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多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精神分裂症
  • 7篇分裂症
  • 6篇预后
  • 6篇儿童
  • 4篇儿童精神
  • 4篇儿童精神分裂...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少年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青少年
  • 2篇回顾性调查
  • 1篇预后相关
  • 1篇预后影响
  • 1篇少年期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童期
  • 1篇青少年期
  • 1篇精神病

机构

  • 5篇安徽省精神卫...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四人...

作者

  • 7篇潘多
  • 5篇刘寰忠
  • 3篇郜见亮
  • 3篇李泽爱
  • 2篇沈怡芳
  • 1篇曹小梅
  • 1篇靳胜春
  • 1篇王金亮
  • 1篇王克永
  • 1篇陶睿
  • 1篇何孔亮
  • 1篇刘晓林
  • 1篇潘多
  • 1篇曹小梅

传媒

  • 2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回顾性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状况。方法:对166例我院出院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横断面预后评估。结果:随访2~4年的时间内共90例患者复发(54.5%);63.7%患者预后良好,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 I)评分〈4分。以12岁为界,将样本分为两组,年龄〈12岁和≥12岁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平均分分别为(45.3±24.1)和(67.3±23.2)(t=-3.28,P〈0.001);首发治疗不同疗效患者的PSP评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8,P〈0.001);男女PS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0±25.5,71.3±21.0,t=-3.42,P〈0.001)。结论:大部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尚可,首次治疗疗效不佳、男性以及首发年龄小的患者预后较差。
刘寰忠沈怡芳刘晓林曹小梅郜见亮潘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预后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研究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年龄未满18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称之为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国外多称“Child and Adolescent”,其中13岁前起病的患者极少,称为“儿童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在13~18周岁的...
潘多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预后
文献传递
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在我院首次住院(年龄≤18岁)经CCMD-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84例,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自制调查表,随访与量表现场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资料,最后完成随访的患者164例,脱落20例。结果经χ2检验分析得出女性患者的复发率较男性患者低(χ2=8.89,P<0.05),女性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较男性患者好(χ2=10.62,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CGI得分、居住地、自知力恢复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结论女性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较男性好,CGI得分越高的患者社会功能越差,居住在城市、自知力恢复好、是独生子女的患者预后较好。
潘多李泽爱刘寰忠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回顾性调查
首发精神分裂症预后1年随访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未治期(DUP)及其他临床因素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10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随访1年时的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P组,GAF>60分,n=57)和预后不良组(PP组,GAF≤60分,n=47),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GP组中精神病学家族史阳性率、阳性症状及急性起病患者的比例低于PP组,DUP低于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发现,与PP组相比,GP组首次住院治疗效果较好,坚持服药的患者比例更高,且复发率较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表现、起病的缓急及DUP均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起病,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DUP短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较好.
潘多潘多陶睿何孔亮李智勇王金亮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
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调查及综合干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回顾性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并进行前瞻性综合干预研究,探讨改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首先回顾性调查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6例患者(调查组)。另选126例出院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组)进行前瞻性综合干预研究。两年后进行预后评估,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 PSP)作为预后结局标准。综合干预方案:[1]知情同意;[2]每月定期随访;[3]通过电话、网络等平台建立沟通渠道,出现问题及时联系及时解决;[4]服药依从性干预包括科普知识普及和健康宣教;[5]家庭干预;[6]心理干预。结果[1]调查组 PSP 评分11~93(65.6±23.9)分。以PSP得分为因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有明确影响的是出院疗效、居住地、自知力和是否独生子女。于干预组有89例完成两年随访。两年后完成横断面评估121例,其中CGI评分情况如下:1分51例,2分20例,3分8例,4分以上共42例。 PSP评分5~99(76.7±28.4)分。[3]经字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调查组与干预组在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出院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榆干预组两年后PSP评分为(76.7±28.4)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调查组(P〈0.05)。结论经综合干预,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显著改善;总体预后高于前期调查组。
刘寰忠郜见亮潘多沈怡芳王克永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预后干预
儿童期与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儿童期和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47例首次发病、资料完整、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按首发年龄(<18岁)分为儿童组(<13岁,59例)和青少年组(≥13岁,88例),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起病形式与出院疗效相比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青少年组出现思维内容障碍高于儿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0.019,P<0.05)。儿童组出现行为障碍及情感障碍高于青少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形式、疗效及临床症状与发病年龄有关。
潘多李泽爱刘寰忠曹小梅郜见亮
关键词: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从多方面探讨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为我们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潘多李泽爱刘寰忠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