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陪明
- 作品数:50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胆石致胆管狭窄伴肝纤维化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
- 1998年
- 对21例择期手术定位取材所获得的5例左右肝管汇合部狭窄、7例Ⅰ级肝管狭窄、7例Ⅱ级肝管汇合部狭窄、10例Ⅱ级肝管狭窄及10例Ⅲ级肝管狭窄标本进行Ⅲ、Ⅳ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胆管壁、门脉区及肝窦的Ⅲ型胶原呈浅淡而不连续的阳性染色,而狭窄胆管壁、门脉区及肝窦的Ⅲ型胶原则呈连续粗线状阳性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有胆管狭窄处的肝窦部,Ⅳ型胶原呈连续粗线状阳性染色。
- 夏先明张陪明刘广益雷正明肖永成
- 关键词:胆管狭窄肝纤维化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胆石
- 兔胆总管内高压对胆管壁构筑影响的急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对30只兔胆总管(CBD)进行在体急性加压实验,并与正常对照组(n=5)进行比较,探讨CBD内压力与其组织构筑的关系。结果显示:兔CBD内平均基础压为1.27±0.47kPa,在基础压上增加1.95kPa,CBD全部破裂。正常兔CBD直径为1.31±0.20mm,随着腔内压力的增高,CBD直径增大达6.44±0.75mm。组织学观察发现:随着腔内压力升高,胆管上皮由高柱状变为矮柱状,着色加深,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张力增高,直至完全断裂。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上胆道高压一般不会导致维持胆管张力与弹性的纤维发生断裂而出现疤痕修复,当胆压恢复、胆流通畅后,这种扩张的胆管可望有较好的形态与功能的恢复。
- 任东林张陪明刘广益雷正明何友钊王有模
- 关键词:胆管胆总管疤痕胆道
- 5例正常人胆管壁的组织构筑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对5例正常人胆管壁的组织构筑及其平滑肌(SMC)、弹力纤维(EF)、胶原纤维(CF)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从胆总管胰后段至左右肝管汇合部,平滑肌的面积百分数从13.35±0.65降到3.34±0.32;弹力纤维的含量以肝总管和左右肝管汇合部为高,与胆总管胰后段和十二指肠上段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胶原纤维的含量,肝外胆管各段及肝内胆管各段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肝内、外胆管各段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对胆管壁的组织学观察发现,肝内与肝外胆管壁的组织构筑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胆管不同部位的生理功能不同。
- 夏先明张陪明任东林刘广益谢华福雷正明
- 关键词:胆管正常人肝内肝外右肝管弹力纤维
- 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症状与胰功能的关系探讨
- 1996年
- 对10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血糖、胰岛素、胰功肽和氨基酸消耗试验等检测。结果:71例有消化道症状,12例检出高血糖,其中6例有慢性肝病,14例胰外分泌功能下降,26例有胰头变硬。作者认为胆囊结石患者出现高血糖与并存慢性肝病有关,反复排石致胰形态、功能异常是胆石患者常见消化道症状的原因之一。
- 雷正明张陪明黎靖何友钊李秋
- 关键词:胆囊结石胰岛素血糖
- 氨基酸消耗试验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介绍氨基酸消耗试验方法,并与BT-PABA法,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对正常人、胆石者,胰腺病者进行比较,评价了该法对国人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发现该法的敏感性(84.5%),特异性(94.5%),准确性(92.0%)均高于BT-PABA试验。
- 雷正明黎清张陪明李代渝王庆
- 关键词:胰腺疾病
- 继发性胰腺感染17例的诊治体会
- 1994年
- 报告继发性胰腺感染17例(感染性胰腺坏死3例,胰腺脓肿12例,胰腺假性囊肿并感染2例)的诊治体会。强调:按"个体化"原则对胰腺炎行克制性手术;早期诊断、适时处理感染灶;注意抗生素选择,并存高血糖、胰瘘的处理等问题。
- 雷正明张陪明黎靖
- 关键词:继发性胰腺感染
- 内毒素与内毒素血症
- 1987年
- 1892年Preiffer首先提出内毒素(Endo-toxin)概念,但对它的化学本质是脂多糖(LPS)直到1952年才由wesstphal等证实为革兰氏阴性菌及其它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细胞壁成份。它对温血动物具有广泛的热效应作用。当肝脏廓清内毒素能力降低时,发生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能引起广泛而复杂的病理变比,是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 张仕善张陪明
- 关键词:立克次氏体内毒素血症衣原体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细胞壁
- 成年先天性巨结肠误诊为急性肠梗阻一例
- 1987年
- 患者,女,57岁。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5天入院。查体:全腹膨胀,未见肠型包块。全腹有压痛但无肌紧张。听诊肠鸣活跃,有气过水声。肛指检查未发现包块,直肠内空虚。腹部平片:结肠重度充气,有少许液平,提示低位肠梗阻。追问病史,1年前有类似发作,两天后排便自行缓解。急诊剖腹发现全结肠明显均匀一致扩张,直径约15Cm,乙状结肠壁增厚,系膜增长约为正常人2倍。
- 王元正张陪明
-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直肠内先天性巨结肠低位肠梗阻腹部平片全结肠
- 扁桃体、胃、胰重复癌一例报告
- 1987年
- 重复癌者临床上甚为少见,我科在1985年11月收治一例扁桃体癌合并多发性胃癌、胰腺癌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2月前因咽部疼痛不适在五官科就诊,发现右扁桃体Ⅲ°大,表面出血糜烂,右颈淋巴结明显肿大,扁桃体活检证实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癌(病理号4408—85),行钴放疗。1^(+)月后右扁桃体缩小至胡豆大小,颈淋巴结消失,但出现上腹疼痛不适,纳差,被认为是放疗反应,停止放疗观察。
- 徐亮张陪明
- 关键词:鳞状上皮癌颈淋巴结扁桃体癌放疗反应重复癌
- 慢性乙肝伴肝胆结石病人胆汁和外周血中HBsAg、HBV-DNA浓度分布的意义
- 1997年
- 报道我院外科从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对慢性乙肝伴肝胆结石病人行手术时,由于不能一次性取尽结石或解除狭窄,需行T管外引流胆汁者29例的胆汁、外周血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DNA浓度进行了术时及术后的动态测定。结果:29例在术中取胆汁和术后90天胆汁中的HBsAg浓度分别为1187.65±370.91μg/L、625.21±253.78μg/L,P<0.1,但外引流胆汁90天后有5例HBsAg转阴;HBV-DNA在术时及术后90天取T管胆汁测值分别为++~+,+~0,且有3例转阴。随胆汁排放HBV至体外,外周血HBsAg、HBV-DNA浓度亦下降、术时外周血为2244.73±587.22μg/L,引流胆汁90天后外周血HBsAg为1225.42±443.17μg/L,P<0.05,HBV-DNA测值由术时++~+,引流胆汁90天后外周血HBV-DNA测值为+~0,不仅有降低趋势,且有3例转阴。
- 杨辉肖永成雷正明张陪明
- 关键词:胆结石胆汁HBSAG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