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永辉

作品数:85 被引量:41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电针
  • 22篇针刺
  • 15篇针刺镇痛
  • 14篇蛋白
  • 14篇慢性
  • 12篇细胞
  • 12篇下丘
  • 12篇下丘脑
  • 12篇经痛
  • 12篇脊髓
  • 10篇海马
  • 9篇神经痛
  • 8篇电针镇痛
  • 8篇穴位
  • 7篇受体
  • 7篇慢性痛
  • 6篇心肌
  • 6篇镇痛
  • 6篇慢性神经痛
  • 5篇镇痛效应

机构

  • 66篇中国中医科学...
  • 12篇中国中医研究...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卫生防...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85篇高永辉
  • 67篇刘俊岭
  • 58篇陈淑萍
  • 47篇王俊英
  • 26篇乔丽娜
  • 16篇张建梁
  • 15篇韩焱晶
  • 10篇徐秋玲
  • 9篇孟凡颖
  • 7篇任昶
  • 7篇罗明富
  • 7篇王希良
  • 5篇吉长福
  • 5篇杨永升
  • 5篇冯秀梅
  • 4篇罗德炎
  • 4篇王双昆
  • 4篇阚宇
  • 4篇刘婉宁
  • 3篇董晓彤

传媒

  • 25篇针刺研究
  • 3篇科技传播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第十三届针灸...
  • 2篇中国针灸学会...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科技与出版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鲁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免疫保护效率的初步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比较布鲁杆菌6种抗原表位所获得的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保护效率。方法布鲁杆菌核糖体蛋白L7/L12、胞质蛋白P39、细胞表面蛋白BCSP31、二氧四氢喋啶合成酶BLS、16.5×103的外膜蛋白PAL和翻译起始因子IF3的基因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的核酸疫苗及上述6条片段转入pET32a(+)后诱导表达的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3次免疫后进行攻毒实验,对其免疫保护效率进行初步观察。结果L7/L12和BLS的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P39的核酸疫苗、IF3和BCSP31的重组蛋白疫苗也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L7/L12核酸疫苗的保护效率最高。结论初步认为布鲁杆菌的优势抗原表位所获得的基因工程疫苗可产生一定的抗布鲁杆菌作用,可作为未来布鲁杆菌新型疫苗的候选者,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高永辉张松乐曾政罗德炎张良艳董梅王希良
关键词:基因核酸
“心俞”-“厥阴俞”穴位贴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症疗效的观察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观察“心俞” “厥阴俞”贴敷强心卡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结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家兔共 4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模型组 (n =13 ) ,2 .5月实验组 (n =19)和 3 .5月实验组 (n =10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2~ 3个月造成。测量股动脉平均血压 (MAP) ,显微镜下测量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心肌血管中外膜及内膜的厚度 ;观察心脏大、中小冠脉血管分支堵塞情况 ;生化用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含量。喂养上述特化饲料前两周 ,开始将强心帖贴敷于“心俞” “厥阴俞”、心前区 ,共贴敷 2 .5~ 3 .5个月。结果 :①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 (3 .5月 )MAP值相比组间虽无显著差异 ,但实验组的值低于模型组的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 ;②贴敷强心帖 2 .5个月时 ,实验组主动脉、腹主动脉内膜的厚度低于模型组 ;实验组血清LDL C含量略低于模型组 ;③贴敷 3 .5个月时 ,实验组腹主动脉和心肌冠脉血管内膜均低于模型组 ,对照组心肌冠脉血管分支的结构绝大多数为正常 ,模型组半数或半数以上发生血管严重堵塞 ,而实验组半数以上为轻度堵塞 ;④贴敷 3 .5个月时 ,实验组血清TG、
刘俊岭罗明富王友京陈淑萍高永辉董晓彤王双昆于长水
关键词:心俞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MAP血管内膜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痛行为及颈段脊髓γ-氨基丁酸受体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甲状腺区甲醛致痛大鼠脊髓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表达的影响,分析针麻行甲状腺手术的镇痛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阳陵泉组、合谷-内关组、扶突组,每组10只。甲状软骨处皮下注射2.5%甲醛造成局部炎性疼痛模型,造模后10min给予电针。分别在注药前、后观察动物的行为学(擦面反应、热痛阈值)变化。行为学观察结束后立即取C1-C3段脊髓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GABAR亚单位A(GABAAR)、B 1(GABABR 1)和B 2(GABABR 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甲状腺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注射甲醛后5、40、70min,动物擦面次数明显增多(均P<0.05),热痛阈明显降低(均P<0.05)。电针"扶突""合谷-""内关"后,动物的痛阈明显升高(均P<0.05),擦面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注射甲醛后80min,模型组脊髓GABABR 1mRNA及GABABR 2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GABAAR mRNA表达稍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足三里-阳陵泉组、合谷-内关组、扶突组GABABR 1mRNA,合谷-内关组、扶突组GABABR 2mRNA及GABAAR mRNA的表达均进一步上调(均P<0.05)。H-E染色结果表明,电针"合谷"-"内关"及"扶突"穴可抑制甲状腺区组织炎性反应的发展。结论:电针"扶突"穴和"合谷"-"内关"可明显抑制颈部甲状腺区注射甲醛诱发的痛行为反应,上调颈段脊髓GABABR 1mRNA、GABABR 2mRNA及GABAAR mRNA的表达,减轻甲状腺区注射甲醛产生的炎性反应。
高永辉陈淑萍王俊英乔丽娜韩焱晶林丹吉长福徐秋玲刘俊岭
关键词:电针镇痛颈段脊髓
针灸学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策略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针灸学科技期刊内容专业性强,作者群体相对较小、受众面相对狭窄、传播范围有限。如何结合自身特色与新媒体的优势,探索其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关系着期刊整体的发展前景。文章总结了针灸学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并以数据统计的方法对针灸学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进行了比较,提出策略,以期为针灸学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提供参考。
徐晖张新宇韩焱晶高永辉张金超罗宇婷马兰萍
关键词:针灸学科技期刊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针灸动物实验论文的文献特征
2022年
目的:比较中英文针灸动物实验论文文献特征的差异,总结国内外期刊针灸动物实验研究报告内容构成的异同。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6年至2018年发表的针灸动物实验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建立数据库,提取文献题目、作者、刊载期刊、影响因子、作者国家、出版年份、引用频次、基金资助情况、疾病种类、观察指标数量、图表数量等要素信息,初步总结国内外此类文献的差异。结果:共检索到针灸动物实验文献7515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共2458篇,其中中文文献1827篇,英文文献631篇。(1)中文文献中《针刺研究》发文量最多,共169篇,占9.25%;刊载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是《针刺研究》,为3.187。英文文献中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发文量最多,共78篇,占12.36%;刊载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是Gastroenterology,为17.373。(2)中文文献第一作者所属国家全部为中国,所属机构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最多,共142篇,占7.77%。英文文献第一作者共涉及16个国家,中国最多,为523篇,占82.88%,其次是韩国、巴西、美国、日本。(3)中文文献篇均被引频次为7.50次,明显高于英文文献篇均被引频次(4.61次)。(4)受基金资助的中、英文文献分别为1680篇(91.95%)、569篇(90.17%)。(5)从疾病名称及动物模型来看,中、英文文献分别涉及135、220种疾病,前10位的病种中有8种相同,分别是中风相关病症、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糖尿病、脊髓损伤、高血压、肥胖。(6)从观察指标项数上来看,中文文献最多为6项,篇均指标数量为2.46;英文文献最多为12项,篇均指标数量为4.02。(7)中文文献图表数量最多的为17个,占比最大的是2—4个,合计1028篇,共占56.27%;英文
徐晖韩焱晶高永辉刘婉宁高琪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针灸动物实验
巨噬细胞—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点
2005年
布鲁氏菌是兼性胞内寄生菌,它们主要定居在巨噬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这两类宿主细胞,。在巨噬细胞内,布鲁氏菌在长期的胞内微生态环境的定居中经历重重考验,使自己成为适合生存和复制的胞内部分,即包含布鲁氏菌的早期吞噬体通过与内质网适当融合而获得内质网的部分膜成分而发展为有利于布鲁氏菌胞内生存和复制的布氏小体。
高永辉王希良
关键词:巨噬细胞布鲁氏菌内质网
感染布氏杆菌后的THP-1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在布氏杆菌(Brucella)的感染免疫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的应答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毒力不同的布氏杆菌引起的宿主反应截然不同。用双向电泳技术对THP-1单核细胞受毒力不同的布氏杆菌株侵袭后的全细胞蛋白谱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共发现了3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这些点经过胶内酶切后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每个蛋白质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都在人类的蛋白质组数据库中用Mascot进行检索后,发现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集中在结构蛋白,信号传导途径和物质代谢等领域,还有一些功能未知的蛋白。这一结果为研究布氏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提供了方向,对深入探讨病原菌-宿主的相互作用模式具有参考价值。
高永辉任昶应天翼王希良
关键词:布氏杆菌THP-1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质谱
布氏杆菌BCSP_(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构建布氏杆菌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克隆BCSP31基因,构建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其BCSP31蛋白抗原的表达。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观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进一步用1.25×104布氏杆菌A544强毒株腹腔攻毒,观察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扩增的BCSP31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断在牛、羊和猪布氏杆菌株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构建的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有目的蛋白抗原的表达。制备的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肌肉免疫BALB/c小鼠4次,ELISA检测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产生了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并随免疫次数增加抗体的滴度也递增,且抗体亚型以IgG2a为主,表明主要引起Th1型的免疫应答。FCM检测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的CD4+/CD8+比值明显下降,说明激发了显著的CTL效应。MTT测定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布氏杆菌A544强毒株攻毒后,动物存活及脾组织细菌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能够产生有效的保护效果。结论研制的BCSP31/pVAX1重组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并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效果,为布氏杆菌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鹏罗德炎高永辉张松乐宋艳王希良
关键词:重组表达质粒免疫应答免疫保护
经穴/经脉脏腑相关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
本文从:1)穴位'活动论';2)一穴对多脏器作用的规律;3)多穴/经对一脏的影响;4)内脏疾病在体表经穴/经脉的特异反应;5)穴位注射药物的疗效优于肌肉注射;6)针刺对内脏细胞已知的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7)针刺对相关脏器...
刘俊岭王俊英陈淑萍高永辉乔丽娜
关键词:心包经蛋白组学系统生物学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经穴/经脉-脏腑相关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被引量:27
2010年
本文从1)穴位"活动论",2)一穴对多脏器作用的规律,3)多穴/多经对一脏的影响,4)内脏疾病在体表经穴/经脉的特异反应,5)穴位注射药物的疗效优于肌肉注射,6)针刺对内脏细胞已知的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7)针刺对相关脏器全基因/全蛋白表达/磷酸化的影响,8)经穴与内脏相关联系的外周途径,9)经穴与内脏联系的中枢途径,10)国外相关研究的概况等10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经穴-脏腑相关研究的概况,并对该研究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思路做了初步的分析。利用系统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必将大大促进针灸学的发展。
刘俊岭王俊英陈淑萍高永辉乔丽娜韩焱晶
关键词:心包经心经胃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