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
- 作品数:2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论谢克纳环境戏剧的工作坊——排练
- 2018年
- 工作坊—排练在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功能:表演者在其中得到了训练和修炼,达到了如格洛托夫斯基所说的自发行为的表演;表演者及其团体得到了治疗,一个临时的共同体建立起来了;为演出建立起了演出总谱。谢克纳的这一探索是其后来表演研究转向的先声。
- 陈建军
- 关键词:环境戏剧
- 大变动时代的忧思:欧阳予倩电影剧作母题分析
- 2010年
- 欧阳予倩的电影创作可归纳为迷失与回归型,体现了作者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走向的整体性思考;恋爱与拯救型,针对社会中的压迫和不平等现实,开出西方近代人道主义思想的药方;第三类是上述两者的综合。
- 陈建军黄林燕
- 关键词:母题
- 国家 市民 精英:多重话语下的赣剧移植被引量:1
- 2011年
- 赣剧的移植是国家话语主导下的产物,在具体的移植过程中同时受到了新的观众群体——市民话语与来自专家、学者的精英话语的影响,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赣剧的移植表征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复杂性。
- 陈建军陶贞安
- 关键词:国家话语精英话语
- 欧阳予倩、田汉与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张力
- 2019年
- 欧阳予倩与田汉都是中国戏剧现代化的重要旗手。在中国戏剧现代化过程中,两人既合作也不合作,为此进行了很多或直接或潜在对话。这些对话主要集中在1928年到1935年、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以及1962年左右。前两个时段的对话显示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两种不同的声音:欧阳予倩以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艺术的自主性为准绳,力图以艺术之审美力来实现平民戏剧的目的;田汉则尊崇20世纪西方先锋戏剧的精神,打破形式规范,在颓废或激进中反抗着主流社会的价值。两人的对话凸显了中国戏剧现代化的张力。
- 陈建军
- 赣剧中的“临川四梦”改编被引量:1
- 2012年
- 从20世纪50年代石凌鹤改编《还魂记》开始,赣剧中对"临川四梦"的改编持续探索着:石凌鹤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改译",试图在立意、情节结构、曲牌和词句等方面都尽可能地尊重原著,做到移步不换形;黄文锡的改编从构设冲突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内涵的部分转换;陶学辉的改编实践着借古讽今的意识。他们的改编说明了:传统戏曲的当代呈现需采取因"剧"适宜的原则。
- 陈建军
- 关键词:改译
- 《Historic Lushan:The KuLing Mountains》:展现庐山的西方叙事
- 2014年
- 民国时期由西人控制的行政管理机构"牯岭委员会"策划、组织编著的庐山旅游著作《Historic Lushan:The Ku Ling Mountains》与同期出版的中国人编著的庐山旅游著作在叙述对象的选择、叙述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一部展现庐山的西方叙事著作,也是西方文化侵入庐山的表现。
- 陈建军
- 关键词:西方文化叙事
- 欧阳予倩建设现代国民剧场的努力被引量:1
- 2011年
- 欧阳予倩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建设现代国民剧场的不懈求索。他的这一戏剧理念与实践贯穿于从1918年到逝世为止的整个历史时段,其主要内容是在政府或社会机构的资助下,"专门的戏剧家"以剧场为中心进行其平民戏剧理念的实践。这一实践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与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践相呼应,探讨了现代戏剧与民众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和途径,另一方面也为在突击中发展的中国现代戏剧提供了沉淀、"磨光"的机遇。
- 陈建军
- 论都湖高腔的文化功能
- 2009年
- 都湖高腔自万历年间传入彭泽、都昌、湖口等地后与当地文化需求一拍即合,深深地扎根于当地,在当地民众的识字教育、祭祀祈福活动、消遣娱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陈建军陶贞安
- 关键词:识字教育消遣娱乐
- 熊佛西建设现代国民剧场的理念和实践
- 2014年
- 熊佛西现代国民剧场建设经历了长期的探索,最终在河北定县的农村戏剧实践中成型并取得重要成就。其核心内容是:在政府或社会机构的资助下,实现其国剧的理念,即以仪式性的剧场演出实现新的社会准则乃至新的共同体的建立。这一戏剧实践是中国现代国民剧场建设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 陈建军
- 关键词:国剧
- 戏剧运动的新路向——论欧阳予倩的“平民戏剧运动”被引量:3
- 2005年
-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欧阳予倩在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期间倡导了一个“平民戏剧运动”,它包括“革命戏剧运动”和“艺术戏剧运动”两个部分,其本质精神为“彻底解放了的艺术才是纯艺术”。在这个纲领的指导下,欧阳予倩在理论、创作、剧运路径的设计上都开辟了自己的道路,并构成了他几十年戏剧实践中最核心的方面。
-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