝,活性高达(90.5±1.7)%,培养后贴壁率为(70.5±8.5)%。采用程序冻存的a、b组在肝细胞活性、贴壁率、LDH漏出量及白蛋白合成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冻存的c、d组(P<0.05),但与e组新鲜分离的肝细胞相比,其解冻后肝细胞的活性、贴壁率及蛋白合成能力均降低(P<0.05),LDH漏出量增加(P<0.05)。相同冻存方法条件下,50 mL袋装与100 mL袋装冻存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袋装程序冻存法大量冻存猪肝细胞可满足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活性及数量的要求。
李涛祝哲诚谢俊杰程东峰申川沈柏用彭承宏
关键词:肝细胞冻存生物人工肝
细胞凋亡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诱导移植受体存活的影响,并分析骨髓输注诱导移植肝长期存活的机制。方法Kamada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随机法分四组(n=8);A组:同品系组;B组:免疫排斥组;C组:B组+免疫抑制剂;D组:C组+骨髓输注...
祝哲诚王以巧沈柏用程东峰彭承宏李宏为
免疫抑制剂联合供体骨髓输注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利用套管技术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模型的建立是该项研究的基础.方法:采用'二袖套法'完成200例次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同时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二袖套法'进行适当改进,包括套管的制作、受体的麻醉、腹主动脉的灌注...
祝哲诚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免疫耐受
改良法快速肝肾供体联合切取的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快速肝肾供体联合切取的可行性。方法总结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共 138例快速肝肾联合切取的技巧及评价移植后近期效果。快速切取技术采用原位腹主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灌注加下腔静脉引流 ,分离胃肠道后肝、胰、脾、肾整块切取 ,冰水浴中分离肝肾。结果肾脏的热缺血时间为 2~ 6min ,肝脏的热缺血时间为 3~ 8min ,整个手术过程约 2 0~ 30min。所有变异血管均保存完整。行肝移植 131例 ,术后 3d内血清ALT最高值平均为 (5 81± 392 )U/L ,无 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行肾移植 2 74例 ,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为 3 3% (9/ 2 74 )。结论快速肝肾联合切取技术能同时保护供肝和供肾的质量 ,其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徐军明彭志海夏强戴雪明祝哲诚徐宁王兆文
关键词:肝移植肾移植手术方法
DEPDC1基因在胰腺癌的表达及其siRNA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DEPDC1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株、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DEPDC1基因,研究其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4个胰腺癌细胞株、4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EPDC1基因的表达;靶向DEPDC1的siRNA载体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基因沉默前、后DEPDC1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胰腺癌细胞株和胰腺癌组织中DEPDC1基因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呈低表达甚至不表达;转染siRNA的PANC-1细胞与对照组比较,DEPDC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S期细胞比例则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DEPDC1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株、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甚至不表达。DEPDC1 siRNA可明显下调靶基因DEPDC1及其蛋白质表达,阻滞胰腺癌细胞株PANC-1周期,诱导凋亡,抑制增殖,提示DEPDC1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潘春鹏鲍国清施敏敏詹茜祝哲诚邓侠兴陈皓彭承宏沈柏用
关键词:胰腺癌增殖周期
肝胆胰微创手术关键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其推广
沈柏用彭承宏詹茜李宏为邓侠兴陈皓邱伟华蒋兆彦韩天权王建承赵良超金佳斌温晨磊祝哲诚程东峰
肝胆胰疾病已成为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长期以来开腹外科手术是治疗上述疾病的主要手段.九十年代以来微创技术相继应用于肝胆胰胰疾病的临床治疗,然而,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肿瘤的根治等相关的关键技术依然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和应...
关键词:
关键词:肝胆胰疾病微创手术
肝移植中肝脏左旋显露手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肝移植中切肝阶段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时下腔静脉压力及其他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病人18例,分别记录进腹后左侧旋转肝脏时的下腔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循环指标;测定病人术前至术后肾功能指标。结果:18例肝移植均顺利进行,所有病人术后愈合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病人心率和下腔静脉压在肝脏旋转后显著升高(P<0.01)。肾灌注压则在旋肝后显著降低(P<0.05)。与旋肝前相比,下腔静脉压和肾灌注压在旋转后1阶段(第1次左旋)并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但旋转后2阶段(第2次左旋)出现了显著变化(P<0.01)。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肝脏旋转前与旋转后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经典式还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显露右半肝及肝后下腔静脉的方法。该法可避免传统手法对肝后下腔静脉的机械性损伤,不会引起术中全身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对术后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金佳斌任家俊沈柏用陈皓邓侠兴祝哲诚程东峰谢俊杰申川詹茜彭承宏
关键词:肝脏肝移植下腔静脉
受体细胞因子TGF-β1和TNF-α的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急性生物学排斥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基因调节区或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分布与肝移植急性生物学排斥的关系。方法:取63例肝移植病人和60例正常人外周静脉血2mL,加入400μL5%EDTA抗凝,用QIAamp DNA Blood Midi Kit抽提DNA。应用美国One-Lambda公司提供的细胞因子基因型检测盒,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行细胞因子基因调节区或启动子区多态性分析。结果:病人年龄、性别、Child分级、手术方式、肝脏原发疾病、血型不配对与急性生物学排斥无明显关系。TNF-α高表达型与低表达型的比例在排斥组中明显高于非排斥组(10/15vs5/33,P=0.016),排斥组中受体TNF-α高表达/受体TGF-β1高表达组合对其他表达形式的比例(9/16)显著高于非排斥组(4/34),P=0.015。结论:受体TNF-α高表达/受体TGF-β1高表达可能是急性生物学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邓侠兴沈柏用李勤裕汤耀卿陈皓杨卫平毛恩强邱伟华詹茜韩宝三祝哲诚施敏敏姜志宏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肝移植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多态现象移植物排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