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彦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精神病
  • 2篇抑郁
  • 2篇强迫症
  • 2篇病理
  • 1篇电子游戏
  • 1篇丁螺环酮
  • 1篇性功能障碍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副作用
  • 1篇药物疗法
  • 1篇医生
  • 1篇医生素质
  • 1篇抑郁性
  • 1篇抑郁性神经症
  • 1篇抑郁症
  • 1篇游戏
  • 1篇早期干预
  • 1篇任课
  • 1篇任课教师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机构

  • 9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杨彦春
  • 2篇祝卓宏
  • 2篇刘协和
  • 1篇刘文秀
  • 1篇周同甫
  • 1篇万学红
  • 1篇孙学礼
  • 1篇欧阳钦
  • 1篇郭兰婷
  • 1篇杨权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国外医学(精...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 3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强迫症的血清素假说被引量:4
1994年
强迫症是一常见而难治的精神障碍。近十年来,国外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很快。本文从生化、药理和血清素药物探针等方面概述了强迫症的血清素假说。这些研究结果支持血清素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强迫症发病的精神生物学基础。
杨彦春
关键词:强迫症
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1999年
抗抑郁药可引起性功能障碍,常使抑郁症状恶化,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治疗措施及可能机制等进行综述。1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1.1抗抑郁药与性高潮缺乏或延迟Harison等[1](1985)使用性功能问卷对服用丙咪嗪、苯乙肼及安慰剂6...
祝卓宏祝卓宏
关键词:抗抑郁药性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
临床医学导论课的实施和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被引量:19
2000年
华西医科大学从 1998年开始为五年制和七年制二年级学生开设新型综合课程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目标是反映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对医生素质的要求 ,紧扣临床医生的培养目标 ,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拓宽知识面 ,加强基本职业素质教育。内容涉及到行为科学、医学心理学、诊断学、医学伦理学、急诊医学、性学、护理学、老年医学等 ,还特别强调实践。 15名任课教师来自 9个教研室 ,编写了教学大纲、教案和讲义。学生成绩评定包括多选题和问答题占 6 0 % ,开卷写一篇学习心得或论文占 40 %。学生认为该课程有必要开设 ,对 19个课堂教学内容分别作了评价。
万学红杨彦春欧阳钦周同甫刘文秀张维健
关键词:课程讲义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医生素质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病理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认知症状对精神分裂症预后具有持久的影响.认知缺陷使病人不能学习新的技能和回归社会.典型抗精神病药明显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但不能治疗认知缺损.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病人在阳性症状消失后仍然存在明显的认知症状,因而认为认知症状不是由于阳性症状所致.不少学者认为认知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独立的一组症状特征,并需要特殊的不同于治疗阳性症状的药物治疗.
杨彦春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病理
早期精神病的临床干预被引量:4
2000年
杨彦春祝卓宏
关键词:精神病早期干预
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的精神病理机制探讨被引量:30
1999年
杨彦春祝卓宏
关键词:精神病理
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作者用丁螺环酮对30例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进行开放治疗,治疗期间与治疗后评定,HAMA,HAMD及SAS均分明显下降,提示此药有明显抗抑郁与焦虑作用。此外,此药副反应轻微且少见。
杨彦春
关键词:丁螺环酮焦虑症药物疗法
SC1001钠盐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1994年
本研究采用双盲对照法比较了SC1001、安定和安慰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效应。结果显示,SC1001和安定虽然对抑郁性神经症无明显效果,但可以减轻病人的头昏、头痛、难入睡、易惊醒和多梦及早醒;提示SC1001象安定一样,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
杨权孙学礼杨彦春郭兰婷刘协和
关键词:钠盐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
强迫症的神经内分泌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为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强迫症与抑郁症的生物学联系,作者对30例未服药的强迫症患者的基础血浆皮质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及氯丙咪嗪治疗前后的血催乳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皮质醇、DST 和血催乳素测定值作对照。结果显示:强迫症患者基础血浆皮质醇和基础血催乳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 DST 无一例呈脱抑制反应;患者经氯丙咪嗪治疗后,血浆催乳素含量明显升高。结果提示,强迫症患者有神经内分泌方面异常,但 DST 未见脱抑制现象,不同于抑郁症。氯丙咪嗪的抗强迫症作用与该药对下丘脑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有关。
杨彦春刘协和
关键词:强迫症精神病神经内分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