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作刚
- 作品数:50 被引量:29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化学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3
- 2010年
- 化学综合性实验从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撰写科技小论文等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对开设化学综合性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利于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
- 刘春英柳云骐罗立文曹作刚吕仁庆
- 高校大一化学的教学体会被引量:5
- 2010年
- 大一化学的教学旨在培养大一新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自学能力与实验技能等。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做好大一化学的教学工作,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于高素质、创新性才人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从学习兴趣、大学与中学的教学衔接、自学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大一化学的一些教学经验与体会。
- 董斌吕仁庆曹作刚
- 关键词:教学衔接
- 激发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兴趣被引量:3
- 2004年
- 大学化学是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针对非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现况,本文从几个方面讨论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刘春英柳云骐李丽曹作刚李美蓉
- 关键词:大学化学化工类专业教师理论课
- 鲍林与共振论——关于共振论的论争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简要的回顾了鲍林(1901~1994)的生平和贡献,介绍了共振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围绕共振论所进行的论争与批判,最后总结了此次论争的教训。这场论争推动了自然科学辩证法的发展,为深入理解共振论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是始料不及的。现在已经证明,共振论广泛的应用到化学领域中用来解释化学现象,是化学领域特别是有机化学领域重要的理论。
- 吕仁庆卢玉坤董斌曹作刚
- 关键词:共振论论争
- 由废 Cu-Zn-Al 催化剂制备硫酸铜被引量:1
- 1997年
- 论述了以废CuZnAl催化剂为原料制备五水硫酸铜的一种方法,着重讨论了废催化剂中铜的溶出率和分离问题.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铜的回收率达90%以上,制备出的五水硫酸铜产品质量符合GB437—93非农用合格品技术标准.该工艺简单,无废液排放,经济效益显著.
- 刘爱贤曹作刚李怀录
-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硫酸铜催化剂
- 《无机及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收获与体会被引量:2
- 2005年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石油大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全校首批被授予优质课称号且连续五届保持该荣誉的课程。在建设国家工科高校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的过程中,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合并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授课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列,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和长足发展,2005年8月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 李丽曹作刚
-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精品课程
- 不同构型氨基酸甜味与其量子化学参数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首次采用AM1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10种D型和L型氨基酸的电子结构。使用Gaussian94软件包对所有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的量子化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D型氨基酸的生成热、偶极矩、最低未占轨道能量、最高已占轨道能量及前线轨道能隙值与其L型相比明显不同。D型氨基酸的生成热、偶极矩、最低未占轨道能量及前线轨道能隙值比其对应的L型氨基酸的增加可能增强了D型氨基酸与甜味蛋白质接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表现出D型氨基酸比其相对应L型氨基酸甜味强的特性。
- 吕仁庆邱广敏曹作刚刘晨光
- 关键词:氨基酸甜味量子化学参数
- 氟石膏废渣开发建材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6
- 2006年
- 利用化工生产排出的氟石膏废渣生产建筑材料,如水泥缓凝剂、抹灰用粉刷石膏、石膏砌块及石膏砖等,技术性能均达到要求,成本大大降低,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化工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 李汝奕李丽曹作刚
- 关键词:氟石膏环境保护资源化利用
- 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培训的启示被引量:4
- 2010年
- 概述了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培训所分成的几个模块;分析了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的无机理论部分结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发现了无机化学实验出现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指导无机化学实验应改进的方向。
- 吕仁庆曹作刚
- Ag^+和ZSM-5沸石相互作用及其对NO吸附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首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模型簇法研究了Ag+和ZSM-5沸石的相互作用以及含Ag沸石分子筛对NO的吸附作用。所有模型簇采用B3LYP混合方法对氢原子在3-21G基组水平上、对硅、铝、氧、氮原子在6-31G(d)基组水平上进行了优化和频率分析。考虑到过渡金属Ag的内层电子相对论效应比较明显和计算速度因素的影响,采用有效核势法(ECP)处理了Ag原子。Ag+与沸石分子筛模型簇的两种配位方式的结构与能量及其对NO不同吸附方式的能量差别进行了着重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g+与沸石分子筛骨架以二配位的键合方式结合在结构上是最优的、能量上是有利的,是研究NOx分子在Ag改性沸石分子筛上优先选择的模型簇。NO在Ag沸石分子筛模型簇的四种不同吸附方式所得的吸附热表明,NO分子以端基O与Ag配位是最有可能的吸附方式。
- 邱广敏吕仁庆曹作刚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