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斯岚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新生儿
  • 7篇心肌
  • 6篇血清
  • 5篇血性
  • 5篇窒息
  • 5篇缺血
  • 5篇缺氧
  • 5篇缺氧缺血性
  • 4篇心肌损害
  • 4篇窒息新生儿
  • 4篇缺血性心肌
  • 4篇缺氧缺血性心...
  • 4篇离散度
  • 4篇肌钙蛋白
  • 4篇肌损害
  • 4篇钙蛋白
  • 3篇心肌肌钙蛋白
  • 3篇肌肌
  • 2篇蛋白
  • 2篇心肌损伤

机构

  • 11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杨斯岚
  • 8篇林霓阳
  • 6篇黄晓玲
  • 5篇房晓祎
  • 5篇郭继忠
  • 3篇翁立坚
  • 2篇仇烨
  • 1篇陈柏梁
  • 1篇袁琳
  • 1篇庄婵芝

传媒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10 min~28 d。采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分别用血培养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法进行病原检测,选取10例同期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新生儿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结果:102例疑诊败血症新生儿中的46例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为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32.61%(15/46),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91.30%(42/46),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高于血培养(P<0.001)。10例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液标本PCR检测及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CR检测灵敏度为91.30%(42/46),特异度为96.43%(54/56)。结论:与传统血培养相比,16S rRNA基因PCR检测法阳性率高,且敏感准确。
林丹娥翁立坚杨斯岚林霓阳房晓祎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
血清CK-MB、cTnI及校正QT离散度在评价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K-MB、cTnl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足月新生儿82例资料,其中窒息组52
林霓阳房晓祎杨斯岚
关键词:心肌损害窒息新生儿CK-MB缺氧缺血性离散度
文献传递
新生儿B族链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分析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引起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新生儿GBS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3—2019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162例,其中GBS脑膜炎12例(GBS脑膜炎组),非GBS脑膜炎150例(非GBS脑膜炎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预后。结果与非GBS脑膜炎组相比,GBS脑膜炎组患儿更易发生惊厥、发绀,更容易并发败血症;GBS脑膜炎组患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脑脊液蛋白水平均较非GBS脑膜炎组患儿显著上升,脑脊液葡萄糖浓度则显著降低;GBS脑膜炎组患儿病情更重、并发症更多、疗程与住院时间更长。结论GBS患儿更易发生惊厥、发绀等神经系统症状,更易并发败血症,病情重、并发症多、疗程长。因此,产前预防、早期发现并及时有效治疗对新生儿GBS脑膜炎的诊治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黄晓玲郭继忠翁立坚杨斯岚
关键词:B族链球菌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及QT离散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组)出生后24h内及治疗后第7天的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第1天及第7天对收集病例进行心电图检测计算QT离散度,并与围产期无窒息史的20例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cTnI与CK-MB及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cTnI与CK-MB升高更明显(P均<0.01),表明窒息程度越重血清cTnI与CK-MB升高越明显。治疗7d后窒息新生儿cTnI与CK-MB水平及QT离散度均能下降,与治疗前(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TnI与CK-MB均能敏感检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且随着病情好转cTnI与CK-MB及QT离散度均有明显下降,但由于CK-MB影响因素较多,且活性持续时间较短,目前多用cTnI作为反映心肌损害指标,其联合QT离散度检测能早期敏感检出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有助于疗效判断及病情与预后评估。
翁立坚房晓祎杨斯岚袁琳林霓阳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缺氧缺血性肌钙蛋白-IQT离散度
血清CK-MB、cTnI及校正QT离散度在评价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K-MB、cTnI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足月新生儿82例资料,其中窒息组52例...
房晓祎林霓阳杨斯岚
母源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早产儿发生小于胎龄儿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母源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早产儿发生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高危因素。方法 查阅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产科转至新生儿科的3 387例新生儿及其母亲资料,分析母源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将其中的1 794例早产儿分为SGA组(n=303)和非SGA组(n=1 49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下因素与早产儿发生SGA的关系: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高龄(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产次(初产/经产)、试管婴儿、先天性宫内感染、乙肝、阴道炎、甲状腺功能异常、产前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胆汁淤积、HELLP(hemolysis, elevated liver function and low platelet count)综合征、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 (1)产科来源新生儿主要疾病:早产儿52.97%(1 794/3 387)、低出生体质量儿(low birth weight,LBW)48.15%(1 631/3 387)、病理性黄疸34.72%(1 176/3 387)、肺炎32.97%(1 117/3 387)、SGA18.01%(610/3 387)。(2) PROM组新生儿胎龄小、体质量低,SGA发生率低,肺炎、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发生率高(P<0.05);与非高龄组比较,产妇高龄组新生儿胎龄小,其中,高龄初产组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高于高龄经产妇组[(26/147(17.69%)与47/426(11.03%),P<0.05];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低血糖症发生率高,SGA、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发生率低(P<0.05);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新生儿胎龄小、体质量低,SG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窒息、低血糖症发生率高,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低(P<0.05);产妇多胎组新生儿胎龄小、体质量低,SGA、NRDS、低血糖症发生率高,病理�
房晓祎邹新飞李管明张霭润王启闯杨斯岚林霓阳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围产期管理
脓毒症新生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心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指标在脓毒症新生儿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脓毒症患儿71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一般脓毒症组49例及脓毒性休克组22例,非感染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血清CK、CK-MB、AST、cTn-Ⅰ及血浆NT-BNP水平;比较脓毒性休克组不同转归患儿血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一般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血清CK、CK-MB、AST、cTn-Ⅰ及NT-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脓毒性休克组血清CK、CK-MB、AST、cTn-Ⅰ、NT-BNP水平分别为(1 518.55±724.31)U/L、(264.68±80.42) U/L、(146.86±46.03) U/L、(1.74±0.44) ug/L、(309.02±87.58) ng/L,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转归差的脓毒症休克患儿各心功能指标比转归好的患儿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CK-MB、AST、cTn-Ⅰ及NT-BNP水平可反映脓毒症患儿心功能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患儿病情及预后.
黄晓玲杨斯岚郭继忠
关键词:脓毒症新生儿心肌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K—MB、cTnI和血浆BNP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脑钠肽(BNP)对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实验组为76例足月HIE新生儿,按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HIE组35例、中度HIE组27例和重度HIE组14例,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CK-MB、cTnI及血浆BNP水平,HIE组治疗前后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HIE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前轻、中、重度HIE组CK—MB、cTnI及BN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IE程度越重,CK-MB、cTnI及BNP水平越高(P〈0.01);②治疗后轻、中、重度HIE组CK.MB、cTnI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轻、中、重度HIE组间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cTnI和BNP水平仍较轻度HIE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K-MB、cTnI及BNP可早期、全面评估新生儿HIE合并心肌损伤程度及心功能,动态监测cTnI及BNP可评估疗效及预后。
黄晓玲房晓祎仇烨郭继忠杨斯岚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I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及校正QT
背景与目的: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多器官功能损害,重要脏器如脑、心、肺等损害往往更加严重,其中窒息对心脏的影响越来越得到重视,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早期治疗可提高窒息抢救成功...
杨斯岚
关键词: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QT离散度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窒息
文献传递
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
2025年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3年1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和脓毒症无休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胎龄分为早产儿(<37周)和足月儿(≥37周);同时选择同期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儿及出生后转入NICU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早产儿作为对照。脓毒性休克组于治疗前、脓毒症无休克组于诊断脓毒症时、对照组于产科随母出院前或转入NICU当天,采用电子心力测量法(EC)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结果最终纳入资料完整且家长同意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新生儿113例,其中脓毒性休克组32例,脓毒症无休克组25例,对照组56例。脓毒性休克组代偿期17例,失代偿期15例;足月儿21例(20例治愈好转、1例死亡),早产儿11例(7例治愈好转、4例死亡),病死率为15.62%(5/32)。脓毒症无休克组足月儿18例,早产儿7例,均治愈好转,无死亡。对照组足月儿28例,出生后转入NICU早产儿28例。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组足月儿SV、SVI、CO、CI均较脓毒症无休克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SV(mL):3.52±0.99比5.79±1.32、5.22±1.02,SVI(mL/m^(2)):16.80(15.05,19.65)比27.00(22.00,32.00)、27.00(23.00,29.75),CO(L/min):0.52±0.17比0.80±0.14、0.72±0.12,CI(mL·s^(-1)·m^(-2)):40.00(36.67,49.18)比62.51(56.34,70.85)、60.01(53.34,69.68),均P<0.05〕,SVR、SVRI均较脓毒症无休克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SVR(kPa·s·L^(-1)):773.46±291.96比524.17±84.76、549.38±72.36,SVRI(kPa·s·L^(-1)·m^(-2)):149.27±51.76比108.12±12.66、107.81±11.87,均P<0.05〕;脓毒性休克组早产儿MAP、SV、SVI、CO、CI均较对照组显著�
房晓祎谢锦芝张霭润李管明杨斯岚黄晓玲郭继忠林霓阳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脓毒症血流动力学新生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