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巧庆 作品数:87 被引量:593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应用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应用PICC置管行静脉输液7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并发症,总结防护对策。结果 74例患儿均置管成功,置管后发生静脉炎5例、血栓性堵管2例、败血症1例、导管漂移2例,发生率分别为6.8%、2.7%、1.4%、2.7%,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为1~85d,平均留置12.3d,95.9%患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 谢巧庆 迟春昕关键词: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对策 新生儿PICC置入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5年 目的:探究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置入PICC的28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分为静脉炎组(43例)和非静脉炎组(2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新生儿PICC置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284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中,43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1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体重、穿刺次数以及导管末端位置是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P<0.05)。据此构建新生儿PICC置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1[95%CI(0.697,0.84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95%CI(0.667,0.816),P<0.05]。应用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6.00%,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时的体重低、穿刺次数>1次以及导管异位是其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构建新生儿PICC置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风险预测模型可前瞻性指导临床医护人员采取干预策略,以改善新生儿置管并发症。 谢巧庆 何春梅 黄科志 陈泳文 罗美 何美群 李智英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机械性静脉炎 影响因素 早产儿院内和出院后营养管理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院内和出院后营养管理。方法对1例胎龄25^(+2)周、出生体重550 g的极早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院内和出院后营养管理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出生24小时予以该早产儿建立中心静脉置管,出生36小时即启动肠内营养予以母乳微量管饲喂养。在肠内营养母乳量和强化密度增加的过程中,个体化调整肠外营养液和能量密度,使肠外营养量渐减,校正胎龄37^(+5)周时患儿母乳全量强化并达全肠内营养。至校正胎龄41^(+6)周出院时患儿体重、头围生长曲线评估百分位数逐渐上升。出院后个体化指导患儿进行营养强化和优质辅食添加,较好地满足其体格追赶生长需要和神经精神发育。结论积极和个体化的院内肠外肠内营养供给和出院后的营养管理,为早产儿理想的体格追赶生长和神经精神发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余慕雪 庄思齐 郭楚怡 谢巧庆 司徒妙琼 陈静蓉 何美群关键词:早产儿 出院后 营养 床边超声动态测量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究床边超声动态测量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0)。对照组置管采用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法,观察组置管采用床边超声动态测量定位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PICC置管情况、生命体征及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成功置管率及成功置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观察组的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采用床边超声动态测量方法,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谢巧庆 黄科志 何春梅 陈泳文 罗美 李智英关键词:新生儿 并发症发生率 袋鼠式护理在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时疼痛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00例无需辅助呼吸且未使用过镇静、镇痛药物,日龄10d的30~36周早产儿,随机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对照组,袋鼠式护理组在进行静脉穿刺前20min按袋鼠式护理方法与母亲接触,并在整个穿刺过程中维持袋鼠式护理,对照组则以俯卧位置于温箱中;观察两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哭喊持续时间。结果: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操作过程中,袋鼠式护理组心率和啼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式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谢巧庆 刘晓红 郑璐 李素萍 何美群关键词:护理 疼痛 静脉 穿刺术 自制鼻保护贴在NCPAP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0年 临床呼吸机使用中经常采用自主呼吸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过程中气道内均保持正压的通气模式(CPAP)。20世纪90年代后期鼻塞式CPAP(NCPAP)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不张、肺水肿、早产儿呼吸暂停等疾病。但在治疗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鼻中隔损伤,这是在治疗抢救患儿生命的同时在护理上不容出现的,我科自制鼻保护贴在NCPAP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李素萍 谢巧庆 郑璐 何美群 黄科志关键词:NCPAP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早产儿呼吸暂停 新生儿微量血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微量血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的因素。方法对 38例黄疸患儿同时采集微量血 3份 ,即刻离心测定微量血清胆红素后 ,甲份置于室温下不避光 ,乙份置于室温下避光 ,丙份置于 4℃左右的冰箱保存 ,待 1h、2h、2 4h及 4 8h再次测定微量血胆红素。结果置于室温下不避光组 2 4h、4 8h与采血即刻所测微量血清胆红素结果的下降率分别为 31 9%和 4 4 5 % ;室温下避光组 2 4h、4 8h与采血即刻所测微量血清胆红素结果的下降率分别为 :7 6 %、12 7% ;冰箱组 2 4h、4 8h与采血即刻所测微量血清胆红素结果的下降率分别为 2 6 %和 3 6 %。结论自然光线照射后各时相所测微量血清胆红素值水平明显降低 ,而在冰箱内低温避光保存后各时相所测微量血清胆红素值水平下降不明显。因此 。 谢巧庆 梁海华 李思勤 吴施惠 何丽颜关键词:新生儿 二值护士实施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 2001年 在二值护士实施效果的评价中 ,由于其评价语言的模糊性 ,使得评价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为从定量上分析实施的效果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的有关原理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 ,对二值护士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客观。 谢巧庆 梁海华 李思勤 郑淑君关键词:护理管理 模糊综合评判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iem-Based Learning,PBL)在儿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临床实习的大专学生49人,按在校的理论成绩和技术操作成绩,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人和对照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BL的教学模式,在实习结束前进行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在专科理论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和满意度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有利于实习学生获得基础学科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统一;PBL教学法提高了实习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满意度。 梁海华 莫英蕾 刘晓红 张婷婷 谢巧庆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护理临床教学 健康教育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目的:介绍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展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12例的应用经验.
方法:选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1.9F BD安全型PICC导管,从上肢肘部浅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上腔静... 谢巧庆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导管插入术 临床护理 静脉置管术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