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铁亚

作品数:132 被引量:1,00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专利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9篇天文地球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机械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页岩
  • 19篇地质
  • 15篇油气
  • 13篇页岩气
  • 12篇岩心
  • 12篇二氧化碳
  • 10篇氧化碳
  • 9篇地层
  • 9篇压裂
  • 9篇温箱
  • 9篇流体
  • 9篇回灌
  • 9篇恒温箱
  • 9篇SUB
  • 9篇储层
  • 8篇地下流体
  • 8篇地质条件
  • 8篇加压泵
  • 6篇电子天平
  • 6篇页岩油

机构

  • 118篇中国华能集团...
  • 34篇中国华能集团...
  • 1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3篇华能集团技术...
  • 10篇华能庆阳煤电...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华能国际电力...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华能集团...
  • 2篇华能集团技术...
  • 2篇重庆矿产资源...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胜利职业...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民主建国...

作者

  • 132篇荆铁亚
  • 49篇张健
  • 43篇赵文韬
  • 32篇张国祥
  • 29篇王金意
  • 12篇刘练波
  • 11篇张金川
  • 6篇唐玄
  • 4篇毛俊莉
  • 4篇张健
  • 3篇葛明娜
  • 3篇朱亮亮
  • 3篇马海春
  • 3篇陈亮
  • 3篇姜生玲
  • 3篇孙睿
  • 3篇林腊梅
  • 3篇肖博
  • 3篇金硕
  • 3篇刘立峰

传媒

  • 5篇特种油气藏
  • 4篇中外能源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能源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海洋石油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4篇2025
  • 14篇2024
  • 23篇2023
  • 8篇2022
  • 17篇2021
  • 21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页岩基质孔隙水定量表征及微观赋存机制被引量:15
2020年
页岩基质赋水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运移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但针对基质孔隙内不同状态(吸附与游离)水的定量表征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微观赋存机制还不够清楚。基于孔隙内吸附水和游离水两相共存特征,提出了吸附比例方程和液体状态方程两个理论模型,前者可计算饱和页岩基质孔隙内吸附水所占质量比,后者可用于描述饱和页岩中孔隙水赋存状态及评估吸附参数(吸附水的密度和厚度)。进一步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T2谱的(非)饱和页岩基质孔隙水定量评价方法,并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实验室条件(20℃、常压)下,饱和蒸馏水页岩基质孔隙内吸附水质量比(即吸附比例)为26.8%~62.9%、平均为45.5%;吸附水饱和度为19.19%~52.36%,平均为35.71%;吸附水平均密度和平均厚度分别约为1.54 g/cm^3和0.65 nm。②在核磁共振T2谱上,吸附水主要分布于较小的T2值区间,游离水则反之,两者之间有交叉重叠。③存在一个临界孔径,小于该孔径的孔隙内完全被吸附水充填;大于该孔径的孔隙内吸附水和游离水两相共存,且随孔径增大,吸附水饱和度逐渐减小、游离水饱和度逐渐增加;总体上,吸附水主要分布于<50 nm的孔隙内,游离水分布于>50 nm的孔隙内。④同一页岩岩心在不同含水率情况下吸附水含量及分布总体上变化较小;随着含水率减小,游离水含量及分布变化较大,含量逐渐减小、幅度逐渐降低。
李俊乾卢双舫张鹏飞李文镖荆铁亚冯文俊
关键词:孔隙水页岩气
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改造水热型地热储层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模拟二氧化碳改造水热型地热储层的装置,包括模拟舱、恒温箱、第一加压泵、第一压力传感杆、第二加压泵、第二压力传感杆、第三加压泵、第三压力传感杆、CO<Sub>2</Sub>气瓶、N<Sub>2</Sub...
荆铁亚 赵文韬 张健 王金意
文献传递
一种实验模拟CO<Sub>2</Sub>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模拟CO<Sub>2</Sub>地质封存可行性的系统,包括模拟舱、恒温箱、第一加压泵、第一压力传感杆、第二加压泵、第二压力传感杆、第三加压泵、第三压力传感杆、CO<Sub>2</Sub>气瓶、CH...
荆铁亚王金意赵文韬张健
文献传递
海相页岩有机质石墨化特征研究:以渝东南地区牛蹄塘组为例被引量:15
2018年
我国南方上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烃源岩,为近年来的页岩气勘探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四川盆地及周缘牛蹄塘组具有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TOC丰度高、岩石脆性较好等特点,整体具备页岩气发育的有利条件,但其含气性明显不及上部的五峰组-龙马溪组。从渝东南地区YY1井牛蹄塘组的极低电阻率测井响应入手,基于干岩样岩电实验、全岩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等测试成果的分析初步认为:在测井曲线和岩电数据中出现的极低电阻率值是由高演化有机质中的高导矿物——石墨引起;石墨为生烃进入高温生气阶段的标志性产物之一,预示着有机质炭化程度达到区域高值。另外,通过对比牛蹄塘组和五峰组-龙马溪组的电性参数、地球化学数据与测井曲线可知,YY1井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已发生石墨化,其生气能力、基质孔隙发育等方面均不及上部五峰组-龙马溪组,属于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相对不利层位;此外,电阻率测井可作为页岩气勘探前期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极低电阻率可指示对应层位有机质演化成熟度过高,含气性和生烃能力欠佳,不利于后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赵文韬荆铁亚熊鑫吴斌周游
关键词:四川盆地牛蹄塘组石墨化
页岩气理论研究的基础意义被引量:85
2011年
页岩气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对于提高中国天然气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页岩气的研究意义又不仅限于能源领域。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表明,页岩气研究在能源、地质、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页岩气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系统工程,应采取系统论的观点对页岩气和其它沉积矿产、低温层控矿产等共伴生矿产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地质工程、环境保护等展开全面的基础性分析。
张金川边瑞康荆铁亚唐玄尹腾宇张琴朱华
关键词:页岩气
一种模块化的地热供热系统及安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的地热供热系统及安装方法,包括:换热及循环模块、二次提温再利用模块、水处理模块、自动补水模块、配电及自控模块和钢架基础;其中换热及循环模块与二次提温再利用模块通过管道接...
尹玉龙荆铁亚赵文韬张健 周娟 朱明宇
美国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为明确有利选区目标,加深对美国油气资源现状的认识,在系统收集国内外资料基础上,以油气资源和选区评价为主线,通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油气资源评价分析、含油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等多方面研究,并结合勘探程度、研究区沉积相态及演化特征,对美国八个盆地区相关评价参数赋值,并根据多因素比例指定权重系数,最后对优选目标进行综合打分和排序,从而达到对研究区进行半定量—定量评价。通过资源潜力评价分析,初步认为落基山盆地区和阿拉斯加盆地区为一类盆地区;湾岸区、西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盆地区、中陆盆地区、阿巴拉契亚盆地区、东内部盆地区为二类盆地区;加利福尼亚盆地区和大西洋沿岸为三类盆地区。
葛明娜张金川岳来群杨升宇荆铁亚陈永昌
关键词:油气资源选区评价
一种煤矿井间数据插值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间数据插值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基于钻井数据,分别构建研究区内相邻两口钻井的参数曲线,构建所述相邻两口钻井间的参数转换模型,并基于参数曲线和参数变换模型,基于煤层相似性,在所述相邻两口钻井的井间范围内进...
赵文韬荆铁亚张健刘练波张国祥
文献传递
一种模拟CO<Sub>2</Sub>-水-岩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CO<Sub>2</Sub>‑水‑岩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包括反应罐和恒温箱,其中,反应罐放置在恒温箱内;反应罐的内腔中下半部填充有地层水,其上半部填充有超临界CO<Sub>2</Sub>,其底部放...
张健王金意荆铁亚赵文韬张国祥
文献传递
一种移动式煤层气增产装置
一种移动式煤层气增产装置,包括箱体、内部装置钻、酸液箱、泵机组、喷淋腔装置、共振激发仓和共振装置;内部装置钻和共振装置分别设置在箱体内部的两端,酸液箱、泵机组、喷淋腔装置和共振激发仓设置在箱体内部,酸液箱、泵机组和喷淋腔...
朱明宇荆铁亚张健赵文韬周娟尹玉龙刘练波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