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玉明 作品数:31 被引量:127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理学 更多>>
一种改进的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旨在通过较简便的方法获得高纯度形态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为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提供实验模型。方法以新生大鼠为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利用不同规格的吸头相互叠套,逐步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制备单细胞悬液;获得的单细胞悬液用差速黏附处理去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14d后,恒温振荡法去除小胶质细胞等杂质细胞;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免疫荧光共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这种改进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 ,分离培养出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率达95%以上。结论采用机械吹打方法建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是一种比较简便、值得推广的可用于体外细胞培养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 徐平湘 齐特 肇玉明 刘晓卉 陆莉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 原代培养 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15 2015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主要是细胞外淀粉样蛋白沉积,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等,其中神经元丢失是造成AD患者功能损伤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对AD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AD的病理特征。近年来,神经再生理论的发展和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成功为AD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目前,干细胞来源主要包括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等。干细胞主要通过修复和替代受损神经细胞、重建细胞环路和功能、神经保护和营养支持、抑制淀粉样蛋白的形成和调解免疫功能等发挥治疗AD的作用。该综述主要介绍外源性移植干细胞治疗AD的研究进展及挑战,以及小分子化合物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研究现状。 张喻 肇玉明 王晓良 彭英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再生 MicroRNA对缺血性脑卒中自噬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9年 脑卒中可造成严重的脑部损伤,是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的研究提示细胞自噬参与其中。自噬是一种通过自身降解异常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分解代谢途径,该过程受基因调控,可抵抗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缺血缺氧环境,维持存活状态,但过度的自噬也可直接导致细胞死亡。Micro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可通过与mRNA反向结合,从基因水平上调控多种细胞活动。microRNA可通过对自噬过程的调节而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多种病理过程的调节。但microRNA在缺血性脑卒中自噬过程中的作用还未完全明晰。本文汇总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杨梦戈 张晓洁 肇玉明关键词:MICRORNA 缺血性脑卒中 自噬 2011~2013年我院含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本院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使用趋势,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本院网络中心HIS系统提取2011~2013年的药物销售数据,并对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用药总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本院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共八种,用药总金额及DDDs均逐年上升;按照临床适应证药物可分为四类:可同时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仅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仅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活血通络作用药物。从DDDs看,各类药物使用频率平稳,其中可同时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DDDs略有降低,而活血、通络药物DDDs略有上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做为新药品种于2012年引进后,在用药金额与DDDs上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结论本院该类药物的应用与全国1000家合作医院合作调查报告总趋势一致,该类药物在今后的数年内有进一步应用的潜在可能性。 李培军 肇玉明关键词:丹参 活血化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 低聚壳聚纳米载药体系透过血脑屏障能力的研究 目的: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而众多的神经保护剂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而难以进入脑内发挥作用。因此,解决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功能对于抗中风药物的治疗是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壳聚糖(CS)纳米载药系统因其所特有的无生物毒性、... 肇玉明 徐平湘 闫伟杰 杜立波 杨梦戈 张帆 孙秀丽 李强 薛明 刘扬关键词:脑卒中 血脑屏障 渗透性 壳聚糖 纳米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AD是一种以认识功能障碍为主的渐进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截至2015年为止,中国已经有约1275万人受其影响;而预计到205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者人数将达到约3000万[1]。AD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对于AD的治疗药物较少,现有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普遍存在药效弱,不良反应大,难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等缺陷。尤其是BBB对药物分子的传递限制,成为治疗药物药效较差的主要因素。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药物容易透过BBB,以及完成药物的靶向传递,这为AD的治疗提供了希望。本文从纳米药物载体的种类、纳米药物包载的药物成份以及纳米技术在AD治疗中的影像学诊断几方面进行总结,概括了纳米药物及纳米技术在AD治疗中的应用,为AD的纳米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王济涵 王思涵 肇玉明 张璐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纳米药物 ALZHEIMER 药物分子 治疗药物 对症治疗 药理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 被引量:1 2021年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的必备条件。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医学发展模式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药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其学科特点为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医患沟通培养提供了契机。文章分析了药理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重点阐述了在药理学总论、各论及实验教学中渗透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 许焕丽 肇玉明 范征 金增亮 白露关键词:医学生 医患沟通 药理学 教学 人文精神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基础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7 2017年 探索基础药理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运用,论述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为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供经验。 范征 孙荣鑫 薛明 白露 徐平湘 李晓蓉 熊杰 李宇航 肇玉明关键词:药理学 教学改革 肥胖病因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01年 肥胖的形成与机体能量失衡及遗传因素有关。能量摄入过多 ,消耗减少 ,促使肥胖形成。与肥胖相关的多种基因 ,如肥胖基因、消脂素受体基因、β3 受体基因、解偶联蛋白基因等参与了肥胖的形成。目前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主要有作用于中枢的食欲抑制剂和作用于外周的脂酶抑制剂。此外 。 卢盛华 肇玉明关键词:肥胖症 病因 药物治疗 减肥药 转录因子FOXO3a在PD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4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的异常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PD的症状可分为运动性和非运动性两类,运动性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和步态障碍,非运动性症状包括嗅觉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疼痛和疲劳[2-3]。 秦晋中 肇玉明关键词:嗅觉障碍 肌肉强直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静止性震颤 多巴胺能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