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 作品数:49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报告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和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合剂在小梁切除术中粘合巩膜瓣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24例(30眼)接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组织粘合剂组10例(13眼),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贴巩膜瓣;缝线组14例(17眼),用尼龙线缝合巩膜瓣。比较2组术后反应、手术效果、并发症等。结果2组病例术后均未述不适、前房反应轻微。术后3月2组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相近。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2组降眼压效果相近。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合巩膜瓣安全、简便、有效。
- 徐梅赵敏李鸿
- 关键词:组织粘合剂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 外源性基因在兔角膜缘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bFGF(fibron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兔角膜缘干细胞(human limbal stem cells,LSCs)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兔LSCs并用AE5作鉴定。通过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EGFP-bFGF转染兔LSCs,观察转染结果、表达情况及对靶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并用AE5鉴定原代兔LSCs,基因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特异性的绿色荧光,没有发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对细胞活力的显著影响。结论采用真核质粒可以介导外源性基因转染兔LSCs,为将来采用基因增强组织工程方法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
- 夏凉赵敏徐梅
- 关键词:BFGF角膜缘干细胞基因转染
- 53年先天性青光眼1例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张熙伯郭梦翔徐梅
- 关键词:先天性青光眼虹膜根切术小梁切除病例分析
- 专家共识解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以眼科干眼教学为例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专家共识解读的临床小讲课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眼科干眼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名规培学员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式,观察组在传统临床带教方式基础上开展基于专家共识解读的临床小讲课,4周后进行效果评价,包括现场考核、培训考核和学员自评。结果观察组临床小讲课现场考核优良率为91.7%。培训考核中观察组干眼理论知识、干眼检查技术、干眼诊断、干眼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员自评中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专家共识解读的临床小讲课能有效提高眼科规培教学效果,值得在眼科其他亚专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刘姝林徐梅
-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
- 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羊膜种植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羊膜作为载体种植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及生物学特征,探索眼表重建良好和来源丰富的移植材料和方法。方法将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种植于去上皮羊膜基底膜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羊膜上的动态生长过程,将培养获得的复合上皮片作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采用AE5单克隆抗体鉴定培养组织中有无角蛋白3表达。结果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在去上皮羊膜基底膜面能黏附生长并增殖,体外培养3周左右即可在羊膜上汇合成片并分层。形成的复合组织由羊膜基底膜和较扁平的2~3层上皮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与羊膜之间有半桥粒连接,细胞之间可见桥粒连接,细胞表达角蛋白3。结论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在去上皮羊膜上体外培养扩增能获得类似于角膜上皮的复层组织,为解决眼表重建供体来源不足的现状带来了新的希望。
- 徐梅赵敏夏凉
- 关键词:羊膜口腔黏膜上皮
- 强脉冲光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3
- 2023年
-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是导致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的主要原因。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作为治疗MGD及其相关干眼的一种新疗法,在眼科领域逐渐得到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日益得到认可。随着临床治疗的需要和光疗技术的发展,IPL对MGD及其干眼的治疗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IPL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或联合其他物理治疗方式在治疗MG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阐述IPL在治疗MGD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MGD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甘美淇张怡婷徐梅
-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症强脉冲光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临床诊断、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9/2006-07以来8例11眼ARN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治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除1例1眼无眼前段表现外,其余7例(10眼)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前段炎症、玻璃体炎、坏死性视网膜炎和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8例中1例(1眼)HSV-1阳性。治疗后视力提高共5眼(46%),最终视力≤0.1者7眼(64%)。随访期内10眼(91%)病变控制。结论:ARN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早期足量地抗病毒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性视网膜光凝、必要时玻璃体手术是控制病变的关键。
- 徐梅康刚劲何跃
- 关键词:急性视网膜坏死无环鸟苷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术
-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英文)
- 2012年
- 背景:角膜碱烧伤后损伤修复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热休克蛋白可促进变性、损伤蛋白质的迅速恢复或清除。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与角膜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检查大鼠眼无炎症及其他病变后,奥布卡因滴眼液点眼2次,棉签吸除结膜囊液体,将统一规格直径5mm的滤纸片浸泡于1mol/L NaOH溶液中10s,然后置于大鼠角膜中央30s制作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碱烧伤后6h,1,3,7,14,21d取材。结果与结论: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热休克蛋白70mRNA和蛋白在角膜碱烧伤后1d即开始升高,7d时达高峰,14d后开始下降。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观察显示角膜损伤在烧伤后6h即较明显,烧伤后7d逐渐恢复。提示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碱烧伤后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一致,参与了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细胞的自我保护及修复过程。
- 张熙伯覃纲徐梅余玲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热休克蛋白
- 人工智能在眼科教学中的运用
- 2024年
-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医学生及年轻医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手术技术提高等方面起了越来越多的作用。本文通过从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和整理相关文献,研究人工智能在眼科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人工智能的运用使眼科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和交流,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对于推动眼科教育现代化、培养更优秀的眼科医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刘姝林徐梅
- 关键词:人工智能眼科学
- Nd:YAG激光联合植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 2002年
- 目的 :观察Nd :YAG激光联合植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 :慢性泪囊炎患者 6 5例 (6 7眼 ) ,用带针蕊的泪道探针探至阻塞处 ,拔出针蕊 ,再插入导光纤维 ,发射激光 ,疏通泪道 ,再植入带有侧孔的静脉留植针管40~ 45天。结果 :本组随访 3~ 6月 ,一次性手术治愈 5 8眼 ,再次手术治愈 3眼 ,手术成功率 91% ,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Nd :YAG激光联合植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安全。
- 盘如刚乔一平李友谊徐梅
-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NDYAG激光植管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