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梅
- 作品数:39 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 (CPH)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可行性、优势及其技术特点。方法 :本组共 4 0例CPH患者 ,包括肝功能ChildA级 2 1例 ,B级 1 6例 ,C级 3例 ,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0例中行LC 37例 ,中转剖腹手术 3例 ,中转率为 7.5 %。手术时间为 (5 2 .6± 1 5 .2 )min ,术中出血为 (75 .5± 1 5 .5 )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为 (1 8.3± 6 .5 )h ,5例 (1 3.2 % )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7例次 ,术后平均住院达 (4 .6± 2 .4 )d ,与非CPH患者的LC比较 ,CPH患者LC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手术中转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术中出血量多。 结论 :CPH患者行LC具备微创外科手术的优点 ,是安全、可行的。但属于困难的手术 ,有较高的中转率 ,术中出血是主要问题。注重围手术期处理。
- 李令堂嵇武吴素梅黎介寿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6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方法2 0 0 1年 5月— 2 0 0 4年 4月间 ,共行 12 0例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 ,其中 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G) ,4 2例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 (PEJ) ,2例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造口 (PED) ,1例直接法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DPEJ)。操作均采用经典经腹壁拉出法技术。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共行长期肠内营养 88例 ;胃肠减压 2 5例 ;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 5例 ;围手术期应用PEG 2例 ,术前行胃肠减压 ,术后行长期肠内营养。PEG操作时间平均 (9± 4 )min ,PEJ平均 (17± 6 )min ,DPEJ为 2 0min ,2例PED分别为 10和 12min。技术成功率 98 4 % (12 0 / 12 2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0 8% (1/ 12 0 ) ,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 7 5 %(9/ 12 0 )。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操作简便、有效 ,并发症少。
- 江志伟汪志明黎介寿李宁吴素梅丁凯刘碧竹黄琦李强贾云鹤周伟
- 关键词:经皮内镜空肠造口十二指肠胃肠减压
-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危重症病人的应用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床边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G J)置管对危重症病人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1例重症病人接受PEG J,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4.3±8.6)m in,成功率达10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2/21),空肠管尖端移位1例及造口渗液1次。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235.7±209.3)d。结论:PEG J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易于护理,病人痛苦少、易于耐受、可长期带管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危重症病人中使用。
- 汪志明吴素梅江志伟丁凯李宁黎介寿
- 关键词:内镜营养支持
-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的经验,探讨内窥镜置管的技术操作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成功实施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的5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了置管的种类、目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578例患者中,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PEG)247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空肠造口(PEGJ)293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十二指肠造口(PED)4例,直接法经皮内窥镜引导下空肠造口(DPEJ)4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结肠造口(PEC)4例,PEG/J联合食管支架26例。其中,肠内营养329例,减压同时联合肠内营养133例,胃肠减压103例,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5例,围手术期应用4例,顺行灌肠4例。PEG平均操作时间为(7.5±1.9)min,PEGJ为(17.7±4.2)min,DPEJ为(14.8±2.1)min,PED为(12.3±2.5)min,PEC为(11.3±2.6)min,PEG/J联合支架为(30.2±5.2)min。技术成功率为98.0%(578/59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04%(6/578),轻微并发症发生率6.23%(36/578),平均留置时间(168.37±198.64)d。结论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操作简便、有效、并发症少,易于护理、患者耐受良好、易于接受、可长期带管,适用于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减压、胆汁回输、围手术期应用等。
- 汪志明江志伟刁艳青吴素梅丁凯李宁黎介寿
- 关键词:内窥镜胃造口术空肠造口术结肠造口术
- 经PEJ管抽取小肠液培养诊断霉菌性小肠炎1例
- 2005年
- 江志伟汪志明黎介寿吴素梅李宁
- 关键词:霉菌性小肠炎菌群
- 512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被引量:3
- 2008年
- 彭南海邹志英吴素梅
-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 瑞芬太尼复合二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小肠镜检查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一定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二异丙酚靶控输注时,不同的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联合产生的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此复合方式用于无痛小肠镜检查的合理配伍。方法:200例次需小肠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单纯用1%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4.5μg/ml,Ⅱ、Ⅲ、Ⅳ组在输注二异丙酚前1 min先静脉注射0.3μg/kg瑞芬太尼,注药时间30 s,Ⅱ、Ⅲ、Ⅳ组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分别设定为3.0μg/ml、3.5μg/ml、4.0μg/ml。观察检查前、睫毛反射消失时、小肠镜经过曲氏韧带或回盲瓣、检查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患者体动发生率。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MAP、HR显著降低;Ⅰ组小肠镜经过曲氏韧带或回盲部时MAP、HR均显著增高,Ⅱ、Ⅲ组进入上述部位时MAP、HR增加不明显,Ⅳ组各时间点MAP、HR均显著降低,且因肠腔张力太小,导致小肠镜进入有困难;Ⅰ组诱导时间较短,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较长,二异丙酚总用量和检查中的体动发生率显著增加;Ⅱ、Ⅲ组二异丙酚总量减少、体动发生率较Ⅰ组明显减少;Ⅳ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3.5μg/ml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复合0.3μg/kg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确切、检查中体动发生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清醒程度高,为小肠镜检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案。
- 朱四海周志宏李伟彦余红梅林宁汪志明诸葛海鸿吴素梅杨建军
- 关键词: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
- 7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被引量:1
- 1999年
- 赵允召李令堂黎宏汪志明吴素梅黎介寿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
- 2001年
- 汪志明李令堂全竹富赵允召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引流术病例报告
-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4年
- 江志伟汪志明李国立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 关键词:经皮内镜空肠造口恶性肿瘤胃造口术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