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
- 作品数:25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格特隐球菌核基因、交配型位点和线粒体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及重组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格特隐球菌VGI和VGII基因型菌株间线粒体基因重组与核基因、交配型位点重组间的关系。采用分子鉴定区分受试格特隐球菌的血清型、基因型和交配型;选取包含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10个位点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基因型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同质性检验评价基因系谱间的一致性。多位点的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同质性检验表明,受试位点中,仅ATP6位点发现VGI和VGII菌株间基因的杂交和重组,该基因系谱与其余位点的基因系谱呈现不一致性。结果显示,受试的部分VGI菌株中的ATP6位点含有VGII菌株的基因序列,表明VGI和VGII菌株间线粒体基因的重组;没有发现核基因及交配型位点中两者间的重组,提示VGI和VGII菌株间线粒体基因的重组现象与交配行为无关。
- 冯晓博凌波付小花王磊廖万清姚志荣
- 关键词:基因型系统发育分析
-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0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本文报道204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男女比例为1.65:1,约5.88%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皮损,28.43%的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72.06%于5岁以内发病。单发皮损患者占73.53%。根据患者的皮损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4种病理类型:早期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4.51%)、经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47.06%)、移行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6.18%)和混合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n=25,12.25%)。免疫组化的皮损组织结果均为:CD68(+)、CD1a(-)及S-100(-)。治疗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
- 李春晓顾艳凌波余红姚志荣
- 关键词:病理特点免疫组化
- 国内11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基因型和交配型分析
- 目的对国内部分地区的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基因型和交配型的构成和分布。方法 PCR 指纹分型法,以野生型噬菌体 M13的小卫星核心序列为单引物对模板进行 PCR 扩增,根据扩增谱型的不同,将所有...
- 冯晓博姚志荣凌波任大明
-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基因型交配型
- 文献传递
- 中国首株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分离株XH91的分子和表型特征鉴定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我国首次临床分离的一株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菌株(XH91)的分子和表型特征。【方法】对受试株XH91进行血清型的分子鉴定;选取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中共16个基因片段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受试株进行单倍体繁育、同性交配及异性交配能力评价;观察受试株的黑色素生成、荚膜厚度及37℃生长等表型特征。【结果】我国首株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菌株XH91为血清B型;该菌株在多位点序列分型上与温哥华岛致病基因型VGIIb一致;XH91能与a交配型发生交配,产生担孢子,而不能与α交配型发生交配且不具备单倍体繁育能力;XH91的黑色素生成、荚膜厚度及37℃生长等表型特征与参考株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首株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菌株XH91在基因型、表型特征上均与温哥华岛VGIIb基因亚型一致,该结果将为我国格特隐球菌VGII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疾病监控提供重要资料。
- 冯晓博吴劲松凌波任大明姚志荣
- 关键词:基因型交配表型
- 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联合切开引流术成功治愈播散性曲霉病1例
- 2008年
- 播散性曲霉病易发生于长期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以及AIDS患者等,特别好发于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接受骨髓移植者,肺部受累的患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预后除取决于基础疾病外,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也很重要。我科诊治1例病程长达5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播散性曲霉病患者,经暂停化疗,给予两性霉素、伊曲康唑和肿块局部切开引流等联合治疗后获临床痊愈,现报告如下。
- 鲁智勇郭一峰凌波余红冯晓博祁怀山姚志荣
- 关键词:曲霉病播散性
- 色素性盘状红斑狼疮2例并文献复习
- 徐倩玥孔羽薇凌波李燕余红姚志荣
- 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的快速鉴定和序列分型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 建立一种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用于快速鉴定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及其亚型.方法 选取新型和格特隐球菌核糖体igs区中可变度最高的1区为靶点,经clustalx 2多重比对后,设计特异性扩增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的引物用于pcr分析.通过扩增新型和格特隐球菌其余基因型以及其他致病酵母菌来评价引物的特异性,并对阳性扩增片段(vgⅡ基因型)进行测序和序列分型研究.结果 基于核糖体igs区的特异pcr引物扩增所有受试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菌株均为阳性,而新型和格特隐球菌其余基因型以及其他致病酵母菌均为阴性.序列分型显示,在扩增片段的72、79和104 bp处存在3个多态性位点,可用于区分vgⅡ基因型中的不同亚型.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特异性pcr扩增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对扩增片段的序列分型可初步筛查高致病性的vgⅡa亚型.
- 冯晓博凌波付小花王磊任大明姚志荣
- 关键词:隐球菌属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 幼儿播散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合理治疗
- 目的报道2例因治疗不当和营养不良导致的幼儿播散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病例1,男,24个月,出生后人工喂养,诊断“婴儿湿疹”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躯干、四肢泛发性边界清楚的红斑、鳞屑,口腔...
- 鲁智勇庄寅郭一峰陈洁姜媛芳凌波姚志荣
- 关键词:播散性
- 文献传递
-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8例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儿童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皮肤科及儿内科1991年1月-2006年6月38例门诊及住院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18岁,男女发病比例1.7:1。皮肤累及率78.9%,皮疹为首发症状达68.5%。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90%为出血性斑丘疹,3.3%呈脐凹样痂,类似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发热、肝脾大发生率分别为60.5%、68.4%、55.3%。淋巴结累及率31.6%,以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为主。骨骼受损率31.6%,91.7%为单灶性,8.3%为多灶性损害。主要累及颅骨,还可累及腰椎、肱骨、髋骨等。呼吸道、外耳道、黏膜等累及率均不到10%。实验室检查贫血81.3%,T细胞亚群异常60.7%;EBV-IgG阳性32.1%。皮肤病理活组织检查26/30例显示真皮浅层较致密组织细胞浸润,伴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核大呈肾形或咖啡豆样。4/30例浸润的组织细胞有明显的泡沫状胞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见多核巨细胞。20/30例皮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a(+),S-100(+),KP-1(-)。4例淋巴结及4例颅骨肿块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嗜酸性肉芽肿。结论LCH可累及多个脏器,表现多样,但皮疹尤其是出血性斑丘疹及发热、肝脾大较常出现。病理检查组织细胞核的形态有特异性,明确诊断需CD1a(+)、S100(+)。
- 余红程颖凌波姚志荣
- 关键词: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儿童
- 新生和格特隐球菌种、变种、基因型和交配型的分子鉴定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检测α和a交配型位点内GEF1α/a基因片段在鉴定新生和格特隐球菌种、变种、基因型和交配型中的作用。方法筛选交配型位点内的GEF1α/a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根据各基因型和交配型参考株的GEF1α/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受试新生和格特隐球菌GEF1α/a基因部分片段。利用DNAMAN和Vector NTI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限制性图谱分析、限制性内切酶的筛选和模拟电泳。选择EcoT14 Ⅰ和Hap Ⅱ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125株新生和格特隐球菌的GEF1α/a基因扩增片段进行RFLP分型。结果所有受试的82株新生隐球菌和43株格特隐球菌均扩增出1300bp大小片段,而罗伦隐球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烟曲霉和黄曲霉参考株均扩增阴性。RFLP分型准确鉴定所有125株新生和格特隐球菌的种、变种、基因型和交配型。结论针对GEF1α/a基因片段的PCR—RFLP方法特异性高、稳定性好,适用于新生和格特隐球菌种、变种、基因型和交配型的同步和快速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 冯晓博姚志荣杨桂梅凌波任大明
- 关键词:隐球菌属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