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彬
- 作品数:26 被引量:34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CO_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0年
- 为了探明CO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氧化损伤的缓解机理,为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或温室CO2施肥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亏缺等逆境胁迫下黄瓜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以温室专用黄瓜品种津优1号(Cucumissativus L.var.Jinyou No.1)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因素为CO2浓度处理,设2个CO2浓度水平:大气CO2浓度(≈380μmol/mol,表示为Ambient[CO2])和倍增CO2浓度((760±20)μmol/mol,表示为Doubled[CO2]);裂区因素为水分处理,用PEG6000模拟根际干旱胁迫,设3个水分处理水平:对照(营养液,表示为C)、中度干旱胁迫(含5%PEG6000的营养液,相当于水势ψw=-0.05MPa,表示为M)和重度干旱胁迫(含10%PEG6000的营养液,相当于水势ψw=-0.15MPa,表示为S),研究了CO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黄瓜幼苗活性氧积累,质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升高,同时幼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APX和GR)显著提高,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2)CO2浓度倍增不仅有利于促进干旱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而且能够促进干旱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和GR)活性的表达,减轻干旱胁迫下活性氧的积累,使膜脂过氧化程度下降,质膜相对透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减少,对防止植物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推测温室CO2施肥或未来CO2浓度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黄瓜幼苗的抗旱性和缓解干旱胁迫的负效应。
- 李清明刘彬彬艾希珍
- 关键词:黄瓜CO2浓度倍增干旱胁迫膜脂过氧化抗氧化系统
- 黄瓜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干旱胁迫与CO_2倍增的响应被引量:16
- 2015年
- 以‘津优1号’黄瓜水培幼苗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大气CO2浓度(约380μmol·mol-1)和倍增CO2浓度(760±20μmol·mol-1)2个CO2浓度处理,裂区设无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3个水分处理(以PEG 6000模拟根际干旱胁迫),研究了黄瓜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干旱胁迫和CO2倍增的响应.结果表明:CO2倍增促进了黄瓜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水苏糖)的积累,降低了渗透势,提高了黄瓜的耐旱性.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叶片中蔗糖合成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碱性转化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根中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碱性转化酶活性则逐渐上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CO2倍增提高了蔗糖合成酶的活性而降低了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这两种酶和转化酶相互配合,促进了蔗糖的分解和抑制蔗糖合成,导致己糖积累,从而降低了细胞的渗透势,增强吸水能力.因此,CO2倍增能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黄瓜的耐旱性,并且这种缓解效应在干旱胁迫严重时表现更为明显.
- 董彦红刘彬彬张旭刘学娜艾希珍李清明
- 关键词:黄瓜CO2倍增干旱胁迫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交替滴灌施氮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以‘津优35号’黄瓜为试材,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因素为灌溉方式,设传统滴灌(C)和交替滴灌(A)2个水平;裂区因素为施氮量,设900 kg·hm^(-2)(经验施氮,N_2)、450 kg·hm^(-2)(减施氮,N1)和0 kg·hm^(-2)(不施氮,N_0)3个水平,共6个处理,对黄瓜的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滴灌处理下黄瓜株高和茎粗显著降低,但黄瓜的根系生长及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与传统滴灌相比,交替滴灌施氮显著提高叶片色素含量,降低了蒸腾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对于果实品质而言,在同一灌溉方式下,果实中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为N_2>N1>N0,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则是先升高后降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交替滴灌处理黄瓜的各项品质指标均比传统滴灌含量高。交替滴灌处理的灌水量较传统滴灌处理减少43.6%,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5%,AN_1产量最高,CN_2次之,二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效率(ANUE)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降低。交替滴灌处理下,减施氮有利于获得更高的产量,且ANUE高;而在传统滴灌条件下,经验施氮处理的产量较减施氮仅增加0.9%,但ANUE降低36.9%。综上所述,交替滴灌减施氮(AN_1)处理可在保证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显著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可作为日光温室黄瓜提质增效的一种水氮管理模式。
- 刘学娜刘彬彬崔青青张文东李曼艾希珍毕焕改李清明
- 关键词:黄瓜
- 分区滴灌施氮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寻求合适的水氮管理模式。【方法】以‘津园578’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滴灌方式,设分区滴灌(Partitive-area drip irrigation,P)和常规滴灌(Conventional drip irrigation,C)2种滴灌方式;副区因素为施氮量,设0(不施氮)、1(纯氮320 kg/hm^2)和2(纯氮640 kg/hm^2)3个水平,交互组合,共6个处理,分别为:P0、P1、P2、C0、C1、C2,每个处理重复3次,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探明分区滴灌施氮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P2处理叶面积最大,较C2处理的增大35.5%,低氮处理下,变化趋势相反,P1处理较C1处理减小18.4%;(2)P1处理产量较C1处理提高12.9%,P2处理产量较C2处理提高11.1%;P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1处理提高16.6%,P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C2处理提高14.7%;P1处理氮素利用效率较C1处理提高45.4%,P2处理氮素利用效率较C2处理提高215.7%(2.157倍);P1处理与P2处理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P1处理较P2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提高44.1%。【结论】分区滴灌减施氮处理能在显著提高黄瓜产量的同时,显著提升水氮利用效率,可作为日光温室黄瓜"节水减肥"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
- 张文东李清明李时雨艾希珍艾希珍刘彬彬
- 关键词:黄瓜
- CO_(2)加富与LED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以‘津优35号’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CO_(2)浓度处理,分为大气CO_(2)浓度(≈400μmol·mol-1)和加富CO_(2)浓度(≈800μmol·mol^(-1))2个水平。裂区因素为光配方处理,分为白光(W)、红蓝光(RB=7:3)和红蓝光加UV-A(RBU=7:3+20μmol·m^(-2)·s^(-1))3个光配方,研究了CO_(2)加富与LED光配方对黄瓜幼苗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_(2)加富和RBU处理可以显著提高SOD、POD、CAT、APX、GPX、GR、DHAR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提高ASA、GSH含量以及ASA/DHA、GSH/GSSG的比值,促进ASA-GSH循环,从而降低RBU处理下MDA及ROS的含量,减缓添加UV-A后对黄瓜幼苗所造成的氧化损伤。综上所述,CO_(2)加富和RBU处理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减少活性氧的积累,提高植物的抗氧化性,从而有利于幼苗的健壮生长,培育壮苗。
- 姜玮莉康红旗孙启颖周璇孔静雯孙坡李清明刘彬彬
- 关键词:黄瓜抗氧化性
- 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探索被引量:53
- 2011年
- 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和维护是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作用的基础。总结了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运行机制,探索了仪器设备正确选购、合理布局、规范使用和日常维护的方法体系,分析了规范的仪器运行管理制度对确保大型仪器设备高效、安全运转的作用。
- 李祥赵世杰刘彬彬
- 不同光质配比对紫叶生菜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0
- 2018年
- 为了探索不同光质配比对紫叶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中蔬紫生菜'紫叶生菜为研究对象,以LED智能调光台为人工光源,通过在白光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红蓝光(1∶1、2∶1、4∶1和1∶2),研究不同光质配比对紫叶生菜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光比例为4∶1时,紫叶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最大,电子传递效率最高,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而添加1∶2的红蓝光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花青素、类黄酮、总酚等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因此,在白光基础上增加适当比例的红蓝光可提高紫叶生菜的光合特性或改善产品品质.
- 高勇李清明刘彬彬刘彬彬艾希珍艾希珍魏珉
- 关键词:光质光合特性
- 交替滴灌对日光温室黄瓜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以‘津优3号’黄瓜(Cucumis sativus)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交替滴灌、分根滴灌和对照3种滴灌方式对日光温室黄瓜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交替滴灌可以显著降低黄瓜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提高黄瓜根系的活力,但黄瓜产量并未显著降低。(2)与对照相比,虽然交替滴灌下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但叶绿素a/b值没有差异,交替滴灌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均显著低于对照,但显著高于分根滴灌;与对照相比,交替滴灌和分根滴灌下黄瓜叶片中光系统II(PSII)非光化学淬灭(NPQ)上升显著。(3)交替滴灌显著提高黄瓜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分根滴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综上诉述,交替滴灌能有效抑制黄瓜植株冗余生长,提高黄瓜根系活力,降低蒸腾耗水。交替滴灌通过提高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来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是其节水耐旱的重要机理之一。交替滴灌可作为日光温室黄瓜节水高效栽培的灌溉模式。
- 张文东赵志成李曼崔青青艾希珍刘彬彬李清明
- 关键词:黄瓜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
- 补光光质对叶用莴苣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5年
- 以‘大速生’叶用莴苣为试材,采用LED光源配置白色、白+红、白+蓝、白+红+蓝4个光配方,研究了在白光基础上补充不同比例红/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红(WR)处理下叶用莴苣的株高比对照显著增加9.5%,白+蓝(WB)处理下地上部鲜重较对照提高10%;白+蓝(WB)处理下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21.7%;白+红(WR)或白+蓝(WB)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羧化效率(CE)和RuBP羧化酶活性,提高了光化学效率,增强了PSII中心活性,从而提高了光合性能。而同时补充红光和蓝光(WRB)则不利于叶用莴苣干物质的积累和对光能的有效利用。因此,可将红光或蓝光作为单色光用于叶用莴苣的补光栽培,以提高光合性能,增加产量。
- 周成波张旭刘彬彬艾希珍毕焕改李清明
- 关键词:叶用莴苣光质光合特性
- 温室黄瓜苗期灌溉上限指标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试验在土壤灌溉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的条件下,对不同季节温室黄瓜幼苗土壤灌溉上限进行了研究。对其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春茬还是秋茬,在90%田间持水量的灌溉上限条件下,幼苗叶片具有适宜的水分状况,生长发育良好,壮苗指数高,根系活力强,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合能力强,蒸腾效率高,为温室黄瓜苗期最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
- 李清明邹志荣刘彬彬
- 关键词:黄瓜苗期灌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