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培育

作品数:36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地震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值模拟
  • 11篇有限元
  • 8篇应力
  • 8篇库仑应力
  • 7篇库仑应力变化
  • 6篇有限元数值模...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地震活动
  • 4篇断层
  • 4篇应力变化
  • 4篇强震
  • 3篇地壳
  • 3篇地震对
  • 3篇地震危险
  • 3篇地震危险性
  • 3篇形变
  • 3篇野外

机构

  • 2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36篇董培育
  • 21篇石耀霖
  • 8篇乔学军
  • 8篇程惠红
  • 6篇张怀
  • 5篇赵斌
  • 4篇杨少华
  • 4篇尹凤玲
  • 4篇张贝
  • 3篇王迪晋
  • 3篇任天翔
  • 2篇刘旭耀
  • 2篇黄禄渊
  • 2篇谭凯
  • 2篇林牧
  • 2篇黄勇
  • 2篇熊维
  • 1篇陈智勇
  • 1篇徐锐
  • 1篇王明明

传媒

  • 10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地震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震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精度GNSS野外观测专用脚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GNSS野外观测专用脚架,涉及一种脚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第1支撑面板(3‑1)的前端和第2支撑面板(3‑2)的左端通过点针(2)插入第1归心孔(3‑1‑2)和第2归心孔(3‑2‑2),第1螺...
黄勇乔学军董培育谭凯赵斌
文献传递
关于三维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中边界条件取法的讨论
在地球动力学早期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只能进行二维弹性模拟,因此边界条件十分简单,或者给位移边界条件,或者给应力边界条件,偶尔也有时给混合边界条件。但随着计算能力的迅速增长,地球动力学三维模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三维条件下存...
石耀霖董培育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应力边界条件三维模拟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天山造山带及邻区孕震应力场及断裂带活动性特征的数值实验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天山造山带构造环境复杂,活动断裂带和强震分布广泛,且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西昆仑—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上,尤以天山地区最为集中.迄今为止,天山造山带地区的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与孕震应力场特征之间的动力学机理尚未有清晰的认识.本文以GPS等实际观测数据为约束,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地壳形变、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弹性应变能密度以及库仑应力变化率等关键因素.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地表速度场与研究区域实际GPS观测值基本一致,且主要断裂带上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与实际地震活动性也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和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最新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研究区的断层和地震活动性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与主要观测特征相一致.同时,帕米尔高原北部边界带—塔什库尔干断裂(TKF)、天山造山带南边界的东侧—迈丹断裂(MDF)、兴地断裂(XDF)库仑应力增大明显,在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应予密切关注.
王子韬程惠红董培育庞亚瑾张怀石耀霖
关键词:天山造山带地壳形变
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地表长期变形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6年
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不仅令青藏高原上地壳在挤压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和运动,且青藏高原高温高压下的下地壳会发生柔性流动,并对脆性的上地壳有拖曳作用,这2种作用一起形成现今的高原运动变形场。这一动力学过程已得到GPS观测资料的证实。因此在二维平面问题中仅用上地壳在边界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解释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柔性下地壳流动对上地壳的拖曳作用。但是拖曳力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不易确定,故文中建立了二维平面弹性有限元模型,利用加载等效体力来模拟下地壳流动对上地壳产生的拖曳力。以高原内部的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利用试错法反演出模型中关键点的力,其他位置上的力则用关键点上的力进行双线性插值计算。以此来反演计算出模型区域内的柔性下地壳的差异性流动对脆性上地壳产生的拖曳力(节点力的形式,单位:N)的大小和范围,在86°~100°E,26°~32°N地区主要以SE向为主,最大达到108N;西部局部(31°~36°N,76°~80°E)地区有较弱的W向拖曳力,最大为107N。文中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的长期地表变形动力学机制提供了1个新的思路。
董培育胡才博石耀霖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青藏高原双线性插值
四川芦山M_s 7.0级地震导致周边断层的应力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 7.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造成的区域库仑应力变化、对周围断层的影响及后续地震带发展趋势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利用USGS震源机制解,根据地震静态触发原理,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和分层地壳模型,计算得出芦山地震引起同震库仑应力变化从断层的1.0MPa量级减小到200km外的0.1kPa,研究认为在地震之后大部分区域的应力得到释放,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和玉龙希断裂南段危险性增加。
董培育程惠红曾祥方石耀霖
关键词:应力触发库仑应力变化
基于Monte Carlo方法数值反演区域初始构造应力场——以巴颜喀拉块体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构造应力场往往对地震活动性具有控制作用,应力快速集中的地方常常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本文以巴颜喀拉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近20年来的7次中强震为例,结合区域历史地震震源信息、地质背景及GPS等观测数据,利用MonteCarlo方法和库仑-摩尔破裂准则为计算依据,反演该块体的震前初始构造应力场.通过将初始应力场反演中不确定部分限定在一个合理的上下限范围内进行独立的重复性随机试验,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到了巴颜喀拉块体1997年玛尼MW7.5地震震前区域初始应力场.计算结果显示:(1)巴颜喀拉块体10km深度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旋转趋势,由NS向转变为近EW向,与浅部实测地应力数据、历史地震类型和板块运动方向吻合较好.(2)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和二者差值自西向东均逐渐增加,最大水平主压应力值~400MPa,最小水平主压应力值~250MPa.差应力在昆仑山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交汇处及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较低(~150MPa);在昆仑山断裂带东端和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东南段局部地区较高(~220MPa).
董培育程惠红石耀霖柳畅乔学军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
大渡河水位变化对四川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通过孔内4个方向的长期应变监测,有效记录地震、固体潮、长年变化等不同频率的地应力变化。然而,记录中也包含非构造应力因素的干扰,因此了解这些干扰形成的机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四川省姑咱台位于陡峭的大渡河谷底部,不但记录到明显的年周期变化,应变量级达10^(-6),并且每年丰水期,钻孔应变观测到随水位的明显变化。通过弹性力学数值方法讨论河水水位变化对台站产生的应力。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姑咱大渡河水数米的涨落对姑咱台探头处产生kPa量级的应力。探头能够记录到水位变化的影响,一方面,说明钻孔应变计的确能够在野外条件下记录到微小应力变化,证明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另一方面,表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钻孔应变仪台站选址应该避开陡峭河谷区域,才能减小非构造应力的干扰,突出记录构造应力变化,使观测能更好地应用于地震活动性的研究。
任天翔杨少华杨少华董培育石耀霖
关键词:钻孔应变仪有限元数值模拟
一种可自主供电并带有红外报警器的地面角反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主供电并带有红外报警器的地面角反射装置,涉及一种地面角反射装置。本实用新型由地面角反射器(10)、太阳能电池板(20)、导线(30)和红外报警器(40)组成;地面角反射器(1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
黄勇乔学军董培育谭凯赵斌
文献传递
天山北部强震活动对区域应力扰动的分析——以2012年伊犁M6.6地震和2017年精河M6.6地震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天山地区为典型地震活跃区,为定量分析该构造活跃区强震对周边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基于地震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模型计算了天山北部近期发生的2012年伊犁和2017年精河两次M6.6地震对周围地壳形变和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伊犁地震和精河M6.6地震引起震中附近地表同震位移达数厘米,地表同震应变量级约为10-7;对比天山北部地区年平均构造形变特征,M6.6强震释放了震中附近近十年的构造主压应变积累;地震引起震中附近(80 km内)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大于1 kPa,而距震中较远区域活动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微弱。结合天山北部现今地壳变形特征及区域地震分布,初步推测两次M6.6地震的发生对震后余震有显著的触发作用,而对区域后续微震活动的影响微弱。
庞亚瑾程惠红董培育石耀霖
关键词:地震活动
天山中-东部地区地壳应力演化的数值模拟
天山构造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帕米尔高原远程推挤,区域地壳挤压缩短和山体隆升显著,形成典型的陆内再生造山带。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揭示了天山中部存在岩石圈尺度的近南-北向缩短变形和地壳增厚。该...
庞亚瑾董培育
关键词:地壳应力强震活动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