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干钧 作品数:32 被引量:9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hBMSCs诱导分化类髓核细胞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人椎间盘细胞和关节软骨细胞的分子表型差异,分析hBMSCs经TGF-β3和BMP-7联合诱导后能否分化为软骨细胞和髓核细胞。方法取9例自愿捐赠者髂嵴骨髓20~40mL分离培养hBMSCs。取第4代hBMSCs行三维微球培养。根据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的生长因子不同,实验分成4组,分别为加入10ng/mLTGF-β3组(A组)、200ng/mLBMP-7组(B组)、同时加入两种生长因子组(C组)以及空白对照组(D组)。于培养后21d,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于培养后4、21d进行PCR检测Ⅰ、Ⅱ、Ⅹ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培养后21d,HE染色示A组和C组细胞呈软骨细胞样形态特征,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Ⅱ型胶原表达呈阳性。B组和D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PCR检测示培养后21d,A、C组SOX9、蛋白多糖、Ⅰ型胶原及Ⅱ型胶原表达较4d时明显增加(P<0.05)。B、D组Ⅰ型胶原表达较4d时明显增加(P<0.05),SOX9、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较4d时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仅A组Ⅹ型胶原表达呈阳性。结论TGF-β3和BMP-7联合应用能促进hBMSCs分化更接近于椎间盘细胞,可能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 丰干钧 刘浩 陈晓禾 李秀群 赵献峰 梁涛关键词:诱导分化 BMP-7 TGF-Β3 软骨形成 2010至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运动系统青年基金申报和资助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分析2010至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对医学科学领域运动系统项目资助情况,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方法 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010至2014年资助运动系统领域申请项目的数量和经费,分析各分支学科青年科技人员的研究队伍及基础研究状况.结果 (1)2010至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医学科学领域“运动系统(H06代码)”相关项目374项,资助总经费为8 395万元.(2)获得最多资助的分支学科是“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和修复(H0605代码)”(128项)和“骨、关节、软组织退行性病变(H0609代码)”(87项).(3)椎间盘退变和骨关节炎是申请项目和资助项目最多的两种疾病;前沿和热点研究中,干细胞、信号通路、纳米材料和RNA干扰相关领域申请项目和资助项目逐年增加.(4)获资助项目数量前3位的单位依次为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5)获得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者能更容易和更早地获得面上项目资助.结论 青年科学基金对运动系统领域投入逐年增加,青年学者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引导青年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对促进我国运动系统领域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丰干钧 熊鲲 王琳琳 李庆淑 向川 刘晓东 冯勇 薛丽香 闫章才关键词:青年人 新型可注射纳米多孔微球递送孤儿受体NR4A1基因逆转椎间盘纤维化再生髓核 目的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而髓核纤维化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采用基因递送的方法减缓甚至逆转髓核纤维化的过程是生物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手段。尽管使用病毒载体可以高效递送相关目的基因,但病毒带来的安全... 丰干钧 Ma PX 刘立岷 刘浩 宋跃明腰椎退行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与趋势 被引量:3 2024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持续增加,腰椎外科治疗技术也逐渐向微创化发展。传统开放手术虽然疗效稳定,但可能导致脊柱后方结构的破坏和瘢痕化。目前微创腰椎手术的焦点包括单纯减压、镜下融合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三个方面。对于单纯减压,腰椎间盘摘除术可以通过显微镜、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ED)、单侧双通道内镜(UBE)及全内镜(FE)等方式实施。其中FE创伤最小,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PETD)和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PEID)各有优势,UBE技术则因其灵活性和清晰视野成为近年来的优势技术。对于镜下融合,其主要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恢复正常腰椎序列。其中FE-TLIF和UBE-TLIF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融合率高。相比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和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OLIF具有创伤小、植骨面大、矫正脊柱畸形等优点,能有效减少腹腔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体来看,腰椎微创技术发展迅速,结合机器人和导航技术将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微创程度,有望推动腰椎退行性疾病向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发展,并降低医疗成本。 宋跃明 丰干钧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外科治疗 胸_(11)肋椎角与腰_1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后侧方成角的关系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寻T11肋椎角大小对L,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的影响及其与侧方成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76例L1椎体爆裂骨折。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5~68岁,平均(38.45±18.49)岁。损伤椎体均为L,椎体。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车祸伤23例,重物砸伤6例。损伤至入院时间2h至24天,中位数24h;损伤至手术时间2—17天,中位数6天。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14例,D级20例,E级20例。手术固定范围:T12~L2固定64例,T12~L1固定12例。手术前后常规拍摄损伤节段为中心的脊柱正侧位片。肋椎角是脊柱正位像的中轴线与T12椎体上终板的延长线在手术侧(如左侧)第11肋骨的交会点与T11椎体左上角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冠状面Cobb’s角测量方法为固定螺钉所在的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延长线与固定螺钉所在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而不是伤椎的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与伤椎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以肋椎角的平均值为基点分为两组,分别是〈60°组和〉60°组。测量比较两组的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A、B、C、D角为从头端至尾端的4枚椎体螺钉分别与相应椎体终板的夹角),比较肋椎角与椎体螺钉A、B角及术后冠状面Cobb’s角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0°组36例,〉60°组40例,两组的术后冠状面Cobb’s角、椎体螺钉A角、椎体螺钉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A、B角与肋椎角的大小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T11肋椎角的大小即第1I肋骨的倾斜程度与术后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置钉的角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马立泰 刘浩 李涛 宋跃明 丰干钧 周春光 薛镜关键词:胸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基于MRI或CT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CT评估患者椎体骨密度进而预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且具有完整术前全脊柱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68例,男16例、女52例,年龄(66.87±6.65)岁(范围54~80岁)。采用术前腰椎MRI T1WI进行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采用CT测量L_(1)椎体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并根据术后影像学评估是否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分为PJK组和非PJK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腰椎VBQ值、L_(1)HU值,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T1骨盆角、上端固定椎螺钉朝向),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分析腰椎VBQ值、L_(1)HU值及二者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JK组17例、非PJK组51例。术前PJK组的VBQ值、L_(1)HU值分别为3.10±0.43、99.76±16.34,非PJK组分别为2.62±0.37、115.27±1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96,P<0.001;t=4.482,P<0.001)。VBQ值和L_(1)HU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3[95%CI(0.633,0.914)]和0.814[95%CI(0.680,0.949)]、灵敏度分别为82.4%和76.5%、特异度分别为70.6%和76.5%、最大约登指数和临界值分别为0.530、2.895和0.530,111.0,二者联合指标AUC为0.895[95%CI(0.795,0.99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1%、82.4%,最大约登指数和临界值为0.765,0.734。结论VBQ值和L_(1)HU值均可有效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L_(1)HU值准确率略高于VBQ值,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最高。 王哲 陈骞 黄勇 吴锐邦 赵一泽 刘立岷 宋跃明 丰干钧关键词:脊柱侧凸 骨密度 骨修复聚醚醚酮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2年 聚醚醚酮是用于生产骨科植入物的最常用材料之一,但聚醚醚酮的生物学惰性导致它与骨组织和细胞的整合能力差,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聚醚醚酮材料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旨在提高聚醚醚酮的骨整合性能。目前聚醚醚酮改性主要分为表面改性和共混改性,因此该文针对应用于骨修复领域的聚醚醚酮材料,从表面改性和共混改性2个方面对聚醚醚酮材料改性技术及其对骨整合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骨修复聚醚醚酮材料的改进和转化提供参考。 朱策 丰干钧 刘立岷 宋跃明关键词:聚醚醚酮 改性 骨修复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进展 2021年 先天性脊柱侧凸指椎体先天性发育畸形导致脊柱向侧方弯曲,脊柱侧凸畸形常呈进行性发展,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单纯融合术、半椎体切除术、生长棒技术及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但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时机尚无统一标准。该文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介绍了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分类,阐明了不同外科治疗方式的手术时机、优势及不足,旨在为针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周晋驹 丰干钧 刘立岷 宋跃明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术 外科治疗 2010—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康复医学”领域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康复医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新兴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十分重视对康复医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2009年9月成立医学科学部以来,专门设立一级代码H17管理康复医学领域的项目受理和资助.现阶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规定:康复医学主要资助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以及临床康复评价、治疗的科学问题研究.医学科学部自2010年开始正式受理康复医学(H17)各类基金项目申请,至2014年的5年里,共受理各类项目申请1028项,资助179项.本文就2010-2014年度科学基金康复医学领域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进行回顾. 熊鲲 丰干钧 王琳琳 李庆淑 向川 刘晓东 冯勇 薛丽香 闫章才关键词:康复医学 骨质疏松症患者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证据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激素替代治疗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4期)、MEDLINE(1978~2008)、Clinical Evidence中有关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词为postmenopausal(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therapy、vertebral fracture、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meta-analysis、female、human。结果在Cochrane Library共检索到4篇研究方案和9篇系统评价全文,在MEDLINE检索到1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后,骨皮质和骨松质的骨密度(BMD)均明显增加,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结论激素替代治疗能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但患者在获得骨密度增加的同时其他疾病和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因此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前应从多方面权衡得失。 李李 丰干钧 魏毅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激素替代治疗 循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