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悦晨
- 作品数:23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结合救援医学专业特点解剖学教学的新思考
- 2011年
- 为保障武警部队完成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反恐等艰巨任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开设了救援医学专业[1-6].解剖学是救援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与临床联系紧密.在救援专业解剖学教学中注重学以致用,使救援医学生在实物标本上对急救相关的解剖部位、技巧等进行教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 董化江罗悦晨徐健刘未何文彤单云官
- 关键词:救援医学解剖学教学
- IL-37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活化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抗CD11c磁珠分选DC。IL-37预处理DC后,进行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α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试剂盒(CB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α、IL-6、TNF-α等因子的浓度。结果 DC诱导成功,磁珠分选能够获得高纯度的DC(>90%)。IL-37降低LPS诱导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并抑制DC合成IL-1α、IL-6、TNF-α。结论 IL-37可以通过降低共刺激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DC活化。
- 吴万通罗悦晨王伟强余刚沈悦孙志娜韩玲韩忠朝冯晓明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脂多糖
- 单核细胞亚群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不同亚群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I/R损伤后炎症程度及组织修复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I/R模型。于术前、术后1、3、5、7、14 d抽取大鼠尾静脉血,运用流式细胞术将单核细胞分为CD172a+CD43low和CD172a+CD43high两个亚群,检测各时间点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并于术后第30天取心脏行Masson及麦胚凝集素(WGA)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纤维化程度及心肌细胞肥大程度与单核细胞表型变化的关系。结果 I/R组CD172a+CD43low单核细胞比例在术后第1天较基线显著升高(P<0.05),第3天达到高峰(P<0.01),之后逐渐下降,从第7天起与基线水平一致;Sham组CD172a+CD43low单核细胞比例在术后第1天升高,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起降至基线水平;与sham组相比,I/R组第3天时CD172a+CD43low比例较显著性升高(P<0.01),其余时间点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大鼠CD172a+CD43high细胞比例在各组呈现与CD43low相反的变化。Masson及WGA染色结果显示,I/R组大鼠心肌存在大量胶原纤维的沉积(P<0.05),且心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肥大(P<0.01)。术后第3天CD172a+CD43low单核细胞比例与术后30 d左室壁心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86,P<0.05)。结论研究表明大鼠心肌I/R后单核细胞亚群发生了动态变化,具有促炎症表型的CD172a+CD43low单核细胞可能成为心肌I/R损伤的治疗靶点。
- 卢芮伊周欣姬文婕罗悦晨杨国红孙海英葛兰姜铁民李玉明
- 关键词:单核细胞亚群缺血再灌注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ET-1的浓度及其与预后评估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百草枯(Paraquat,PQ)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易溶于水,稍溶于丙酮和乙醇,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几乎分布于所有的组织器官,肺中浓度最高,
- 张晶晶董化江罗悦晨
- 关键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
- 干扰NaV1.9对RAW264.7细胞增殖、吞噬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中电压门控性钠通道(VGSCs/NaVs)α亚单位NaV1.9基因,建立稳定干扰细胞株,并观察其对细胞增殖活性、吞噬能力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将短发夹RNA(shRNA)干扰质粒转染至RAW264.7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细胞株。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干扰效率,CCK-8法测定稳定细胞株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吞噬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功能。结果成功建立稳定干扰NaV1.9的细胞株,RT-PCR法鉴定干扰效率达80%。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降低NaV1.9的表达使细胞增殖活性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抑制NaV1.9的表达使细胞吞噬能力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干扰NaV1.9的表达使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5)。结论建立了稳定干扰NaV1.9的RAW264.7细胞株,下调NaV1.9的表达使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吞噬能力和迁移功能显著降低。
- 罗悦晨周欣姬文婕孙海英卢芮伊姜铁民李玉明
- 关键词:NAV1增殖
- miR-10a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确定
- 目的:
肿瘤的迁移和侵袭是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生命现象,其发生的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是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难题,也是威胁肿瘤患者生命的最重要原因。目前,对于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的成就,micro...
- 罗悦晨
- 关键词:肝癌靶基因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在危重病人中使用深静脉置管的体会被引量:12
- 2012年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穿刺基础上插管,适用于需持续补液的病人,以使病人免遭频繁穿刺浅静脉之苦,必要时也可作采血化验、插管加压输液或中心静脉压测定。该静脉口径大,位置恒定表浅,为深静脉穿刺之首选静脉。随着医学的发展,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抢救、接受化疗者及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其要点:1.部位:选择在锁骨下方,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为穿刺点,也有在锁骨上入路穿刺点向下作垂线与锁骨下缘相交,其交点处作为穿刺点。多选择右侧;2.体姿: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也可将床尾抬高,以利于穿刺时血液向针内回流,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发生气栓。穿刺侧的上肢外展45度,后伸30度位以向后牵拉锁骨。据解剖所见,锁骨上入路易损伤胸膜,而锁骨下入路一般不易损伤胸膜,操作方便,易穿刺,故锁骨下入路较上入路成功率高;3.穿经层次: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锁骨下肌达锁骨下静脉,其厚度为3~4cm;4.进针技术:针头与胸部纵轴角度为45度,与胸壁平面角度呈15°进针,导管欲达上腔静脉左侧需插入l5cm,右侧则插入l2cm;5.失误防范:(1)针尖不可过度向上向后,以免伤及胸膜;(2)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相会处恰为针尖所对,继续进针的安全幅度不如锁骨上入路大,故不可大幅度进针;(3)防止空气进入。
- 董化江罗悦晨徐健刘未杨德慧单娜娜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入路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液体管理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限制液体策略与患者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42例ARDS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依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胸内液体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水平实施液体管理,试验观察持续6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FiO2)、肺损伤评分、气道峰压(peak pressure,Ppeak)及入住ICU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限制性液体管理组较对照组氧合指数上升,肺损伤评分降低,呼吸力学指标中气道峰压降低(P<0.05);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入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60 d病死率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ARDS患者预后。
- 董化江罗悦晨高富合李国强刘阳曹文理张晶晶李强魏路清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液体管理血管外肺水指数
- AFP的亚细胞定位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甲胎蛋白(AFP)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内源性AFP在HeI。a细胞、QGY-7703细胞、MCF-7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将构建的表达AFP的质粒pcDNA3-AFP及AFP腺病毒siRNA干涉载体Adv—AFPsiRNA作用于QGY-7703细胞,MCF-7细胞,运用M1Tr,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免疫荧光显示,内源性的AFP在HeLa细胞、QGY-7703细胞、MCF-7细胞均只在细胞质中表达。pcDNA3-AFP使QGY-7703的细胞活性增加了2l%(P〈0.05)及集落形成能力增加了32%(P〈0.01),MCF-7实验组比对照组细胞活性降低了30%(P〈0.01).克隆形成能力降低82%(P〈0.01)。Adv—AFPsiRNA使QGY-7703的细胞活性降低了22%(P〈0.05),平均克隆形成能力降低52%(P〈0.01),MCF-7细胞活性提高了24.5%(P〈0.05),克隆形成能力提高了89%(P〈O.01)。结论内源性的AFP只在细胞质中表达。AFP能促进QGY-7703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而在MCF-7细胞中发挥相反的作用。腺病毒介导的内源性的AFP表达的下调能降低QGY-7703的增殖,却增加了MCF-7的细胞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
- 罗悦晨万海英唐晓燕汤华
- 关键词:甲胎蛋白脂质体转染亚细胞定位
- B型利钠肽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M1偏移
- 曾诚姜铁民周欣罗悦晨李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