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学英

作品数:46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9篇亚麻
  • 15篇油菜
  • 13篇芥菜
  • 13篇芥菜型
  • 13篇芥菜型油菜
  • 8篇选育
  • 7篇杂交
  • 6篇低芥酸
  • 6篇芥酸
  • 6篇不育
  • 4篇亚麻新品种
  • 4篇杂交组合
  • 4篇核不育
  • 4篇JUNCEA
  • 3篇低纬
  • 3篇低纬高原
  • 3篇性状
  • 3篇亚麻田
  • 3篇油用
  • 3篇油用亚麻

机构

  • 45篇云南省农业科...
  • 7篇云南大学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科院

作者

  • 46篇吴学英
  • 37篇刘其宁
  • 30篇杜刚
  • 13篇李石开
  • 13篇赵振玲
  • 12篇苏振喜
  • 12篇邱怀珊
  • 8篇赵庭周
  • 7篇刘飞虎
  • 6篇董云松
  • 5篇史华清
  • 5篇杨若菡
  • 4篇符明联
  • 2篇沐卫东
  • 2篇龚瑞芳
  • 1篇孙玲
  • 1篇宋升民
  • 1篇张庆莹
  • 1篇肖植文
  • 1篇李建增

传媒

  • 14篇西南农业学报
  • 10篇云南农业科技
  • 9篇中国麻业科学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中国麻业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农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作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2号选育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2号是从引入材料2000-1的自然变异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两年多点试验结果:平均原茎产量11305.5kg/hm2;全麻率30.12%,较对照提高1.97个百分点,长麻率20.04%,较对照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纤维产量2607.9kg/hm2,较对照增产6.91%,纤维断裂强力值为298N。
杜刚吴学英朱炫刘其宁刘飞虎
关键词:亚麻选育
我省芥菜型油菜资源的收集和应用被引量:2
2000年
收集了芥菜型资源 30 0多份 ,其中省外 80份 ,国外 4 5份。 1973年从新平巴哈乡油菜中发现不育株并开始了芥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工作。 1985年将加拿大引进的泽蒙 1号 (Zem- 1)的低芥基因导入地方品种 ,开始了优质丰产结合的品质研究工作。现已审定 2个品种 ,累计推广面积约 1 2万hm2 ;审定 1个杂交种 ,累计面积 4 66 7hm2 以上。
苏振喜邱怀珊吴学英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
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被引量:3
1999年
对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研究, 以探讨该不育胞质对杂交当代(FO) 结实性和杂种一代(F1) 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初步明确该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结果显示, 欧新A不育胞质对当代结实率表现负效应趋势, 但对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该遗传效应有明显的组合特异性; 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正效应趋势, 且效应在不同恢复源间有显著差异; 不育胞质在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有利于优良株型及高产组合的选育。
董云松邱怀珊赵庭周刘其宁苏振喜吴学英李石开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不育细胞质油菜
外引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品质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对81份外引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度分析,结果表明,其资源间遗传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呈正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显著负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硬脂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呈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把81份材料划分为3大类:品种群Ⅰ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油酸育种材料或油纤两用类型加以利用,品种群Ⅱ亚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亚油酸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品种群Ⅲ粗脂肪平均含量和α-亚麻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油用亚麻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杜刚杨若菡吴学英刘飞虎刘其宁
关键词:油用亚麻
芥菜型油菜(B. Juncea)三系杂交组合江矮D_1的选育与利用
1998年
芥菜型油菜三系杂交组合江矮D1杂交优势强,株型较矮而紧凑、早熟、耐旱、适应性广、稳产高产,油酸含量35.41%,亚油酸含量33.06%,芥酸含量2.39%,含油量43.41%,恢复株率95%以上。1995~1996年全省旱地区试中平均每公顷产2090.1kg,较第一对照昆明高棵增产76.17%,较第二对照芥油一号[1]增产7.86%,现已进入生产。
邱怀珊史华清吴学英李石开董云松苏振喜赵庭周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低芥酸三系杂交组合油菜选育
芥菜型油菜(B.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被引量:5
1990年
从1986年开始,开展了降低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提高抗病性,以杂优利用为中心的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育成了自交结实指数在1以下,不育株率100%,芥酸含量0.03-2.51%,亚油酸含量28.30-33.09%的89S181等6个不育系。育成了恢复株率97.92-100%的ZKC和89S016等5个低芥酸恢复系。 在三系配套的基础上,经测交,选育出亩产110.5-185.6公斤的5个强优势组合,组合的芥酸含量0.31-0.64%,亚油酸含量31.06-35.09%。并发现亚油酸含量亦有优势表现,6个F1组合的亚油酸含量,全部高于双亲平均值,有5个组合则超过高亲值。 5个强优势组合都导入了花叶苦菜(蔬菜芥菜)的抗病毒病性状(基因),经冬夏两季自然诱发鉴定,强优组合的发病率都低于邻近对照。优质、抗病、强优组合的选育研究已初告完成,1992年以后将陆续投产使用。
史华清龚瑞芳庄丽莲李云吴学英张淑玺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选育
外引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对81份外引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度进行分析,表明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多样性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把能代表7个性状的前3个因子归类为产量因子、单果种子数因子和株形因子,经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按系统聚类,把81份材料聚成为3大类,为不同育种目标提供依据。
杜刚王家银杨若菡孙玲吴学英刘飞虎刘其宁
关键词:亚麻农艺性状
外引亚麻品种(系)在云南区域试验的评述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对9个外引纤维用亚麻品种(系)在云南五点两年的区域试验,从其原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地安那、华星002、依莱克翠和华星001原茎产量较对照增产,且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云南大面积种植;派克丝、依罗娜、和华星004可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推广。本研究同时对所参试的品种的丰产性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刘其宁杜刚吴学英
关键词:亚麻综合评价
云南冬季亚麻种植业区划被引量:4
2005年
刘其宁杜刚赵振玲吴学英
关键词:亚麻生产区划北回归线季风气候气候要素
亚麻主要性状与原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对16个亚麻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小区原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与原茎产量的关联度不同,其关联序为:株高>工艺长度>单株茎重>生长日数>茎粗>分茎数>千粒重>分枝数>着粒数。因此,在亚麻品种选育过程中应侧重对株高,工艺长度长,单株茎重等主要性状的研究。
杜刚刘其宁赵振玲吴学英
关键词:亚麻原茎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