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正国

作品数:59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两岸
  • 14篇两岸关系
  • 11篇行政
  • 10篇法律
  • 9篇司法
  • 8篇政治
  • 8篇宪法
  • 6篇法治
  • 5篇政治定位
  • 5篇南海政策
  • 4篇特别行政区
  • 4篇回应
  • 4篇回应型
  • 4篇规制
  • 3篇刑事
  • 3篇刑事司法
  • 3篇人类命运
  • 3篇逻辑
  • 3篇共同体
  • 3篇海洋研究

机构

  • 53篇武汉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53篇叶正国
  • 3篇周叶中
  • 3篇章成
  • 3篇王竞超
  • 2篇赵宁宁
  • 2篇左文君
  • 2篇胡杰
  • 2篇雷筱璐
  • 2篇吴蔚
  • 1篇张帆
  • 1篇李欣
  • 1篇谭卫元
  • 1篇黄伟
  • 1篇刘春明

传媒

  • 7篇边界与海洋研...
  • 4篇南都学坛
  • 4篇闽台关系研究
  • 3篇台湾研究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现代台湾研究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电子政务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瞭望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的历史阐释及规范调适
2025年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实践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配套无序化、内容同质化和形式杂乱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党内法规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政策或纪律的制度化探索、制度高级形态的法、法体系中独立规范的定位有密切关系。在该过程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定位经历了从一体化考量到差异化确立再到体系化面向的三个阶段,其对相关制定规范要求有所不同。对此,应立足于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整体性认识其中地方党内法规的相关规定,通过瞄准定位立规、强调审慎立规和坚持及时立规,进而调适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
叶正国李欣
刑事司法关系规范的宪法重释被引量:2
2014年
刑事司法关系是刑事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产生的关系,是我国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应回归宪法文本对其进行重构。但《宪法》第135条只是刑事司法关系的规范性陈述,并不是刑事司法关系规范。刑事司法关系规范可以分为主体规范、条件规范和目的规范,具有融贯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刑事司法关系规范的确定应将《宪法》第135条置于宪法文本的发展脉络,对其在整体宪法规范秩序之中所处的体系地位和所发挥的功能以及所处的社会语境进行全面分析,并与其他具体法律规定的关系进行融贯性解释。随着宪法的修改和社会的发展,刑事司法关系的规范内涵也有所改变,逐渐趋向法治框架下的审判中心、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这应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所遵循。
叶正国
两岸基于共同政治基础维护南海权益的法律协调
2022年
两岸维护南海权益必须处理好共同政治基础和法律协调的关系。法律协调应从国际法、宪制性规定和内部具体规定等方面进行。解困身份张力的国际法基础主要包括探求两岸在南海地位规范的共同立场,我国台湾地区参与部分国际法权能,化解两岸国际法渊源分歧。在以两岸“根本法”为中心夯实“一中南海”的政治基础上,实现“固有疆域”与U形线规范认知互补,构建分类处理的落实机制。完善两岸涉南海具体规定的技术调和有关机制,如信息机制、组织机制、授权机制、程序机制和商谈机制等。
叶正国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基础法律协调
新时代党内法规质量思想研究
2018年
“牢牢抓住质量”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关键2017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制定党内法规制度必须牢牢抓住质量这个关键”,这明确了质量对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角色定位。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教育又要靠制度,二者要同向和同时发力,但根本上要靠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将思想教育融人制度规定之中,贯穿于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其中,党内法规起着中坚作用,制度治党最重要的是依规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首先要有良规可据。
叶正国
关键词:党内法规法规制度建设从严治党思想教育角色定位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回应型法律规制被引量:8
2018年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客运交通新业态,不能盲目套用传统出租车管制模式。网络预约出租车须构建回应型法律规制模式,平衡安全和创新的关系,强调政策性立法与追求规制缓和。鉴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是技术、法律和管理的共融,应坚持合作规制、信息规制和私法规制的路径选择。
叶正国
关键词:共享经济法律规制
台湾地区海洋运动的政策框架及其政治迷思
2022年
海洋运动具有竞技体育、观光休闲乃至生活方式等多重意涵。随着两岸关系与国际形势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充分利用其地理条件,推出一系列政策,带动海洋运动的兴起。台湾当局的海洋运动政策较重视实践和教育的统一、官方和民间的协作以及规制和规划的整合,同时也体现了其建构所谓“海洋国家”的政治企图。由此,台湾地区海洋运动相关政策就不再单纯与体育运动或观光休闲等议题相关,而是对两岸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叶正国
关键词:海洋运动海洋文化两岸关系
歧路难择:台湾当局南海政策演进的多源流分析
2021年
借鉴公共政策的多源流理论分析台湾当局南海政策,研究发现台湾当局南海政策动态演进具有连续性、迭次性和稳定性。具体而言,问题源流是客观的南海问题本身,包括南海争端的变动、南海战略的对抗、南海格局的浮现和引发争议的焦点事件;政治源流包括岛内、两岸和国际三个层面的政治情势,受此影响,台湾当局置于扭曲的政治定位、切割的政治逻辑、压缩的政治空间和边缘的政治角色中;政策源流是南海问题的政策建议或方案,包括台湾当局建基于身份定位的政策分歧、倾向于利益的政策共识、植根于价值的政策基调和聚合于议题的政策偏好。当三大源流汇聚时,政策之窗逐渐开启,并推动台湾当局南海政策变迁。70多年来,台湾当局南海政策渐次开启了目标设定、手段选择、身份转向和“法律”叙事四个政策之窗,“去中国化”的程度逐渐加深。
叶正国
关键词:南海政策两岸关系
我国行政诉讼现状的反思与超越——基于近年来若干司法现象的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我国行政诉讼中的立案难、行政诉讼和解与行政审判白皮书等若干现象,映射行政诉讼运行中存在权力博弈与妥协、法律规避与界限、政策考量的基本机制。从我国转型社会法治的特殊性、法院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司法政策的导入方面阐释,可以对行政诉讼性质的双重性、行政诉讼方式的多样化和行政法治路径的多元化等进行理性展望。
叶正国
关键词: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和解
海峡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法律机制
2017年
法律机制与海峡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作用。海峡两岸海洋事务合作法律机制主要包括法律规制、法律程序和争端法律解决机制。海峡两岸法律规制共同体逐渐扁平化,规制工具不断组合和规制过程趋向平等协商,逐渐从"制度—精英"转向"制度—社会"模式。海峡两岸应完善公权力机关的"利益表达——协商谈判——达成共识——实施推动"以及公众参与的法律程序,进而建构类型化多元的争端法律解决机制。
叶正国
关键词:两岸关系法律机制
海峡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法治思维
2018年
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海洋事务的复杂性,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应建构功能主义法治观、回应型法治模式和交涉性法治关系,以实现规范结构的封闭性和价值认知的开放性。两岸应基于宪制规定依据近程法制、中程法制和远程法制思路进行体制整合、制度整合和平台整合,规范公权力机关与私人主体关系、公权力机关关系以及两岸与国际社会关系,进而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维护海洋权益和优化海洋治理。这需要通过完善各自域内海洋事务立法、健全两岸海洋事务协议、创新公共规制手段和检视司法机关角色等方面推动。
叶正国
关键词:两岸关系法治思维政治定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