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靖

作品数:52 被引量:41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5篇生物多样性
  • 13篇生物多样性公...
  • 13篇公约
  • 12篇生态
  • 12篇生态系统
  • 9篇生态系统服务
  • 7篇遗传资源
  • 6篇《生物多样性...
  • 5篇生物多样性保...
  • 5篇可持续发展
  • 5篇惠益分享
  • 5篇获取与惠益分...
  • 4篇多样性
  • 4篇谈判
  • 4篇物种
  • 4篇流域
  • 3篇政府
  • 3篇政府间
  • 3篇水资源
  • 3篇主流化

机构

  • 52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海...
  • 2篇国家环境保护...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辽宁省环境监...
  • 1篇世界自然基金...
  • 1篇沈阳市环境保...
  • 1篇安徽省环境科...

作者

  • 52篇徐靖
  • 24篇李俊生
  • 16篇银森录
  • 9篇田瑜
  • 6篇刘文静
  • 4篇李果
  • 4篇薛达元
  • 4篇孙光
  • 3篇肖能文
  • 3篇刘岩
  • 3篇郑苗壮
  • 3篇罗遵兰
  • 2篇臧春鑫
  • 2篇谢志才
  • 2篇张君倩
  • 2篇蔡蕾
  • 2篇高吉喜
  • 2篇张风春
  • 2篇杜乐山
  • 2篇兰存子

传媒

  • 20篇生物多样性
  • 5篇世界环境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保护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环境与可持续...
  • 2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环境教育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物资源
  • 1篇建设资源节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双向影响综述被引量:11
2017年
城市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均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在概述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影响机制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两者的双向影响关系,即合理城市化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反之会降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可支撑,也可制约城市化发展。未来应强化基础研究、理清相互作用机理、构建合理的方法体系,并推动将理论研究应用到政策决策。最后提出有关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发展的一些措施,以期实现双赢的目的。
杜乐山刘海燕徐靖张风春李俊生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城市化
IPBES框架下的全球传粉评估及我国对策被引量:12
2016年
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传粉与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传粉者的下降直接影响人类的福祉,因此近年来受到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IPBES)将"传粉者、传粉和粮食生产评估"列为2014–2018年工作方案中最优先开展的快速评估。其"决策者摘要"已在IPBES第四届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本文以IPBES框架为背景,介绍了该评估专题的由来和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IPBES评估报告强调了传粉和传粉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价值,分析了传粉和传粉者的现状与濒危趋势,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全球传粉者面临的威胁、驱动因素和缓解措施等。本文同时探讨了该评估与其他进程的关系及可能产生的影响,IPBES不仅是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的后续,它同时应各国政府和7个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的评估请求,对实现《2011–2020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和《生物多样性爱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和政策的桥梁,IPBES通过科学层面的评估分析,将为决策者提供工具和方法。通过深入分析这次评估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开展传粉者本底调查,评估传粉服务的价值;(2)建立传粉监测体系;(3)深入开展致危因素分析,制定并开展传粉者保护和恢复行动;(4)促进耕作模式优化,加强政策支持;(5)扩大宣传,提高公众参与。
田瑜兰存子徐靖李秀山李俊生
关键词:传粉传粉者粮食生产
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构建建议被引量:7
2016年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面临着更大挑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协定已不能较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为此,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工作组,拟订新的国际协定,以解决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的养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建立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是该议题的焦点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各国对新的国际执行协定应当包含哪些要素还缺乏共同理解。本文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及《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与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相关的国际条约在遗传资源的定义、管辖范围、获取条件及惠益分享要求等方面的异同,提出对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构建建议:(1)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洋遗传资源不可自由获取;(2)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应当涵盖海洋生物代谢生成的海洋天然产物;(3)惠益分享责任适用于在新执行协定生效前获取,但在其生效后进行开发利用的遗传资源;(4)获取活动都应得到主管当局批准,并签订材料转让协议或共同商定条件;(5)应为非商业化的获取活动制定简化程序,在人类健康、粮食安全等受到重大威胁而急需获取海洋遗传资源时,也应适用简化程序,但后续商业化活动须分享惠益;(6)针对海洋遗传资源的不同研发环节,设置惠益分享类型,并就后续利用进行披露和监测,确保惠益得到分享。
徐靖郑苗壮刘岩刘文静银森录李俊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海洋法
南洞庭湖区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估及保护对策被引量:4
2020年
洞庭湖孕育和维持了较高和独特的软体动物多样性。尽管有关该湖软体动物的调查较多,但多分散于各文献中。本文结合文献调研和现场调查(2013–2018年),系统评估了南洞庭湖区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解析驱动群落格局演变的关键因子,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共记录2纲5目14科33属87种(腹足纲41种,双壳纲46种),其中本调查记录54种,隶属于2纲5目12科31属,包括腹足纲22种,双壳纲32种。评估结果显示处于近危和受威胁等级物种21种,包括腹足纲4种和双壳纲17种。调查区域软体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3.1 ind./m2和279.3 g/m2。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大沼螺(Parafossarulus eximius)、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卵河螺(Rivularia ovum)。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istance-based redundancy analysis, dbRDA)结果显示,局域环境因子(底质类型、水深、pH、总溶解固体和总磷)制约软体动物的群落变异。另外,区域内的人类活动(如商业采砂、建坝和沿岸土地利用、过度捕捞和非法电捕等)亦深刻影响软体动物的生存。这些人类干扰已导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可能造成一些特有物种的局域性灭绝。为了恢复和保护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和资源,应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管控合法的挖沙业和取缔非法挖沙业、禁止过度捕捞和非法电捕、维持水文的自然节律、恢复沿岸自然湖滨带和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排入等。我们呼吁尽快在南洞庭湖区建立软体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该湖区(可能是整个洞庭湖)残存的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
刘振元孟星亮李正飞张君倩徐靖银森录谢志才
关键词:软体动物
全球多边惠益分享机制: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谈判的新焦点被引量:12
2013年
全球多边惠益分享机制(The Global Multilateral Benefit-Sharing Mechanism,GMBSM)问题是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谈判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名古屋议定书》通过后,各方就建立全球多边惠益分享机制的必要性和模式进行了磋商。作者梳理了GMBSM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内容,分析了遗传资源提供国和使用国的立场。非洲集团虽支持建立该机制,但限于能力,无法有效主导议题;巴西等部分提供国未表支持,担忧GMBSM不利于国家行使主权;使用国代表为拖延议题进程,提出许多技术性难题。结果表明,GMBSM议题可能成为《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焦点,甚至可能因此产生《生物多样性公约》新的补充议定书,但其进程将十分艰难。为了更好地参与该议题谈判,我们认为国内应从外交、法律和技术层面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加强与各谈判方的交流和沟通,特别要注重对非洲集团的工作;(2)开展法律研究,评估GMBSM与《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南极条约》等国际条约的一致性;(3)尽早开展一系列国内调研,为参与GMBSM问题的讨论和磋商提供支持。
徐靖蔡蕾王爱华薛达元杨庆文李俊生银森录
关键词:立场
用指数平衡法对广西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法,分析广西西江流域未来10年不同情景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在假设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40%的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小用水量情景下,除南宁市水资源短缺外,其他地区水资源均可承载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最大用水量情景下,贵港市也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状况,但西江流域整体水资源盈余,西江流域水资源基本能够承载其社会经济、人口发展规模。因此,广西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的前提是提高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孙光罗遵兰徐靖李俊生吕凤春
关键词: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6
2020年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焦点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框架制定的背景,介绍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Open Ended Working Group, OEWG),的谈判过程,综合分析了缔约方在各有关磋商进程中的观点,以及目前缔约方对框架各个要素的共识和分歧,评估了框架的制定进展,并就框架的设计提出四点展望:(1)阐明转型变革的具体实施路径;(2)平衡反映公约三大目标;(3)加强与其他全球治理进程的协同;(4)强化框架对全球及缔约方履约进展的评估和审查。最后提出对我国的建议:(1)及时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 NBSAP);(2)加强国内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协调;(3)继续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和责任机制。为缔约方更好参与框架制定进程,深入了解框架及其磋商进展提供参考,并为下一步框架制定提供参考。
耿宜佳田瑜李俊生徐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海洋生物多样性议题的谈判焦点、影响及我国对策被引量:8
2016年
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历次缔约方大会的谈判进程,认为主要焦点议题包括:(1)应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工具;(3)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这些议题的讨论将影响包括全球海洋保护区建设在内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也将影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制度的建设,以及沿海国家的社会经济。我国应加强履约谈判的技术支持,加快涉海相关问题研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谈判,并大力宣传我国经验。
银森录郑苗壮徐靖刘岩刘文静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讨论的焦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已经在全球90%的海域完成符合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海洋区域的描述工作,沿海国和国际组织也纷纷投入到符合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海洋区域的描述进程中。符合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海洋区域是海洋保护区选化,特别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保护区选划的备选方案。我国在此领域应深度参与,加强相关政策研究,以创造于我国拓展战略空间有利的国际海洋新秩序。
郑苗壮刘岩徐靖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公约》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可持续利用
华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药用维管植物的保护状况被引量:5
2018年
开展已有就地保护体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评估有利于科学指导下一步保护规划工作。本研究收集华北地区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报告、多样性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构建了华北地区药用维管植物保护名录数据库,并利用此数据库分析了该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状况。结果发现:华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保护了2 364种药用维管植物,隶属于165科800属;其中,1 710个物种(占总数的72.34%)受保护程度一般,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少于10个,仅62个物种(占总数的2.62%)受到有效保护,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大于30个;不同保护类型的保护区对药用维管植物所发挥的保护作用不同,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发挥的保护作用最大,保护了华北地区89.04%(2 105/2 364种)的药用维管植物。研究认为华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保护状况可进一步完善,尤其应该重视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以及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规划。
张毓王庆刚田瑜徐靖阙灵杨光池秀莲
关键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密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