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凤
- 作品数:23 被引量:9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地理计算背景下GIS本科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被引量:17
- 2013年
- 首先讨论了地理数学方法从计量地理学到地理计算的发展。针对当前GIS本科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建设滞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等问题,从课程内容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 鲁凤胡秀芳吉云松
- 关键词:计量地理学地理计算GIS课程教学
- 中国西部地区的迟发展效应、后发优势及创新对策研究被引量:20
- 2002年
-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迟发展和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现状 ,在总结各种有关“迟发展效应”后 ,给出了“迟发展效应”的定义 ,提出了限制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迟发展效应”的不良影响及其累积循环作用机制 ,并从 5个方面分析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分析其有利影响———后发优势的基础上 ,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政策、制度、技术、组织 4个方面的创新对策探讨。
- 徐建华岳文泽鲁凤
- 关键词:迟发展效应后发优势
- 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被引量:126
- 2005年
- 用锡尔系数对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三大地带———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市、区、自治州)三级结构的地域行政单元,运用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将中国地区差异分解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和三大地带内省间的差异以及各省区的省内差异,发现省内差异对于中国整体区域差异的影响较三大地带间差异和三大地带内省间差异显著得多,是构成全国整体区域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 鲁凤徐建华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锡尔系数
-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 地区发展差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差异历来是区域经济学中实证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就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了深...
- 鲁凤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锡尔系数基尼系数
- 文献传递
-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定量分析及其动态预测比较研究--以新疆为例被引量:15
- 2010年
- 探讨新疆生态足迹与其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计算新疆1990-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通过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和灰色关联熵法,进行比较和印证分析,揭示影响生态足迹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筛选出最主要因素,并通过PLS回归和灰色预测拟合效果的比较,选取预测精度更高的模型。研究结果如下:能源消费总量、总人口、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耕地面积6项因子均属于生态足迹的显著影响因子;PLS回归模型拟合的效果优于GM(1,1)模型,说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可用于未来生态足迹的动态预测。
- 鲁凤徐建华王占永胡秀芳
- 关键词:生态足迹偏最小二乘法
-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测绘综合实习改革的探讨——以南通大学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测绘综合实习是测量学课程实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分析了测绘综合实习环节实施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的测量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
- 钞振华鲁凤
-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
-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参数的计算——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22
- 2016年
- 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在省域空间尺度下构建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生态足迹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加以本地化改进,并改进了化石能源土地的计算方法。以江苏省为例,根据省公顷模型参数的计算形式,采用该区域2000-2010年间MOD17A3遥感数据的年NPP以及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了不同年份江苏省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因子和13个地市各类土地的产量因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类土地的均衡因子与全球或国家公顷的均衡因子差异显著,各地市的产量因子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更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基于NPP的省公顷模型使得动态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快速简便,适用于省、市域等中小尺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
- 鲁凤陶菲钞振华胡秀芳
-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生态足迹
- 基于不同区划系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被引量:54
- 2006年
- 基于不同区划系统,采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来定量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首先,基于省级空间单元,通过一阶段锡尔系数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差异的格局及其动态演变;然后,分别基于三大地带——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区、自治州)或者县(市辖区、县级市、县)这两类三级结构的地域行政单元,运用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将差异进一步分解至省内差异水平上,由此揭示出不同于省际分析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省内差异是全国总体差异的重要组分,对于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地带间差异和省间差异显著得多。
- 鲁凤徐建华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锡尔系数
- 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及其社会经济驱动机制--以新疆为例被引量:12
- 2012年
- 选择新疆为典型案例,着重从生态足迹与社会经济的内在关系入手,探讨生态足迹变化的内在机理。首先计算新疆1990-2008年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应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新疆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对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建立生态足迹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采用岭回归和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对比验证,探讨1990年以来新疆人口、富裕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内在作用机制。最后基于定量结果,提出了调控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足迹影响的相关政策建议等。
- 鲁凤徐建华胡秀芳钱鹏
- 关键词:生态足迹STIRPAT模型
- 上海市2000—2012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R/S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依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3个指标API数据,分析了2000—2012年间上海市空气污染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对上海市未来的空气污染作了初步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API指数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性周期变化,2000—2012年上海市空气污染总体呈明显的减轻趋势.R/S分析结果反映出上海市未来空气污染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即呈减轻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上海市近年来实施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初见成效.
- 钱鹏鲁凤龚晗韩月
- 关键词:空气污染R/S分析AP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