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元
- 作品数:34 被引量:13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高导电碳系填充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系统介绍了碳系分散体(碳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等)作为填料填充聚乙烯形成聚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外高导电碳系填充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其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 郑桂成赵文元
- 关键词: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
- 炭黑填充聚合物基PTC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4年
- 对炭黑填充聚合物基PTC材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介绍了此类材料的导电机理,总结了影响其PTC效应的主要因素,并对该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 林海平赵文元陈滇宝
- 关键词:炭黑导电机理交联改性过电流保护装置
- 石墨填充PP-HDPE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为基体材料,以石墨为导电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石墨在两相基体中的分散情况以及复合体系的电学性能。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粒子选择性的分散在共混物基体中,构成双渗流导电网络结构。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石墨含量下双基体体系的室温电阻率与GP/HDPE相比下降了1~4个数量级。同时,双渗流导电网络结构的存在部分消除了负温度系数(NTC)效应,提高了热循环稳定性。
- 郑桂成赵文元
- 关键词:导电复合材料电学性能
- 具有4,4‘—联吡啶结构的可电化学聚合的电活性单体合成
- 1996年
- 介绍了8种具有4,4'-联吡啶结构的有电聚合能力的单体合成方法,这些单体的电活性来源于它们的两个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特性,因此,可以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将其用于电极表面修饰,进而制备具有多层候饰结构的分子电子器件模型。
- 赵文元Walder,L
- 关键词:联吡啶电化学聚合电活性
- 4,4′-联吡啶衍生物的电化学聚合反应和它们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 1996年
- 3个含吡咯基,5个含乙烯基的4,4′-联吡啶盐被用来研究其电化学聚合性质。其中对各种影响电化学聚合的因素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了联吡啶衍生物最佳化的电化学聚合条件。采用上述电活性单体,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了表面修饰电极,并且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 赵文元王亦军孟祥英LorenzWalder
- 关键词:修饰电极
- 聚芳香内酰胺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 1996年
- 给出了三种含有吡咯基团的芳香内酰胺型单体的合成方法,并对上述三种单体的电聚合能力和电化学性质,以及形成聚合物后电化学性质的变化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其他电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生成的电活性聚合物对电极表面进行了单层和多层修饰实验,以检验其形成单向导电特性的能力.
- 赵文元王亦军LorenzWalder
-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 电子导电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展望被引量:2
- 1995年
- 导电聚合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和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各种电子导电型聚合物的导电机理、结构特征、制备方法,以及相互关系,介绍了该材料在各方面应用。并对今后导电聚合材料的研究发展动向进行了预测。
- 赵文元王亦军邢亚成
- 关键词:导电聚合物高分子材料
- 高氯酸掺杂聚苯胺/环氧涂层对Q235碳钢防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盐酸及高氯酸掺杂的聚苯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别表征其结构和形貌。以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在Q235碳钢基体上制备了聚苯胺/环氧复合涂层,利用阻抗(EIS)和塔菲尔(Tafel)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纯环氧涂层相比,聚苯胺的加入改善了环氧的防腐蚀性能,而高氯酸掺杂的聚苯胺显示了更好的防腐蚀性能。
- 侯文鹏葛子义赵文元
- 关键词:聚苯胺高氯酸阻抗防腐蚀
- 离子溶液中噻吩的电化学聚合及性能测试
- 2007年
- 用电化学方法分别在纯的三氟化硼乙醚离子溶液中,三氟化硼乙醚+乙腈(不同体积比)溶液中在导电氧化铟锡ITO电极上成功聚合噻吩。在含有三氟化硼乙醚的离子溶液中噻吩单体的氧化聚合电位明显较低,而且随着三氟化硼乙醚含量的增加.其氧化电位也随之逐渐减小。并对生成膜的电化学性质用循环伏安法进行丁研究,发现有较为良好的氧化还原性,实验中观察到聚噻吩有明显的电致变色性能,对生成膜的红外光谱和UV-Vis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电化学聚合的产物是聚噻吩。
- 张凤艳赵文元唐启明
- 关键词:电化学聚合三氟化硼乙醚循环伏安法
- 电化学合成聚吡咯及其腐蚀防护性能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304不锈钢(304SS)基体上电化学合成聚吡咯(PPy)膜层,并通过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EIS)研究聚吡咯膜层的腐蚀防护性能.结果表明,聚吡咯膜层使304不锈钢基体的自腐蚀电位正移60 mV,腐蚀电流密度由10-6A/cm2变化到10-7A/cm2;覆有聚吡咯膜层的304不锈钢在腐蚀液中浸泡的过程中,由于聚吡咯的氧化还原能力,在金属表面加速钝化层的形成及修复破坏的钝化层,进一步提高了金属的抗腐蚀性能;聚吡咯膜层的防腐机制归结为物理屏蔽作用和钝化机制.
- 陈世刚赵文元孙常志苗润霞
- 关键词:循环伏安法导电聚合物金属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