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宇佳
- 作品数:31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普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脑损伤
- 2008年
-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S100B蛋白水平,对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过程中脑损伤的情况。方法:2006年7月-2007年8月本院冠状动脉搭桥患者18例,其中CCABG组10例,OPCABG组8例。于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侧壁钳开放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采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评价手术不同时期脑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1、T4时血浆S100B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ABG组患者在T2及T3时血浆S100B蛋白浓度(2.77±0.69,2.83±0.79)μg/L较OPCABG组(0.89±0.71,0.91±0.63)μg/L显著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从而降低了术后脑损害的风险。
- 翟宇佳王小雷姬尚义柳玉容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SIOOB蛋白脑损伤微血栓颅内栓塞
-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术中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术中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讨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术前3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万u/(kg.d),用至术前1d,连续用药3d;B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万u/kg,维持至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C组为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预处理。记录各组麻醉后(T1)、主动脉插管时(T2)、心脏复跳时(T3)、主动脉开放10~15min(T4)、主动脉开放30min(T5)、主动脉开放45min(T6)、主动脉开放1~2h(T7)、术后24h(T8)时心电图的改变,记录各组主动脉开放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结果A组与B组体外循环再灌注后5~10min室颤发生率分别为27%、7%,C组60%(P<0.05);A组、B组T3、T4、T5、T6等时点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显著小于C组(P<0.05,P<0.01),B组显著小于A组(P<0.05);A组、B组T3、T4、T5、T6、T7、T8时心电图中∑ST-T抬高或下移显著小于C组(P<0.05,P<0.01),B组显著小于A组(P<0.05);A组、B组CPB后心脏自动复跳率(73%、93%)明显高于C组(40%),A组、B组多巴胺[>5μg/(kg.min)]的使用(40%、20%)明显低于C组(87%),且平均使用时间A组、B组显著短于C组(P<0.05,P<0.01);A组、B组肾上腺素使用率(6%、0%)明显低于C组(40%),且A组、B组使用时间和最大剂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既有早期保护作用(earlyprotection,EP),亦有延迟保护作用(delayedprotection,DP),但早期保护效应较强。
- 王小雷王焰斌翟宇佳程毅坚
- 关键词:乌司他丁药物预处理心电图心肌保护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surgery ,OPCABG )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监测ECG、SPO2 、AP、CVP ,行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依托咪酯 +芬太尼 +潘库溴铵麻醉诱导 ,芬太尼 +丙泊酚 +潘库溴铵 +异氟醚麻醉维持 ,维持足够麻醉深度 ,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 :芬太尼总用量 2 0~ 40 μg/kg ,麻醉时间 3 5~ 6h ,术后苏醒时间 (1 5± 0 6)h ,拔除气管导管时间 (3 1± 1 2 )h ,所有病例均无麻醉意外 ,无手术死亡。结论 :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控制心律 ,降低心肌耗氧和心肌抑制 ,是OPCABG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 翟宇佳王小雷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静脉穿刺心肌耗氧
- 食管超声监测心排血量在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使用食管超声(TEE)进行心排量(CO)测定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评价心排量在术中的应用。方法28例CABG患者全身麻醉后,经食管置入TEE探头至胃底,取主动脉瓣环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由计算机计算心排量。同期置入S-G导管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量。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术中使用TEE进行心排量的无创监测操作简单,与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测定值相关性好(P<0.01)。结论在CABG术中,利用TEE连续监测心排量具有不影响手术、无创和连续的优点,结合HR、MAP等指标能及时了解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利于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处理。
- 张东升杨建安赵有生翟宇佳吴贵云
-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冠状动脉分流术
- 乌司他丁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患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 )主动脉手术患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30例,年龄30~50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 n=15):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气管插管后即刻~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经中心静脉输注乌司他丁500~1000 U·kg-1·min-1(剂量20000 U/kg );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DHCA前5 min (T1)和DHCA结束后15 min (T2)采集体外循环中血样,进行中性粒细胞(PMN )计数,测定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心房钠尿肽、胱抑素C和肌酐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U组PMN计数、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和肌酐的水平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0及心房钠尿肽的浓度升高( 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王焰斌王小雷李刚翟宇佳程毅坚王毅杨建安
-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心肺转流术
- 利多卡因提高换瓣病人心脏自动复跳率
- 1999年
- 目的 总结本院162例心脏辦膜置换手术,开升主动脉即时,应用利多卡因2mg/kg对心脏复苏时自动复跳率的影响。方法 162例病例分为2组,利多卡因组及对照组,利多卡因组在开放升主动脉即时,予利多卡因2mg/kg,对照组则不给药,比较两组自动复跳率。结果 利多卡因组自动复跳率48.1%,对照组25.9%(P<0.01)。结论 利多卡因作为心肌保护的一项措施是有效的,可明显提高换辦手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值得临床推广。
- 翟宇佳毕叔同
- 关键词:利多卡因心肌保护
- 舒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压与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先心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内压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12)和舒芬太尼组(S组,n=12)。F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芬太尼,S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舒芬太尼;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保持等效剂量使用,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输注速度。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并持续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0.8~1.2 MAC。用Schiêtz压陷式眼压测压仪分别测量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麻醉诱导前(L0)(静息、平卧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即刻(L1)、气管插管后2 min(L2)、气管插管后5 min(L3)的眼内压(IOP);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5 min(T1)、切皮(T2)、锯胸骨(T3)、主动脉插管(T4)、闭合胸骨(T5)等7个不同时点HR和MAP的变化,并测定麻醉诱导前(M0)(术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切皮前(M1),主动脉插管后10 min(M2)、脱离CPB(体外循环)时(M3)、CPB停止30 min(M4)、术终(M5)等时点两组血糖(BS)、乳酸(LAC)水平和血浆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 F组眼内压自L0~L1显著增高(P<0.05),L1~L3显著降低(P<0.05);L1~L3 S组眼内压明显低于F组。F组内HR T0~T3显著增高(P<0.05),T3~T5显著降低(P<0.05);F组内MAP T1~T3显著增高(P<0.05),T3~T5显著降低(P<0.05);T1~T5 HR、T1~T5 MAP S组均明显低于F组。F组内BS及E自M0~M3显著增高(P<0.05),自M3~M5显著降低(P<0.05);F组内LAC自M2~M3显著增高(P<0.05),自M3~M5显著降低(P<0.05);M1~M5等时点BS及E、M2~M4等时点LAC水平S组均明显低于F组。结论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婴儿先心病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患儿的眼内压反应和术中应激反应。
- 王焰斌王小雷黄志勇翟宇佳程毅坚毛彦奇张艳晖曾冰郭建洲
- 关键词:舒芬太尼眼内压应激反应先心病手术婴儿
- 低体重婴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
- 2011年
- 6kg以下低体重婴儿对心脏手术耐受力差,术中婴儿生命体征变化快,手术视野小,显露困难,因而风险大,难度高。术中除了要求医生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外,护理人员的熟练配合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涂霞翟宇佳张艳晖
- 关键词:低体重婴儿心脏手术护理
- 心脏手术中应用康斯特保护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心肌保护液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术中灌注5~8℃康斯特液30~40mL/kg。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停止体外循环后2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术后当日心电图及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开放升主动脉阻断后心脏自动复跳率48%(24/50)。转流中动脉血pH<7.35者16例,剩余碱低于-3mmol/L者43例,红细胞比积15%~28%(20.38±3.32)%。停止体外循环后2h39例(78%)应用多巴胺3~10&g/(kg·min),12例(24%)应用肾上腺素0.006~0.06&g/(kg·min)。术后当日心电图除1例术中因右冠状动脉急性栓塞再次搭桥患者示ST段弓背抬高外其余患者均正常。12例(24%)因左心室功能不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2.72±29.81)h,ICU滞留时间(93.86±58.36)h。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液,单次灌注方法简便,心肌保护效果好。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出现紊乱及时处理,避免大量回收晶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
- 叶晓青黄小蝶张莉莉王辉翟宇佳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
- 心脏及大血管手术围术期血液保护
- 王小雷姬尚义沈宗林姚滨黄志勇张东升翟宇佳黄小蝶叶小青程毅坚李再男刘晓峰
- 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时,使用血液的数量是临床医疗中之最。但大量输库血会引发合并症。在输库血并发症中,肝炎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而由输库血引发艾滋病的病例时有报道。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是采用多种综合措施,使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患者在...
- 关键词:
- 关键词:手术大血管手术血液保护围术期心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