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 作品数:15 被引量: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心内科介入手术创口止血护理装置 一种心内科介入手术创口止血护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装置壳体内活动设置有按压板,伸缩杆穿出一号螺栓后,套设固定有橡胶卡圈,伸缩杆利用橡胶卡圈活动卡设在连接板内,纱布活动夹设在紧定框和按压板之间,装置壳... 王小艳 王巧丽 聂欢 张霞 温改改 冯蓉 张柏艳 张丽 刘燕 吕甜 冯卫卫 姚琴 苗翠翠 姬静静 邢晶晶 赵江 曹杰 呼婷婷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T2DM患者293例。根据baPWV水平,患者被分为正常baPWV组(198例,≤1400cm/s)和异常baPWV组(95例,>1400cm/s)。测量比较两组血压、心率、血糖、肾功能以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baPWV组比较,异常baPWV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外周动脉压、周围神经病变比例、平均心率均明显升高;HRV指标:lgTF (总频谱)、lgHF (高频)、lgSDNN (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和lg 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均显著降低,lgSDANN (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显著升高,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外周动脉压、中心静脉压、SDANN、心率和周围神经病变是T2DM患者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1~2.108,P<0.05或<0.01),而TF、HF和rMSSD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468~0.595,P<0.05或<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异常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并受到血压、血糖等因素影响。 张鹏 张瑞妮 李飞 高峰 曹杰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 血清miRNA-144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miRNA-144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7例(冠心病组)和同期来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无冠心病体检者30例(对照组),收集基本临床和血生化资料,使用PCR法检测两组样本的血清中miRNA-144的表达水平,使用Gensini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体内血清miRNA-144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亚组患者的miRNA-144的表达较对照组变化量最明显。Gensini评分与miRNA-144的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r=0.69,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88(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98%。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miRNA-144表达水平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曹杰 李江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MICRO-RNA 动脉自旋标记MRI灌注成像在诊断早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动脉自旋标记MRI(ASL-MRI)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和区分早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例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AD组)和18例额颞叶痴呆(FTD)患者(FTD组),24例年龄匹配的老年对照者(老年对照组)和22例青年对照者(青年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ASL-MRI检测。对10个灰质区域的脑血流量和灰质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并开展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性能评估。结果:与老年对照组相比,FTD组前扣带回皮质灌注不足,AD组出现更广泛的局部灌注不足和萎缩。与FTD组相比,AD组的后扣带回皮质灌注不足。AD和FTD的鉴别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67%。AD与对照组的鉴别诊断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75%;FTD与对照组的鉴别诊断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74%。相比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呈现脑血流灌注不足。结论:ASL-MRI有助于早老性AD和FT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前扣带回皮质和后扣带回皮质灌注不足可作为鉴别早老性AD、FTD的定量诊断标记。 杨小龙 曹杰 惠辉关键词:早老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额颞叶痴呆 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及内皮素-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及内皮素1 (ET-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124例,根据心律特点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6例,慢性房颤组68例;同时入选性别、年龄、病情与NVAF组相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48例(窦性心律组)作为对照。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hsCRP、BNP和ET-1的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hsCRP[(1.52±0.86)mg/L比(2.32±1.38)mg/L比(3.35±3.02)mg/L]、BNP [(225.31±70.23)pg/ml比(352.42±167.02)pg/ml比(403.12±132.05)pg/ml]和ET-1 [(1.42±0.65)ng/ml比(1.96±0.76)ng/ml比(2.34±1.15)ng/ml]的水平明显升高,且慢性房颤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或<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VAF患者血清BNP与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2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NP、hsCRP、左房内径(LAD)是NV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1.21、1.33,P<0.05或<0.01)。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及内皮素1水平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密切相关。 张鹏 张瑞妮 李飞 高峰 王东艳 曹杰关键词: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质 碳酸氢钠联合维生素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PCI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联合维生素C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420例冠心病合并早期DN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介入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介入组基础上接受碳酸氢钠联合抗坏血酸治疗),两组均接受PCI和生理盐水水化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应用造影剂后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清除率(Ccr)和尿素氮(BUN)水平,CIN发生率,并分析影响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应用造影剂后,与常规介入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Cr[(110.32±12.35)μmol/L比(100.30±9.73)μmol/L]和BUN[(11.23±2.43)mmol/L比(7.16±3.14)m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GFR[(30.67±9.56)ml·min-1·1.73m-2比(37.26±7.69)ml·min-1·1.73m-2]和Ccr[(62.31±19.73)ml/min比(68.07±21.48)ml/min]均显著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SCr升高≥44.2μmol/L(6.7%比1.9%)和SCr升高≥25%(9.0%比2.9%)比例显著降低,P=0.016,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用量是DN患者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8,P=0.001),而使用抗坏血酸及硫酸氢钠是CIN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93,P=0.021)。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可以显著降低CIN的发生率,有效保护肾脏功能,值得推广。 张鹏 张瑞妮 李飞 高峰 曹杰关键词:碳酸氢钠 抗坏血酸 左心室四级导线及Smart Delay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安全性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左心室四级导线及Smart Delay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双极导线组(n=10)与四级导线组(n=20),双极导线组患者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时选择双极导线,四级导线组患者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选择四级导线,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导线植入时间、植入部位、起搏向量选择、心电图QRS宽度、NYHA心功能分级及术后随访1.5~2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植入有Smart DelayTM计算功能的四级导线心脏在同步治疗的20例患者中又分为两个亚组,即CRT优化组(n=10)和常规优化组(n=10),分别进行CRT自动优化与常规二维超声、多普勒等优化,在术后1、3、6月和1年分别回访,观察超声优化与设备自身优化后,两组患者的CRT反应性。结果两组患者置入时间、左室起搏位点的基底段与中间段、靶血管位置、靶血管长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心尖段左室起搏位点、可选择向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时候随访发现,心功能改善情况、CRT有反应、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LVEF对比差异显著(P<0.05),LVEDd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5~2年随访发现,双极导线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四级导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rt Delay自动优化组与常规超声优化组患者术后1、3、6个月、1年随访的左室阈值、CRT有反应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短期随访发现左心室四级导线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与安全性明显高于双极导线,CRT自动优化与多普勒、常规超声二维优化无显著性差异。 孙红梅 石秀英 李飞 曹杰 赵江 高峰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个月内支架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南院)行PCI支架治疗的182例急性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ISR组和non-ISR组,另选同期于我院参加体检且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入组人员血清MIF水平。结果:ISR组、non-ISR组和对照组血清MIF水平分别为50.3(39.9,65.4)μg/L、42.9(31.7,52.6)μg/L和29.2(25.0,35.6)μg/L,ISR组和non-ISR组血清MI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59,P=0.000;Z=5.445,P=0.000),ISR组血清MIF水平均显著高于non-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0,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F升高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ISR独立危险因素(OR=1.863,95%CI:1.110~3.127,P=0.007)。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清MIF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IS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cut-off值为48.8μg/L时,对应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67.6%。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清MIF水平与PCI术后ISR密切相关。 杜美群 李丹斌 曹杰 张伟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再狭窄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口服采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初始剂量为2.5 mg/次,2次/d,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但最大剂量不超过7.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以1.5μg/kg剂量进行静脉冲击,后改为0.007 5μg/(kg?min)静注维持2 d。所有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评估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61%、8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心脏排血量(CO)均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LVEF、CO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N-末端B型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LCN-2、Sgp130、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 李江 曹杰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清炎性因子 血清因子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60例U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64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的体检人群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入选对象的血清IL-18浓度,并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和经血管造影评估的Gensini评分与血清IL-18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43±47.35)ng/L vs.(110.23±20.34)ng/L,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分别高于双支病变组[(207.12±49.83)ng/L vs.(158.67±31.02)ng/L,P<0.05]和单支病变组[(207.12±49.83)ng/L vs.(143.78±33.43)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极重度病变组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显著高于重度病变组[(283.47±103.72)ng/L vs.(179.75±47.38)ng/L,P<0.05]、中度病变组[(283.47±103.72)ng/L vs.(145.53±38.72)ng/L,P<0.05]和轻度病变组[(283.47±103.72)ng/L vs.(123.32±24.74)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617,P<0.05)。结论 UA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曹杰 杨小龙 李江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白细胞介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