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亮

作品数:87 被引量:369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性状
  • 13篇基因
  • 10篇种子
  • 9篇水稻
  • 8篇幼苗
  • 8篇植物
  • 8篇种质
  • 8篇种子萌发
  • 8篇五节芒
  • 8篇萌发
  • 8篇表型
  • 7篇育种
  • 7篇芒属
  • 7篇表型性状
  • 6篇稻瘟
  • 6篇稻瘟病
  • 6篇土壤
  • 6篇能源植物
  • 6篇瘟病
  • 5篇种质资源

机构

  • 86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江苏大学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国家杂交水稻...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湖南省农业信...
  • 1篇长沙市第一中...
  • 1篇湖南中烟工业...

作者

  • 86篇肖亮
  • 74篇易自力
  • 32篇蒋建雄
  • 26篇陈智勇
  • 22篇覃静萍
  • 18篇杨塞
  • 12篇艾辛
  • 10篇薛帅
  • 8篇刘清波
  • 7篇谭炎宁
  • 6篇黄红梅
  • 5篇王惠群
  • 5篇魏娟
  • 4篇王学华
  • 4篇刘树玲
  • 4篇曾慧杰
  • 4篇王志成
  • 4篇丁力
  • 3篇喻鹏
  • 3篇黄丽芳

传媒

  • 9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湖南农业科学
  • 6篇草地学报
  • 5篇草业学报
  • 5篇中国草地学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作物研究
  • 2篇能源草产业发...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15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种环境因子对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研究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子的萌发特性,探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时间、土壤含水量和播种深度对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5℃为芒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低于10℃时,抑制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2)光照时间对芒种子萌发率无影响,但对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有显著(P<0.05)影响,光照12h为最适光照时间;3)芒种子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土壤含水量25%时,芒种子萌发受到显著(P<0.05)抑制;4)播种深度对芒种子出苗与建植影响较大,3mm播种深度最为适宜。综上所述,本研究为芒进行温室育苗与大田建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郑铖肖亮陈智勇易自力
关键词:光照时间土壤含水量播种深度种子萌发
芒的快速繁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芒的快速繁殖方法,选取芒的幼穗,升汞消毒清洗后切成穗段,接种在MS+2,4-D2.0~5.0mg/L+6-BA0.5~2.0mg/L+椰子汁100~500ml/L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
易自力肖亮蒋建雄陈智勇覃静萍黄丽芳
转基因改良水稻抗稻瘟病的策略及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广泛发生在世界各水稻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由于病原菌致病性的高度分化,使得对稻瘟病很难控制和防治。长期实践证明,培育抗病品种是稻瘟病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外源基因改良稻瘟病抗性已成为一条新途径。现有研究表明,通过某些抗病基因、抗真菌蛋白基因、杀菌肽基因的克隆和转育,可以培育出获得对稻瘟病广谱抗性的水稻品种(系)。
谭炎宁易自力蒋建雄覃静萍肖亮
关键词:基因改良抗稻瘟病水稻产区广谱抗性子囊菌杀菌肽
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论述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快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路与对策。
肖亮
能源草本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芒草(Miscanthu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芦竹(Arundodonaxl)、皇草(Pennisetum sinense Roxd)、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k)等典型能源草本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能源草本植物繁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魏娟王学华肖亮
关键词:能源草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一种收获南荻种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获南荻种子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种子萌发率高,为南荻人工繁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南荻种子收获时间难以确定及采摘后晾晒不便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通过直接观察南荻花序特征,在花药落后基盘毛打开...
易自力郑铖陈智勇肖亮
中国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6个省的46份野生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 bp;(2)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幅为0.020~1.522,平均为0.745,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40~0.738,平均为0.445,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0.315~0.933,平均为0.569,说明我国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宽,遗传多样性丰富;(3)相似系数UMPGA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可将46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中部芒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北方芒组成,类群Ⅲ主要由南方芒组成,西南芒在每个类群中均有渗透,这一结果说明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起源不能完全吻合。
肖亮薛德蒋建雄艾辛覃静萍陈智勇刘树玲易自力
关键词:种质资源SSR标记
7种能源草在酸性红壤中的性状比较及适应性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本研究比较了7种能源草在酸性红壤中物候期、越冬率、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等20个性状,并利用其中与适应性相关的12个性状来综合评价不同能源草在酸性红壤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7种能源草中除狼尾草以外其余各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且都能在酸性红壤上生长良好;2)7种能源草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5个化学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五节芒、湘杂芒、柳枝稷的干物质产量较高,单株分别达到5385.24,4846.09和4566.83g,而斑茅、奇岗和湘杂芒的纤维素含量较高,分别达46.13%,45.38%和45.16%;3)对12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为92.626%的4个主成分因子,说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主要的遗传信息;4)利用主成分线性模型综合评价7种能源草的适应性,排序结果如下:湘杂芒>五节芒>狼尾草>斑茅>柳枝稷>奇岗>荻。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酸性红壤边际性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侯维肖亮易自力覃静萍杨塞郑铖陈智勇
关键词:能源草酸性红壤适应性
应用G418催芽胁迫体系鉴定携带npt-Ⅱ基因的转育水稻纯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G418胁迫条件下转育后代的发芽特性和长根类比率,筛选获得了高抗G418的抗性株系,并进行其npt-Ⅱ基因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育株系如BM-3、BM-10、BM-13具有高发芽率(>90%)、高生根率(>95%)、低死亡率(<10%)和高长根比率(约为90%),经PCR结果发现这些株系内各单株都含有npt-Ⅱ基因及溶菌酶基因,确为转基因纯合体。进一步证实了G418胁迫催芽技术是可行和实用的,对于npt-Ⅱ基因转育纯系的筛选有重要意义。
谭炎宁蒋建雄段美娟曾慧杰肖亮覃静萍易自力
关键词:G418纯合体
不同南荻繁殖体幼苗生长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给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大规模繁殖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以南荻不同地下茎繁殖体(1年生切段、1年生顶芽、3年生切段、3年生顶芽、6年生切段)为材料,通过对出苗率、株高、叶数、倒3叶长等指标的观察,研究了繁殖母体对南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母体长成的幼苗在出苗率、株高、叶数、倒3叶、地下芽长和地下部干重上都表现为地下茎切段>地下茎顶芽、1年生>3年生>6年生,说明南荻幼苗繁殖以年限较短的地下茎切段作为繁殖材料效果较好。
魏娟肖亮王学华易自力
关键词:繁殖地下茎顶芽切段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