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惠芬
- 作品数:125 被引量:36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亚精胺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associatedproteins,AgNORs)为评价指标,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联合法将虫龄为2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常规培养基中。接种后第3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的终浓度为75μmol/L的Spd处理48h,对照组细胞则用不含Spd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时间相同;PBS清洗3次后换用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于第7、14、21、28、35天分别对培养细胞进行AgNORs染色。使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培养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及平均吸光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经Spd处理,各实验组培养细胞AgNORs着色明显深于对照组;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着色均逐渐变浅。各实验组细胞AgNORs颗粒数目与平均吸光值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0.95、43.78;u14=55.23、43.54;u21=36.65、32.25;u28=31.6、32.95;u35=28.86、9.54;P<0.01)。各实验组AgNORs吸光值两两比较,除第7天与第14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q=0.008058,P>0.05),其余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pd具有促进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能力,每周用Spd处理培养细胞1次,能更大限度地促进血吸虫培养细胞的生长。
- 陈喜珪易同寅明珍平钟沁萍蒋明森董惠芬
- 关键词:亚精胺
- SIEA对感染了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诱导的免疫力研究
- 2000年
- 目的 采用尾蚴攻击感染小鼠后免疫的方式 ,研究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 (SIEA)诱导抗卵胚胎发育和抗虫免疫的效果。方法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之后的第 2天用 SIEA免疫小鼠 ,每周 1次 ,共 5次 ,于第 48天剖杀小鼠 ,统计肝脏各期虫卵数、雌虫子宫虫卵数及每鼠成虫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SIEA免疫诱导显著抗卵胚胎发育效果 ,肝组织成熟卵数下降 2 7.5 % ,成熟卵比例下降 11.0 % ,但 SIEA未诱导显著抗虫和抗雌虫生殖效果。结论 采取在尾蚴感染之后免疫 ,SIEA能诱导显著抗卵胚胎发育 。
- 杨明义蒋明森张培喜杨孟祥李瑛董惠芬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SIEA
-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膜系统形态及基质对其结构的影响
-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膜系统的三维结构及细胞外基质(ECM)对其的作用。方法用高锰酸钾作固定剂,制备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膜系统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不发达,由膜性...
- 董惠芬朱俊勇钟沁萍明珍平蒋明森徐明星
- 关键词:内质网膜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
- 文献传递
-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重度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比较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代表药贝那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缬沙坦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各5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氧疗、利尿(螺内酯)、强心等治疗,贝那普利组患者加用贝那普利片2.5~5.0mg,1次//d;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片20~40 mg,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CAT评分、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92.9%)高于缬沙坦组(71.4%)(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FEV_1%、FEV_1/FVC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AT评分均降低,且贝那普利组较缬沙坦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血压偏低、心率偏快(P均〈0.05);贝那普利组咳嗽(6例,10.7%)多于缬沙坦组(2例,3.6%),低血压((4例,7.1%)少于缬沙坦组(10例,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使用贝那普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孟丽霞董惠芬
- 关键词:贝那普利
- 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超微结构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4
- 1999年
-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一系列渐进性变化,主要表现在:核中异染色质含量逐渐增加,由0d时的显著少于常染质转变为54d时的高于常染色质;线粒体逐渐变性,嵴由清晰变为模糊以至消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最终成为空泡;内质网由环状变为短管状、囊泡状,最后消失。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中线粒体和内质网超微结构的这些变化,可以用来判断培养条件的优劣;而从染色质的一系列变化推断,0~18d是诱导培养细胞发生增殖的最佳时期。
- 董惠芬蒋明森陈晓蓓杨明义李瑛周述龙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超微结构
- 蟑螂诱发过敏与哮喘的研究进展
- 蟑螂是诱发过敏与哮喘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蟑螂过敏原的基本特征、蟑螂诱发过敏与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室内环境蟑螂过敏原的检测、降低室内蟑螂过敏原的健康干预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蒋洪董惠芬张珈敏袁光明蒋明森
- 关键词:蟑螂过敏哮喘
- 文献传递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分析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相关指标在评价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初诊CLL患者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RB1(13q14)、p53(17p13)、ATM(11q22.3)、以及CSP12(12号染色体3体)染色体标本检测,分析CLL患者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a和miR-16-1与CLL患者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性。结果:45例CLL初诊患者中,荧光原位检测发现CLL遗传学异常37例,CLL遗传学异常率82.22%。其中d(13q14.3)遗传异常13例,d(13q14)遗传异常7例,d(11q22-23)遗传异常6例,d(17p13)遗传异常5例,12号染色体三体异常6例,遗传学异常多呈异质性。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miR-15a和miR-16-1与d(13q14)遗传异常显著相关。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CLL遗传学异常的快速、灵敏方法,可以提高CLL遗传异常检出率。miR-15a和miR-16-1可以预测d(13q14)遗传异常CLL患者预后。
- 唐芳蓉董惠芬王海燕海洋阎瑞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
-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增殖条件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运用正交试验法选择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增殖的最佳作用条件。方法 将培养第 3天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按正交表分别在基础培养基RPMI 16 40、TC 199、DMEM/F 12含 2 0 %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液 (常规培养液 )中用终浓度为 2、3、6 μg/ml的MNNG各处理 2 4、36、48小时 ;随后换用常规培养液培养 4周 ,再换用含 5 %小牛血清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以细胞存活时间为指标 ,对基础培养基、MNNG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在基础培养基RPMI 16 40含 2 0 %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液中 ,用3μg/ml的MNNG诱导 ,MNNG的处理时间为 48小时 ,诱导效果最好 ,培养细胞在换用 5 %小牛血清后可存活 2 46天以上 ,并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生长及分裂现象。结论 运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出的MNNG作用条件可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化 。
- 明珍平董惠芬蒋明森钟沁萍刘晴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细胞增殖正交试验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 Mapcheck 3的剂量学特性测量及比较
- 2019年
- 目的SNC于2018年底推出了新一代的Mapcheck,并命名为Mapcheck 3。测量Mapcheck2和3的剂量学特性,分析Mapcheck 3的剂量学特性曲线,并和Mapcheck 2进行比较。探讨新一代的Mapcheck能否满足临床需求以及改进。方法分别测量新旧两代Mapcheck的探头一致性、剂量线性和测量重复性。结果归一后Mapcheck 3的探头一致性为0.0154%;剂量线性为0.0394%;测量重复性为0.0121%;剂量线性结果经过直线回归后常数项为-0.09232;回归系数为1.054107。结论Mapcheck 3中的新一代探测器的剂量学特性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并且因为体积更小能够在调强验证中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力。
- 王頔董惠芬张冯迪
- 软体动物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
- 2015年
- 软体动物建立了复杂的固有免疫系统以对抗病原生物体的入侵。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软体动物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的首要分子,其种类甚多,如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及半乳凝素、脂多糖葡聚糖结合蛋白、补体相关分子和肽聚糖识别蛋白等。PRRs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在软体动物的固有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软体动物PR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高倩赵琴平马晓雪董惠芬
- 关键词:软体动物模式识别受体固有免疫凝集素半乳凝素肽聚糖识别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