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昌斌

作品数:22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地震
  • 5篇裂带
  • 4篇第四纪
  • 4篇断裂带
  • 4篇全新世
  • 4篇晚第四纪
  • 4篇古地震
  • 3篇断层
  • 3篇中段
  • 3篇河流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貌
  • 2篇断错地貌
  • 2篇断陷
  • 2篇展布
  • 2篇山前断裂
  • 2篇四川龙门山
  • 2篇探槽
  • 2篇盆地
  • 2篇临汾盆地

机构

  • 22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22篇孙昌斌
  • 11篇谢新生
  • 7篇李德文
  • 7篇江娃利
  • 5篇沈晓明
  • 4篇许建红
  • 2篇冯西英
  • 2篇张景发
  • 2篇闫成国
  • 2篇马保起
  • 2篇张亚娇
  • 1篇盛强
  • 1篇赵俊香
  • 1篇刘旭东
  • 1篇赵晋泉
  • 1篇杜义
  • 1篇高树义
  • 1篇龚丽霞
  • 1篇陈玉
  • 1篇魏显虎

传媒

  • 5篇地震地质
  • 4篇地壳构造与地...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流冲沟裂点展布对全新世断层活动事件的响应——以山西交城断裂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交城断裂带位于山西断陷系中部,是晋中盆地西界的控制性断裂。该断裂北端起自阳曲县泥屯镇,南到汾阳西侧,长约125km,总体走向NE,倾向SE。文中通过对山西交城断裂带41条冲沟124个裂点的实测和研究,论述了交城断裂带冲沟裂点的展布特征:1)冲沟上游裂点级数的数目与冲沟上游的长度呈正比关系;2)在各级裂点中,裂点距离与冲沟的长度呈正比关系;3)约1/3冲沟不同级别裂点距离接近,这种冲沟裂点的等间距反映了断层垂直位移事件活动的时间等间隔性;4)基岩裂点和松散沉积物中的裂点具有共性,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5)在测区124个裂点中,1~5m高的裂点占裂点总数的72%,这种主体裂点高度反映了断裂位移事件的垂直活动量;6)与该断裂带沿线开挖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进行对比,调查区内最新的一、二、三级裂点分别对应距今3.06~3.74ka、5.91ka和8.53~8.56ka发生的断层活动事件;7)以古地震事件的时间为参照,得到a~d级冲沟第一级裂点后退速率分别为0.6~0.7cm/a、2.7~3.3cm/a、5.6~6.8cm/a和8.4~10.2cm/a,b~d级冲沟第二级裂点后退速率分别为2.6cm/a、4.6cm/a和8.4cm/a;8)这3次事件的平均高度分别为2.8m、3.0m、2.6m,与前人通过探槽揭示的3次古地震事件位错吻合。最后讨论了可能影响裂点级数及裂点距离的部分因素。
孙昌斌谢新生江娃利
关键词:晋中盆地全新世
汶川M_S8.0地震绵竹县汉旺镇周边地表破裂带展布方式及其震害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的震中烈度为Ⅺ度,但位于地震烈度为Ⅹ度区边缘的绵竹县汉旺镇,无论是房屋毁坏情况还是遇难和失踪人员的数目,均高出周边地震烈度Ⅰ度,接近极震区的破坏程度。文中从汉旺镇周边地表地震破裂带展布方式的角度讨论了这种震害加重现象的原因,介绍了位于汉旺镇北面和南面出现的2条相距1.5km呈左阶斜列展布的地表破裂带。其中,位于汉旺镇北侧的地表破裂带,垂直位移1.4m,水平右旋位移0.44m;位于汉旺镇南侧的地表破裂带,垂直位移量由西向东递减,为3.0~0.2m。尽管这2条地表破裂带没有从汉旺镇中心通过,但汉旺镇正位于这2条地表破裂带夹持的左阶阶区,致使阶区内建筑物除遭受来自震源的振动外,又受到阶区内的挤压,由此加重了汉旺镇建筑物的破坏,也显示出地表破裂带对建筑物破坏形式的多样性。汉旺镇汶川MS8.0地震震害实例表明,地表破裂带的阶区,也是遭受地震时破坏加重的特殊构造部位。
孙昌斌谢新生江娃利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
河流冲沟裂点及其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孙昌斌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阶地调查研究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对罗云山山前断裂带8条冲沟的阶地测量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冲沟发育T1~T5五级阶地。T1阶地拔沟3m左右,T2阶地拔沟8~10m,T3阶地拔沟20m左右,T4阶地拔沟30m左右,T5阶地拔沟40~50m。阶地测年数据及断错地貌调查表明: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在晚第四纪以来有过多次活动。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阶地的抬升速率为0.41mm/a,全新世以来抬升速率为0.75mm/a。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冲沟阶地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抬升速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该断裂带自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作用逐渐加强,这与临汾盆地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沉降速率也有增大的趋势比较一致。
孙昌斌谢新生许建红
关键词:阶地晚第四纪抬升速率
冰缘沉积物补给的减少会使裂点后退变慢吗?
2011年
在有相对基准面下降良好约束记录的苏格兰西部的4条河流中,冰后期基岩侵蚀的速率可以通过测量溯源裂点以下侵蚀宽谷阶地原地宇宙成因10Be浓度确定。10Be暴露年龄的沿程坡降显示两个不同的趋势:向上游趋于年轻和一致的年龄,对此我们解释为裂点后退和扩散搬运限制性下切的结果。我们发现,开始基岩河床下切和宽谷阶地的区域发育始于末次冰消期(距今11.5ka)不久,裂点后退速率在早—中全新世达到最大,之后不断下降达两个数量级,在晚全新世降到一个与单位河床面积流能无关的低速率。我们推断这种区域性的冰后期裂点后退变缓是全新世期间冰缘沉积物补给逐渐减少、导致基岩侵蚀缺乏"工具"的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主河流侵蚀时期可能与冰川旋回一致,冰期—间冰期过渡之后沉积物的减少可能是冰川作用区河流基岩侵蚀速率变化的重要原因。
J. D. JansenD. FabelP. BishopS. XuC. SchnabelA. T. Codilean孙昌斌李德文
关键词:退变补给冰缘^10BE暴露年龄河床下切
乌海断陷发现多种性质活动断层
乌海断陷位于河套断陷盆地带的西南端,南邻银川断陷盆地.断陷展布在贺北隆起带与桌子山隆起带之间,呈一地势低陷的南北向槽地,南北长约100km,东西宽5-15km.乌海断陷基底由太古界千里山群变质岩组成,中生代开始大规模的沉...
马保起李德文孙昌斌沈晓明
关键词:活动断层
文献传递
末次冰期以来乌兰布和沙漠北缘的环境变迁被引量:3
2017年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边缘是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较为典型的区域,对其形成和演化历史的恢复重建有助于认识和理解区域人地关系。本文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乌兰布和沙漠北缘(磴口以西地区)十多个湖相地层出露点(包括3个典型剖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地貌、沉积和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研究区湖泊退却最后阶段的地层记录。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在9.315—7.375kaB.P.(10.64~8.06eal.kaB.P.)的时限内退出湖泊环境,局部(可能为河汊或湖湾)湖相沉积可延续至全新世中晚期。沉积研究表明,所观察到的湖相地层大体形成于42cal.kaB.P.以来的河口环境,但河流过程和湖泊过程的相对强弱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剖面下部(约42cal.kaB.P.以来)沉积物相对较粗,推移质占主导,斜层理局部可见,反映波浪作用对沉积物的搬运沉积具有主导作用,湖水相对较深,有利于动力较强的波浪的形成;剖面上部(大约在全新世以来)沉积物普遍变细,以悬移质沉积为主,最后阶段均沉积具水平层理的“红胶泥”,软体动物大量繁衍,指示晚期湖泊近岸区域水动力条件弱、湖水浅、坡降小,沉积过程以静水堆积为主导。空间分异特征反映了河口环境河流冲积过程与湖泊滨岸过程在不同位置的作用程度不同,主要与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以及堆积区水下地形特征及其与河口的相对距离有关。基于地层记录和沉积环境分析,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研究区湖泊由深变浅直至消亡的过程主要与晋陕峡谷溯源侵蚀引起的河套古湖出口下切有关。
赵杰李德文孙昌斌赵俊香
关键词:末次冰期粒度分析河套平原
山西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中段龙祠-峪口全新世活动证据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断错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获得了临汾盆地西界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龙祠-峪口段的最新活动信息:该段山前洪积扇后缘断断续续存在高2.5m、5.2m、8m左右的地表地貌陡坎;附近冲沟的Ⅰ级阶地热释光测年为距今7500a左右;在NW向的席坊沟内存在拔沟3.5m、8m、18m左右的3级阶地,与地貌陡坎有对应关系;席坊沟探槽揭示罗云山山前断裂带断错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存在5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活动断错了14C测年为距今(7.52±0.1)ka的垆土层,这为临汾盆地的防震减灾决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许建红谢新生孙昌斌
关键词:全新世活动临汾盆地
鹤庆-再源断裂带中段晚更新世以来的走滑活动被引量:9
2016年
鹤庆–洱源断裂带是滇西北活动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质、特征和活动历史的研究可为区域地震活动评价和震害防御提供依据,也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历史和方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基岩山区的室内外调查和研究,结合光释光和14C定年,初步查明该段断裂具有复杂的空间展布格局,由多条左旋走滑性质的分支断裂构成,它们共同吸收了断裂带在鹤庆盆地南端与洱源盆地北端之间的走滑分量;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局部地段兼具正断或逆冲性质;剖面地层断错和覆盖关系表明该段断裂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现有证据表明最新活动时代约为距今2万年。结合区域构造环境,作者认为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是对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响应,其左旋走滑符合滇中次级块体顺时针转动模型,是块体旋转在角端的局部应变响应。
沈晓明李德文孙昌斌康艳蕊刘睿张亚娇
关键词:晚更新世左旋走滑青藏高原隆升
河流冲沟裂点及其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2014年
随着活动构造研究的开展,活动构造对地形地貌影响的研究也在深入。在自然界中,河流地貌广泛发育;其形成、发育、演化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是构造地貌学研究中最引入注目也是最常用的地貌标志之一。在河流地貌中,河流纵剖面形态的调整不仅与地壳变动紧密相关,而且对流域内断裂活动的响应极为敏感。其中河流冲沟裂点是板内盆地断层活动性鉴定中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对裂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了河流冲沟裂点及其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指出通过裂点序列来分析古地震序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对传统的古地震探槽方法作补充完善,为活动构造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孙昌斌
关键词:构造地貌古地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