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军

作品数:19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干细胞
  • 14篇细胞
  • 12篇间充质干细胞
  • 12篇骨髓间充质
  • 12篇充质干细胞
  • 1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1篇分化
  • 10篇心肌
  • 9篇肌细胞
  • 8篇细胞因子
  • 8篇干细胞因子
  • 7篇心肌细胞
  • 6篇向心
  • 4篇增殖
  • 4篇细胞分化
  • 4篇SCF
  • 3篇增殖分化
  • 3篇体外
  • 3篇细胞集落
  • 3篇粒细胞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 11篇咸宁学院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咸宁医学院

作者

  • 19篇郭军
  • 11篇林国生
  • 10篇鲍翠玉
  • 8篇汪蕾
  • 8篇杨波
  • 6篇马业新
  • 5篇郑敏
  • 5篇贾光宏
  • 5篇刘维新
  • 2篇蒋学俊
  • 2篇赵骥
  • 2篇江洪
  • 2篇曾彬
  • 1篇罗浩
  • 1篇李莉
  • 1篇唐闽
  • 1篇杨延宗
  • 1篇张澍
  • 1篇张翩
  • 1篇刘兴鹏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细胞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英文)被引量:5
2006年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内、外均能分化为心肌细胞,但数量少且定向分化率较低。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8在咸宁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出生1~2d的SD新生大鼠20只,用于心肌细胞的培养。另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细胞因子组、空白对照组,12只/组,剩余1只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及纯化。方法:①在共培养前用4,6-联脒-2-苯基吲哚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因子组对大鼠进行体内动员,连续5d皮下注射重组鼠干细胞因子,20μg/(kg·d),然后提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心肌细胞培养第3天进行共培养。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相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未施加任何干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心肌细胞培养第3天进行共培养。②用数码显微摄像及免疫荧光技术分别记录和检测MHCα/β、肌钙蛋白T的表达,测定4,6-联脒-2-苯基吲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情况。②检测4,6-联脒-2-苯基吲哚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核标记率。③拟做共培养的心肌细胞活力、纯度分析。④共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①骨髓细胞悬液接种于塑料培养皿,细胞呈圆形散在分布于瓶底,24h换液后可见稀少的长梭形贴壁细胞,4d后梭形贴壁细胞开始增多,进入对数增长期,8~12d达到80%的融合。传代细胞增殖更加迅速,随着换液与传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逐渐得到纯化。②4,6-联脒-2-苯基吲哚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胞核标记率为100%。③心肌细胞体外培养第3天,搏动细胞的百分比为63%,搏动频率4
鲍翠玉郭军马业新郑敏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骨髓细胞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基因体外转染乳鼠心肌细胞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HCN4)基因对大鼠心肌细胞搏动的影响,初步探讨hHCN4转染心肌细胞构建生物起搏器的可行性。方法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病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转染时分别加入带hHCN4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带GFP的腺病毒、PBS,观察分析心肌细胞转染前,转染后2天和3天的搏动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心肌细胞hHCN4 mRNA和通道蛋白的表达。结果hHCN4重组腺病毒转染乳鼠心肌细胞后2天和3天较转染前搏动频率明显增加,频率高于对照组;hHCN4重组腺病毒转染乳鼠心肌细胞后,可检测到hHCN mRNA和通道蛋白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结论hHCN4转染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增加,hHCN4基因转导入心肌细胞构建生物起搏器的方法具有初步可行性。
张翩林国生蔡军马金安曹庭家曾彬郭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肌细胞HCN4基因腺病毒生物起搏器
干细胞因子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增殖及促进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CF组、G-CSF组和SCF+G-CSF联合处理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MSCs细胞周期。用DAPI(25mg/L)标记的P4MSCs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在共培养的第1d至第5d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心肌特异性肌节肌球蛋白重链(MHC)、肌钙蛋白T(TnT)的表达,统计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MSCs百分率。结果:(1)SCF和G-CSF联合应用能明显诱导MSCs进入S期,单因子SCF组和G-CSF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促进MSCs由G0/G1期进入S期(P<0.01)。(2)MSCs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后,SCF和G-CSF联合组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MHC及TnT的阳性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细胞因子组MSCs的心肌特异性蛋白MHC及TnT的阳性表达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CF和G-CSF对MSCs具有促增殖、促分化的作用。
鲍翠玉郭军马业新郑敏赵骥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心肌细胞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19被引量:46
2019年
自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撰写的《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1]以来的近五年间,国内外有关左心耳(LAA)干预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研究结果进一步奠定了干预LAA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干预LAA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性认识和临床实践质量。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曹克将陈林陈维陈明龙储慧民樊友启范洁方丕华付华高连君郭军黄鹤江洪蒋晨阳李莉李毅刚刘旭刘育刘启明刘兴鹏马长生梅举孟旭邵永丰宋治远苏晞唐闽王群山王玉堂王祖禄吴立群夏云龙徐亚伟杨兵杨新春杨延宗姚焰于胜波袁义强张树龙张勇华曾秋棠郑良荣钟敬泉周达新
关键词:心房颤动残余漏非瓣膜性房颤栓塞事件左心耳
骨髓间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发生环境依赖性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在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下机械牵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股、胫骨的骨髓液,加入培养基(H—DMEM、10%FBS),接种于35mm培养皿,CO2培养箱培养。通过不断的换液与传代逐渐纯...
鲍翠玉郭军马业新程芳洲
关键词:MHC心肌样细胞机械牵拉骨髓间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干细胞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促增殖分化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郭军林国生贾光宏杨波鲍翠玉汪蕾刘维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心肌细胞SCFMSC
干细胞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促增殖、分化作用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干细胞因子(SCF)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及促进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SCF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SCF组用rhSCF(20μg·k-1·-1)连续5天皮下注射,...
郭军林国生贾光宏杨波汪蕾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HCSCF干细胞因子分化作用
文献传递
干细胞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干细胞因子 (stemcellfactor,SCF)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在共培养前用DAPI标记MSCs,心肌细胞在培养的第 3天与MSCs共培养。对照组 :未施加任何干预的MSCs与心肌细胞共培养 ;研究组 :使用SCF对大鼠在体动员 ,提取其MSCs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用数码显微摄像及免疫荧光技术分别记录和检测心肌特异性肌节肌球蛋白重链 (cardiacmyosinheavychainα/ β,MHCα/ β)、肌钙蛋白T(troponinT ,TnT)的表达 ,分析DAPI-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百分率。 结果 在共培养的第 2 ,3天 ,SCF处理的DAPI-MSCs表达MHC的阳性百分率为 (1 96± 0 33) %和 (4 76± 0 32 )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0 5 2± 0 2 1) %和 (1 2 5± 0 4 7) % (P <0 0 1) ;在共培养的第 3,4 ,5天DAPI-MSCs表达TnT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1 10± 0 15 ) % ,(2 6 4± 0 18) %和 (5 4 3± 0 2 4 )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0 ,(1 2 7± 0 13) %和 (1 32±0 2 5 ) % (P <0 0 1)。结论 SCF对MSCs具有促分化作用。
鲍翠玉郭军贾光宏马业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F百分率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是携带治疗目的基因的有效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则可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和表达场所实验选择携带绿包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1/12在咸宁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心内科实验室完成清洁级成年SD大鼠6只.由武汉大学医学院试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由北京本元正阳基因技术公司提供,基因启动子为CMV,有效滴度4×10^(11)v.g/mL。全骨髓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中培养.扩增纯化至第3代。按感染复数分别为10~2.10~3.10~4,10~5 v.g/cell加入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于4,8,24、48 h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相关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状态,随机记录200个细胞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计算感染效率。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效率:感染复数为10~3.10~4,10~5 v.g/cell时.转染8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其中105 v.g/cell感染效果最佳.于转染48 h时荧光强度达最高值.感染效率约28%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G418筛选后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率达98%。结论:介导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简便易行,感染复数为10~5v.g/cell时效果较佳,目的基因表达稳定,用于后续基因治疗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鲍翠玉郭军郑敏马世玉
关键词:重组腺相关病毒绿色荧光蛋白间充质干细胞转染
干细胞因子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干细胞因子(SC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增殖及促进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SCF+G—CSF联合组和对照组, 每组12只,SCF+G...
鲍翠玉马业新郭军郑敏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增殖分化预处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