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禧
- 作品数:43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马口鱼室内水泥池养殖试验
- 2024年
- 为初步摸索马口鱼在室内水泥池养殖效果与效益,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在南平市某养殖基地水泥池投放不同规格马口鱼苗种,对比养殖效果,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准备试验池面积为70米2的水泥池,养殖水深0.85米,水泥池底部呈凹形,便于残饵粪便排出。试验池配备独立进排水系统、微孔增氧设施。
- 陈家乐胡振禧李文盛陈度煌薛凌展樊海平吴斌
- 关键词:水泥池养殖效果养殖试验进排水系统
- 一种新型鱼池换水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鱼池换水器,包括有管体,管体由进水管、排水管以及连通管组成,连通管使进水管和排水管相连通,在管体置于鱼池内时,进水管位于鱼池内侧,且进水管的下端延伸到鱼池底部,排水管位于鱼池外侧;进水管的上端设有第...
- 赖铭勇薛凌展曾高雄吴妹英胡振禧
- 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被引量:4
- 2021年
- 试验建立了一种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经过3个月的养殖,共产出马口鱼1550尾,成活率达到86.1%,平均全长达到11.22 cm/尾,平均体重18.17 g/尾,尾日增重为147 mg/d,规格接近商品鱼规格,饲料系数为1.41。经测算,每增长1 kg马口鱼所需饲料成本约16.92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马口鱼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淡水品种。
- 陈度煌仲崇虎薛凌展胡振禧樊海平吴斌
- 关键词:养殖
- 饥饿对中华倒刺鲃仔鱼摄食、存活与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下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5±0.5)℃水温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的初次摄食率达86.7%,6~11日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8日龄进入PNR。延迟1~6d投饵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之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完全饥饿条件下,累计死亡率超过50%发生在19日龄,22日龄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全长、头长、眼径、体高和尾柄高5项形态学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步,分别在延迟投饵时间达6,7,5,3,4d起显著低于正常投饵组(P<0.05)。饥饿仔鱼鳍发育停滞,饥饿达7d以上仔鱼除出现头大身瘦,脊索弯曲,肠道萎缩等饥饿仔鱼的一般形态特征外,还出现"胸角"现象。中华倒刺鲃仔鱼开始投饵的最适时间建议在6~8日龄。
- 黄洪贵胡振禧黄种持叶小军黄柳婷吴妹英
- 关键词:中华倒刺鲃仔鱼饥饿摄食存活
- 营养强化对马口鱼卵巢发育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讨营养强化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亲鱼卵巢的影响。设计实验组(强化饲料)、对照组(普通饲料),营养强化45 d后,进行卵巢切片观察与计数,测定卵巢常规营养组分、性腺指数、卵子发育至Ⅳ期的相期比例、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营养强化45 d后,实验组的性腺指数(11.06%)显著高于对照组(9.12%);实验组和对照组卵细胞进入Ⅳ期的相期比分别为51.60%和44.86%,差异显著;卵巢营养组成与含量方面,实验组马口鱼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而粗蛋白、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卵巢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性;激素水平方面,实验组亲鱼卵巢性激素(孕酮、17a-羟孕酮、维生素D3、雄烯二酮、去氧皮质酮、皮质酮)水平明显上调。综上结果表明,使用自配营养强化饲料,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口鱼亲鱼卵巢发育水平。
- 陈度煌陈家乐李文盛薛凌展胡振禧梁萍廖梦香曾高雄樊海平吴斌
- 关键词:营养强化卵巢发育性激素
- 一种斑鳜人工饵料驯食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斑鳜人工饵料驯食系统,包括驯化池,所述驯化池的池底设置有排污口,驯化池内设置有具有简易过滤槽和水生植物的植物浮床,驯化池上还设置有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包括均匀交错安装在驯化池内的气提管和曝气盘。该斑鳜...
- 田田王茂元胡振禧薛凌展黄洪贵何国森黄柳婷
- 一种光唇鱼自然受精及受精卵收集的仿生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唇鱼自然受精及受精卵收集的仿生态装置,包括顶部为敞口的长方体状受精箱,受精箱的内部经由水平放置的托盘分隔成上、下分布的受精腔室和受精卵收集腔室,托盘上放置有多个鹅卵石,托盘的底部分布有多个以利于受精卵...
- 陈度煌薛凌展胡振禧樊海平吴斌林建斌梁萍刘艳艳李学贵
- 大刺鳅18月龄体质量的育种值和遗传力估计被引量:2
- 2022年
- 随着人工养殖大刺鳅产业的逐渐兴起,苗种种质混乱和遗传背景不清晰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该品种的商业化开发。为探究大刺鳅的选育潜力,本研究以野生大刺鳅为亲本,通过全同胞育种模式构建了17个全同胞家系。经过18个月龄的养殖,最终获得7个有效家系,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以各家系亲本的体质量为协变量,估算了18月龄体质量的遗传力和个体BLUP育种值。通过18月龄大刺鳅全同胞家系体质量的方差组分评估结果显示,遗传力达到了(0.4681±0.1737),t检验P<0.01。此外,体质量与其育种值之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雄鱼回归方程为y=0.3936x-84.1930(R^(2)=0.7554,P<0.01);雌鱼回归方程为y=0.517x-64.126(R^(2)=0.8178,P<0.01)。个体育种值前50的雌性个体主要集中在3个家系中(B、E和D),尤其是家系B,雌性育种值前24和雄性育种值前19均来源于该家系。其中,雄鱼最大育种值为75.09,雌鱼最大育种值为67.49,均来自于家系B。本研究显示大刺鳅体质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可以通过表型或BLUP育种值的方式进行选育。
- 刘艳艳薛凌展傅建军吴妹英陈宇舒廖梦香陈度煌胡振禧林学文董在杰樊海平吴斌
- 关键词:全同胞家系遗传力育种值
- 温度对匙吻鲟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研究不同温度下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的胚胎与仔鱼发育。结果表明,26℃时,匙吻鲟胚胎发育到大卵黄栓期全部死亡;在15~24℃范围内,胚胎均可孵化出膜,孵化时间与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22℃,最佳温度为20℃,生物学零度为12.30℃。卵黄囊期仔鱼历时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6~22℃范围内,温度对卵黄囊期仔鱼生长的影响极显著(P<0.01),22~24℃影响不显著(P<0.05)。在22~26℃范围内,仔鱼生长的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低,且畸形率极显著地高于16~20℃(P<0.01)。匙吻鲟仔鱼早期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20℃,温度过高是造成仔鱼畸形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 黄洪贵胡振禧黄种持吴妹英黄柳婷
- 关键词:温度胚胎发育仔鱼发育
- 斑鳜人工繁殖技术初报被引量:7
- 2014年
- 2011-2013年,利用野生和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 Siniperca scherzeri )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欧酮( 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HRH -A3)组成的混合药物催产,在17.8-25.4℃水温条件下,斑鳜亲鱼群体的效应时间为24-46.5 h,存在产卵高峰期,产卵持续时间一般长达1-1.5 d。自然产卵高峰期的受精率较高,最高可达80%以上,早期和晚期的较低;而孵化率差异不大,最高可达86.7%。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达91.3%,孵化率可达89.3%。未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亲鱼人工催产的受精率、孵化率都明显低于经人工驯养的。
- 黄洪贵胡振禧黄种持王茂元薛凌展赖铭勇
- 关键词:斑鳜人工驯养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