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飞
-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资源化处理脱水污泥、河道底泥和粉煤灰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化处理脱水污泥、河道底泥和粉煤灰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以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脱水污泥、河道疏浚底泥和粉煤灰为原料,经过干化、破碎、混合、成型、高温结烧过程,生成陶粒。生成...
- 刘建国徐振华张志飞宋敏英
- 文献传递
- 污泥与底泥烧结陶粒骨料的中试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建立了中试研究生产线,工艺流程包括干燥、粉磨、混合上料、成型、烧结和烟气处理等,在中试生产线上,对污泥(包括工业污泥(ISS)和生活污泥(DSS))与底泥烧结制备陶粒骨料的物料配比、烧结温度、添加剂等相关技术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ISS中CaO和磷的化合物含量较高,导致骨料的膨胀性能不佳,添加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污泥(DSS)可改善骨料的膨胀性能。中试研究确定600~800级的陶粒骨料烧结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配比SS∶DSS∶RS=1∶4∶5~1∶5∶4或DSS∶RS=3∶7~5∶5,烧结温度1 140℃,烧结时间28 min环境安全性研究表明,在陶粒烧结过程中大部分重金属在烧结过程中被固定在陶粒中,重金属浸出率非常低,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 徐振华刘建国宋敏英张志飞
- 关键词:污泥底泥中试轻骨料
- 污泥、底泥与粉煤灰烧结陶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9
- 2012年
- 研究了污泥、底泥与粉煤灰烧结陶粒的配方、预热温度、物料含水率对陶粒比表面积、抗压强度、吸水率和表观密度的影响,同时对影响陶粒烧结的主要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方对陶粒主要性能影响无明显规律;充分预热有利于提高陶粒强度,而不充分预热可以提高陶粒孔隙,降低陶粒密度;坯料含水率的提高会导致陶粒结构松散,降低陶粒抗压强度,增加吸水率。另外,烧结温度对于制备滤料和骨料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备滤料,污泥添加量对陶粒比表面积的影响不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而提高升温速率有利于提高陶粒比表面积;对于制备骨料,坯料中污泥质量分数宜在30%~35%。
- 徐振华刘建国宋敏英张志飞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污泥陶粒比表面积抗压强度
- 温度对污泥与底泥烧结陶粒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3年
- 研究了温度对污泥与底泥烧结制备陶粒的主要性能(抗压强度、吸水率、比表面积和密度)的影响,并结合电镜扫描(SEM)和热重红外(TG-FTIR)分析对温度影响陶粒的膨胀特性和孔隙结构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粒比表面积和吸水率降低,而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有所提高。SEM分析表明,温度对烧结体内部形态影响显著:800℃时烧结体呈现出松散堆积状态,1 000℃时陶粒开始产生液相,1 050℃时烧结体出现大量液相,并且陶粒中有非常丰富的气孔。TG-FTIR分析表明,有机物所发生的分解产气反应只能起到轻质化的作用,并不能使陶粒膨胀;1 000℃以上发生产气反应的主要是铁的化合物和固定碳,污泥中有机物形态存在的碳有利于将碳元素保留到陶粒高温烧结阶段,这一过程使得铁的化合物得以与碳元素发生产气反应,对陶粒多孔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 徐振华刘建国宋敏英张志飞
- 关键词:污泥底泥陶粒温度热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