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忠
- 作品数:31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宁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 张仁亚曾涛刘飞飞任玉波M Joe Ma马洪军许俊龙赵丽华刘建丽林凡忠
- 关键词:肾肿瘤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 乳腺颗粒细胞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5年
-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发生于头颈部区域,尤其多见于舌部,有8%的GCT发生于消化道,发生于乳腺者更为少见,大约占此类肿瘤的6.6%。本文报道1例乳腺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要点。
- 林凡忠徐静胡成久
-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一种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纳米药物载体由磷酸盐和氯化钙复合形成的磷酸钙、白蛋白或多糖、磷脂、胆固醇复合而成,负载的药物为siRNA和多西他赛。通过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癌...
- 张祥宇高佩林凡忠汪静张冲刘庆斌文益杨
- 垂体腺瘤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及其MVD、nm23、Ki-67表达的研究
-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形态和功能分类及MVD、nm23、Ki-67的表达及其关系,从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各种激素及MVD、nm23、K...
- 林凡忠
- 关键词:垂体腺瘤超微结构MVDCD34NM23KI-67
- 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nm23及Ki-67表达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nm23、Ki-67的表达及其关系,从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8例垂体腺瘤进行研究。结果(1)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的nm23阳性表达率、Ki-67指数、微血管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nm23阴性表达组平均Ki-67指数及微血管密度均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m23、Ki-67和微血管密度在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三者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联合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 林凡忠张淼毛棣华
- 关键词:垂体腺瘤免疫组织化学微血管密度KI-67
- 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报道被引量:1
- 2018年
- 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intranodal palisaded myofibroblastoma,IPM),又称为淋巴结内出血性梭形细胞肿瘤、淋巴结内肌纤维母细胞瘤、石棉样梭形细胞瘤。好发于成人的腹股沟淋巴结,是结内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良性间叶性肿瘤,十分罕见,并且组织学形态与多种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有重叠,日常工作中容易误诊其他良性肿瘤,甚至恶性肿瘤。
- 李亮韩翠红徐青霞张翔宇林凡忠崔志宏
- 关键词: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脂肪纤维瘤病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脂肪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脂肪纤维瘤病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6月~6岁,平均24.8月,表现为发生于手、足、胸壁、腰部、臀部和背部界限不清的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肿瘤由纤维性梭形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6/6)、CD34(6/6)、bcl-2(4/6)和CD99(5/6),其中2例SMA灶性阳性,6例均不表达desmin、β-catenin、Myogenin和Myo D1。结论脂肪纤维瘤病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软组织肿瘤,较罕见,属于中间型肿瘤,容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只要充分认识其临床、组织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特征,往往可以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 李亮孙涛林凡忠王传国韩翠红周凤娟崔志宏
- 关键词: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二例被引量:15
- 2006年
- 例1男,27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d于2005年11月入院,辅助检查,CT示右肾中上极背侧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向肾外突出。大小5.2cm×5.7cm×5.0cm,边缘清楚,光滑,诊断,右肾中上极占位,良性病变可能性大,MRI扫描表现,右肾体积弱增大,上极见一类圆形弱短T1等,T2异常信号,边界清楚,
- 张仁亚任玉波马洪军许俊龙赵丽华刘建丽林凡忠
- 关键词:梭形细胞癌肾脏黏液性肾占位性病变管状低密度影
- 济宁地区近10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描述济宁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济宁市规模最大的两家综合性医院内近10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就其流行强度、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年龄高峰期在30~39,40~49岁年龄组,分别占25.7%,26%。女性多于男性,性别比为5.2: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危害中年女性,地区差异,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等与其发生密切相关。
- 刘伟伟张仁亚林凡忠李洪峰崔文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27岁。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d,CT及MRI示右肾上极囊实性占位,术前诊断良性病变。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术中见肿瘤对肾组织有推挤样边界,位于右肾上极,冰冻切片诊断低度恶性黏液性上皮性肿瘤。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右肾上极6cm×5cm×4cm类球形肿物,边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实性梁索状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Alcianblue染色(+)。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CK7(+)、EMA(+)、Vimentin(+)、34βE12(+)。病理诊断: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性细胞癌。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潜在远处转移的可能,应与其他肾脏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 张仁亚陈月芹马洪军赵丽华孟琳林凡忠
- 关键词:肾肿瘤梭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