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珠

作品数:36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水稻
  • 13篇杂交
  • 9篇杂交水稻
  • 8篇不育
  • 7篇不育系
  • 5篇制种
  • 4篇稻瘟
  • 4篇稻瘟病
  • 4篇杂交稻
  • 4篇瘟病
  • 4篇两系杂交
  • 4篇抗性
  • 4篇核不育
  • 4篇核不育系
  • 4篇高产
  • 3篇稻虱
  • 3篇稻虱缨小蜂
  • 3篇选育
  • 3篇缨小蜂
  • 3篇制种技术

机构

  • 36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福州国家水稻...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6篇吴春珠
  • 17篇赵明富
  • 16篇郑燕梅
  • 14篇郑建华
  • 14篇方珊茹
  • 11篇杨聚宝
  • 10篇连玲
  • 9篇张居念
  • 9篇姜照伟
  • 8篇解振兴
  • 8篇施龙清
  • 7篇胡如英
  • 7篇蔡巨广
  • 4篇刘玉芹
  • 3篇熊雪娇
  • 3篇黄珊
  • 2篇车容会
  • 2篇何炜
  • 2篇施碧红
  • 2篇占志雄

传媒

  • 16篇福建稻麦科技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杂交水稻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Ⅱ-32B的外观品质被引量:7
2013年
本研究以优质稻品种佳辐占为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Ⅱ-32B进行连续回交,采用选择回交导入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农艺性状选择,将粒长主效基因GS3及其他外观品质性状基因导入Ⅱ-32B中,获得4个外观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的Ⅱ-32B改良株系。Ⅱ-32B改良株系的谷粒明显变得细长,粒长由原来的8.04mm增加到8.99mm,粒宽由3.02mm降至2.85mm,长宽比由原来的2.67提高到3.16。此外,垩白率和垩白度极显著降低,分别由原来的55.6%和14.3%降低至23.9%和4.6%。除千粒重极显著增加外,抽穗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结实率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通过遗传背景分析,4个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为90.7%-96.3%,其中GL2株系分别在第5和第6染色体存在一个位点未回复外,其他位点均回复,回复率达到96.3%。结果表明,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表型选择相结合可较快速地改良杂交稻亲本的外观品质。
方珊茹吴春珠刘玉芹郑苹立熊雪娇沈伟锋庄丽萍赵明富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改良金23B白叶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2009年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来自IRBB23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感病的杂交稻三系不育保持系金23B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10个金23B抗白叶枯病改良系,并采用3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5、KS-6-6、浙173)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金23B改良系的背景恢复率高、抗病性强、可加速回交转育育成抗病的金23A,进而改良金23A配制的金优系列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
黄珊方珊茹郑燕梅章琦张丹吴春珠
关键词:杂交水稻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保持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Ⅱ-32B白叶枯病抗性被引量:2
2013年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以含抗水稻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IRBBL23为抗性供体,以感病Ⅱ-32B为轮回亲本,采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标记CP02662检测后代单株.结果表明: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获得6个导入Xa23基因白叶枯病抗性单株,病斑长度为0.34~1.34 cm.利用均匀分布水稻染色体上的178对SSR引物,对入选单株的背景恢复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入选单株的背景恢复率为96%~100%,基本恢复为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
郑燕梅吴春珠刘玉芹方珊茹沈伟峰熊雪娇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白叶枯病抗性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不育基因的分子定位被引量:8
2008年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Y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和RCA法,以45S与YC169的杂交F2和BC2F2作为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发现不育基因(暂命名为GTMS)位于RM6378和RM128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5cM和8.2cM。
赵明富蔡春苗车容会徐先战郑建华方珊如吴春珠施碧红
关键词:水稻分子定位
水稻谷粒粒长显性主效QTL的遗传分析与定位被引量:10
2008年
以小粒亲本博白B为轮回亲本与大粒亲本WFC杂交、连续回交,构建长粒近等基因系,发现了一个长粒对短粒显性的主效QTL。在BC2F1和BC3F2回交分离群体,粒长表现为长粒和短粒差异明显的两个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的遗传比率,表明了在BC3F2粒长主要由一个长粒显性主效QTL控制的。利用SSR标记技术,通过集团分离法和隐性个体分析法,对BC3F2进行QTL定位,结果发现控制粒长QTL(暂定名GL2(t))位于第2染色体,与RM530连锁,遗传距离为4.1cM,是个尚未报道的粒长显性主效QTL。
赵明富黄招德吴春珠车容会施碧红方珊如孙永建赵志民
关键词:水稻
水稻核不育系叶龄观察及其制种技术的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对两个不育系SE21、MS6和父本明恢63在福州农场进行连续2a的叶龄调查,结果表明:该材料在不同年份主茎叶片数、抽穗期不变,表现相对稳定.父母本主茎叶片数相同,母本抽穗期比父本早1~2d,在同一年份内不同播种期,主茎叶片数不变,抽穗期相差9d.母本穗大粒多,柱头外露率高、存活力强,管理简便,极易获得制种高产.
吴春珠郑建华赵明富郑雪华蔡巨广杨聚宝
关键词:水稻核不育系叶龄制种
高产抗旱杂交稻两优2161示范表现和栽培技术
2012年
两优2161是光温互补型核不育系SE21S与恢复系R61配组而成的中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具有耐旱、超高产、耐寒、耐粗放、适应性广等特性,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滇审稻2010006)。介绍了两优2161在云南省各地的示范表现,并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
方珊茹郑燕梅吴春珠
关键词:高产抗旱杂交稻栽培技术
水稻优良三系不育系福农A多抗性基因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福农A中的抗病虫基因,为该不育系更好地应用于育种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农A及亲本福稻B、华航丝苗为材料,利用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各材料中抗稻瘟病基因情况,并应用高密度芯片检测抗白叶枯病、抗病毒及抗褐飞虱基因情况。PCR扩增获得福农A及亲本福稻B、华航丝苗中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植株培养至三叶一心期,喷雾接稻瘟病菌并取样,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抗稻瘟病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福农A及亲本福稻B、华航丝苗中均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b、Pia、Pid3和Pid2,但均不含Pi9、Pi54、Pigm、Pit、Pi2;另外,福农A和华航丝苗中含有Pi5,而福稻B中含有Pita和Pi37。福农A及亲本福稻B和华航丝苗中均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抗黄色斑驳病毒病基因Rymv1;福农A及华航丝苗中含持久性抗水稻条叶枯病毒基因STV11;但它们中均不含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Bph18、Bph26、Bph6、Bph9。扩增获得的Pi5、Pia、Pib、Pid3、Pid2基因序列长分别为5672、2597、5532、2865、3847 bp;福农A与亲本华航丝苗中的Pi5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福农A和亲本华航丝苗、福稻B中的Pia、Pib基因序列均完全一致;福农A和华航丝苗中的Pid3和Pid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它们与福稻B的序列分别有2个和5个碱基差异。在福农A中,抗稻瘟病基因Pi5和Pib的表达明显受稻瘟病菌的诱导,接菌72 h时表达量最高;Pia和Pid3的表达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接菌96 h时表达量最高;Pid2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接菌24 h时表达量最高。【结论】水稻三系不育系福农A中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5、Pib、Pia、Pid3和Pid2,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抗黄色斑驳病毒病基因Rymv1及持久性抗水稻条叶枯病毒基因STV11。因此,该不育系有望应用于多抗基因的聚合育种研究。
连玲涂诗航张居念董萌何炜郑燕梅解振兴施龙清姜照伟吴春珠
关键词:稻瘟病抗性基因基因表达分析
抗稻瘟病水稻品种Dacca6与部分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为筛选新的抗稻瘟病种质资源,选取水稻染色体上68对SSR引物,对Dacca6抗稻瘟病材料与其它27个杂交水稻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8对引物在28份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251条条带,6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2.6%。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的变幅为2~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数为3.9。在遗传相似系数0.44处可将28份材料聚类为2类,Dacca6与这些材料的遗传差异较大,单独归为一亚类。Dacca6与各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30~0.51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402。因此,Dacca6可被用来与其它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或抗源杂交,进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
郑燕梅吴春珠刘玉芹方珊茹赵明富
关键词:水稻杂交水稻亲本SSR
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为再生稻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温光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再生稻头季产量表现为直播>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其中直播和人工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机械移栽;再生季产量直播和机械移栽均较人工移栽显著提高。在产量构成方面,头季和再生季有效穗数均表现为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显著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降低。头季全生育期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分别缩短了4和14 d,主要差异时期为播种-齐穗期,与播种期推迟有关;再生季全生育期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相同,直播较二者均缩短了5 d。头季机械移栽和直播的日均温度均高于人工移栽,而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均低于人工移栽;再生季机械移栽的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与人工移栽相当,直播明显减少。从温光利用效率来看,头季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光合有效辐射生产效率和热量利用率均表现为直播最高,人工移栽次之,机械移栽最低;再生季表现为直播最高,机械移栽次之,人工移栽最低。【结论】再生稻3种种植方式下,直播的有效穗数多、总产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高,说明选用分蘖能力中等的再生稻品种结合直播可作为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应用于生产中。
解振兴朱业宝施龙清董萌张居念连玲吴春珠姜照伟
关键词:再生稻水稻产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