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传信

作品数:154 被引量:593H指数:18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1篇吸虫
  • 117篇血吸虫
  • 88篇日本血吸虫
  • 40篇虫病
  • 39篇免疫
  • 38篇吸虫病
  • 35篇血吸虫病
  • 31篇蛋白
  • 25篇抗原
  • 19篇血吸虫感染
  • 19篇吸虫感染
  • 18篇疫苗
  • 18篇抗体
  • 18篇大陆株
  • 17篇中国大陆株
  • 16篇克隆
  • 16篇基因
  • 13篇异构酶
  • 13篇磷酸丙糖
  • 13篇磷酸丙糖异构...

机构

  • 130篇江苏省血吸虫...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1篇哈佛大学
  • 10篇江苏省寄生虫...
  • 7篇卫生部
  • 6篇江南大学
  • 5篇无锡和邦生物...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徐州市疾病预...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新沂市疾病预...
  • 2篇江苏省人民政...
  • 2篇长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54篇余传信
  • 109篇殷旭仁
  • 54篇宋丽君
  • 52篇许永良
  • 41篇朱荫昌
  • 39篇王玠
  • 34篇华万全
  • 26篇何伟
  • 26篇沈双
  • 22篇梁幼生
  • 22篇钱春艳
  • 19篇张伟
  • 18篇高玒
  • 18篇司进
  • 17篇高琪
  • 16篇柯雪丹
  • 13篇任建功
  • 11篇金一
  • 11篇曹国群
  • 10篇刘茜

传媒

  • 60篇中国血吸虫病...
  • 27篇中国病原生物...
  • 8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全国血吸虫病...
  • 1篇第十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 15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100bp梯度核糖核酸分子量标志物及其制备
一种100bp梯度核糖核酸(DNA)分子量标志物及其制备,属于分子生物学试剂制备技术领域。该分子量标志物是由11条DNA条带组成的混合物,11条DNA带的长度分别为100bp、200bp、300bp、400bp、500b...
余传信殷旭仁
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免疫功能的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Thioredoxin Glutathione Reductas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SjTGR)的免疫原性及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 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PBS组、CpG2免疫组、TGR免疫组和TGR+CpG2联合免疫组,免疫3次。首次免疫前及第3次免疫后2周经尾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抗SjTGR蛋白IgG、IgG1和IgG2a的抗体水平。第3次免疫后2周,每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42 d后剖杀,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制备各组小鼠单个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high、CD4+CD44high或CD8+CD44high水平;用SjTGR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72 h,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脾细胞的IL-2、IL-4、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第3次免疫后2周TGR与CpG2+TGR免疫组小鼠血清抗SjTGR抗体的IgG滴度均达1:200 000以上,IgG2a与IgG1的比值(IgG2a/IgG1)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高。TGR免疫组和TGR+CpG2联合免疫组细胞上清中的IFN-γ和IL-2水平与空白组、PBS组、CpG2免疫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TGR免疫组与TGR+CpG2免疫组小鼠脾细胞的CD44high、CD8+CD44high及CD4+CD44high与空白组和PBS组相比细胞比值增加(P<0.05)。TGR免疫组和CpG2+TGR免疫组的减虫率分别为9.4%,10.5%,减卵率分别为9.2%和32.8%。结论 SjTGR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免疫反应向Th1型极化,但不足以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效应。CpG2 ODN可能是一种有效的Th1型免疫佐剂。
宋丽君余传信殷旭仁沈双高玒张伟金一姚媛刘茜王玠柯雪丹许永良杨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原性免疫保护
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及虫卵的早期诊断组分抗原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寻找具有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方法以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方法,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和虫卵中的可溶性抗原的成分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可溶性尾蚴抗原(SCA)94、48、41、40kDa和38kDa组分抗原最早出现免疫印迹反应,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可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识别的SCA71、23kDa组分抗原反应最强。可溶性成虫抗原(AW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71、58kDa,能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所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270、151、73、69、50kDa和24kDa,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结论SCA94、71、48、41、40、38、23kDa,AWA71、58kDa和SEA270、151、73、69、50、24kDa能被急性感染兔血清所识别,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
华万全许永良余传信戴建荣何伟曹国群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可溶性虫卵抗原
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表位是抗原诱导免疫反应的基本功能单位。在免疫学研究与医疗实践中,表位的鉴定与选择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当前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诊断、疫苗研究、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张伟余传信
关键词:表位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a膜蛋白DNA疫苗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被引量:40
2001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Da膜蛋白 (SjC2 3)DNA疫苗诱导C5 7BL/6小鼠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全长的SjC2 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DNA疫苗 pcDNA3.1 SjC2 3。制备SjC2 3及IL 12的两个亚单位 p35、p4 0的DNA疫苗和对照 pcDNA3.1。 4 8只C5 7BL/6小鼠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小鼠肌注 10 0 μgpcDNA3.1;B组注射 10 0 μg pcDNA3.1 SjC2 3;C组肌注 pcDNA3.1 SjC2 3、pcDNA3.1 p35及pcDNA3.1 p4 0各 10 0 μg的混合物。每隔 2周各免疫 1次 ,共 3次。第 8周每鼠感染 4 5± 2条 /只尾蚴 ,4 5d后剖杀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jC2 3及 p35、p4 0在小鼠局部组织内的表达 ;用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rSjC2 3 HD刺激后 ,攻击前、后小鼠脾细胞IL 2、IL 4、IL 10和IFN γ的水平。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抗SjC2 3抗体。结果 SjC2 3以及p35、p4 0在免疫小鼠股四头肌细胞膜和细胞浆均获得表达。IL 2和IFN γ的水平攻击前、后在B组和C组均明显升高。Westernblotting检测抗SjC2 3抗体结果表明 ,免疫后两周 ,B组 8/10份血清为阳性 ,C组 9/10份血清阳性。B组和C组分别获得 2 6 .9%和 35 .4 %的减虫率 ,C组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减卵率分别为 2 2 .2 %和 2 8.4 %。
任建功朱荫昌D.A.Harn余传信殷旭仁司进何伟徐明华万全许永良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DNA疫苗保护性免疫
一种提高PCR产物定向克隆效率的新方法
1997年
介绍一种在对PCR产物进行定向克隆之前先用T4DNA聚合酶将PCR产物末端进行补齐,然后进行限制性酶切和克隆,能显著提高克隆效率的新方法。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司进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定向克隆基因克隆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23kD分子(SjC23)大亲水肽段(HD)在pGEX-5X-1中表达被引量:18
2000年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从日本血吸虫 (大陆株 ) 2 3kD分子基因中扩增出其大亲水肽段的DNA序列 ,将此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 pGEX 5X 1中进行表达 ,经IPTG诱导产生分子量约 33 5kD的融合蛋白 (GST HD)。用FactorXa对融合蛋白进行切割获得纯化的大亲水肽段 ,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 ,融合蛋白及大亲水肽段均能为血吸虫病人血清识别。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何伟华万全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用噬菌体肽库筛选SjC-TPI的模拟抗原表位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筛选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 (SjC TPI)分子的模拟抗原表位 ,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用纯化的抗重组SjC TPI抗体 (IgG)筛选 12肽库 ,获取SjC TPI的模拟抗原表位 ,并研究其抗原特性。结果 获得SjC TPI分子的两个模拟抗原表位M1和M2 ,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由这两个模拟抗原表位免疫小鼠产生的免疫血清能识别SjC TPI分子和含此两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外壳蛋白。DNA测序结果显示这两个模拟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与SjC TPI无同源性。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模拟抗原表位M1及M2为SjC TPI的空间构型抗原的模拟表位 。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何伟许永良管晓虹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模拟抗原表位噬菌体肽库
日本血吸虫果糖二磷酸醛缩酶抗体反应模式及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血吸虫感染家兔体内抗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果糖二磷酸醛缩酶(Sj FBA)抗体反应的动态变化,评价检测抗Sj FBA抗体IgG用于血吸虫现症感染的诊断与疗效考核价值。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cDNA中扩增出编码Sj FBA的开放阅读框基因片段,然后亚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Sj FBA-pET28a。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镍螯合胶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重组Sj FBA蛋白。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尾蚴感染日本大白兔,6周后用吡喹酮与青蒿琥酯进行治疗,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2、4、6周及治疗后2、4、6、8、10、12、14、16周的血样。以重组Sj FBA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抗Sj FBA抗体Ig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rSj FBA-ELISA),用于检测家兔不同感染阶段血清抗Sj FBA抗体反应模式。分别用5、10、15和20条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尾蚴感染小鼠,收集感染后35d的小鼠血清,采用rSj FBA-ELISA检测抗Sj FBA抗体IgG并观察抗Sj FBA抗体水平与感染度的关系。用rSj FBA-ELISA分别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健康人血清、华支睾吸虫病和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观察该方法用于血吸虫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使用该方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同一血吸虫现症感染患者的配对血清,观察抗Sj FBA抗体IgG检测用于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价值。结果血吸虫感染家兔体内抗Sj FBA抗体IgG水平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感染6周达到高峰(A450值为1.364),但治疗后抗Sj FBA的抗体则迅速下降,治疗6-8周后抗体水平可下降至阴性阈值(A450值为0.4),而未治疗组则抗体水平则始终保持在高水平,表明家兔体内抗Sj FBA抗体反应呈典型的短寿抗体反应模式。不同感染度小鼠血清抗Sj FBA抗体水平随着感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呈剂量依
王玠余传信肖迪赵飞殷旭仁宋丽君沈双高玒张建中何利华许永良杨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现症感染免疫诊断疗效考核
一种预防血吸虫感染长效青蒿琥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血吸虫感染长效青蒿琥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一种低免疫原性GST-NSP蛋白,用化学偶联法将具有杀灭血吸虫童虫作用的青蒿琥酯(AS)与GST-NSP蛋白偶联,制备了(AS)<Sub>n</Sub>-G...
余传信金一宋丽君王玠殷旭仁沈双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