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亚军
- 作品数:67 被引量:33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新风胶囊“异病同治”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新风胶囊(XFC)“异病同治”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的分子机制。方法:TCMSP数据库筛选XFC的活性成分及靶点,疾病数据库中筛选RA和OA的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绘制XFC治疗RA和OA信号通路。结果:共鉴定103种化合物和217个靶点,槲皮素、蜈蚣素、山柰酚、谷甾醇α1、芒柄花黄素、雷公藤甲素、豆甾醇、山海棠二萜内酯A等11个化合物与≥30个靶基因相关联,其中9个靶基因(STAT3、MAPK14、NR3C1、JUN、FOS、MYC、TNF、RELA和MAPK1)是网络中的核心靶基因。富集分析表明IL-17、TNF、Th17、Toll和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山海棠二萜内酯A、槲皮素、雷公藤甲素、谷甾醇α1、蜈蚣素与NR3C1、FOS、STAT3、MAPK1和TNF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XFC “异病同治”RA与OA的机制与抗炎、免疫调节、减少骨破坏等相关,具有多系统、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
- 周巧刘健刘健郭锦晨忻凌齐亚军胡月迪
- 关键词:异病同治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与CD19^(+)CD24^(+)Brge及BTLA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观察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与外周血CD19+CD24+Brge及BTLA表达的变化,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异常与CD19+CD24+Brge及BTLA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6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燥综合征组)心功能变化,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肺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4+Brge及BTLA的表达频率,并与2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干燥综合征组与对照组多普勒超声异常率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多普勒超声心功能变化检测结果异常率为63.33%,对照组异常率为10.00%;干燥综合征组肺功能变化检测结果异常率为79.68%,对照组异常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心功能参数E峰、FS%、E/A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A峰、LADd显著升高(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干燥综合征组肺功能指标IC、MVV、FEF25、FEF50、FEF75、PEF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④与对照组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外周血BTLA占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CD19+表达频率、CD24+表达频率、CD19++CD24+表达频率、CD19++BTLA占淋巴细胞比(%)、CD24++CD19+占淋巴细胞比(%)、CD24++BTLA占淋巴细胞比(%)显著升高(P<0.01)。⑤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与BTLA占淋巴细胞比(%)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E峰、LADd、PEF与CD19+表达频率、CD24+表达频率、CD19++BTLA占淋巴细胞比(%)、CD24++CD19+占淋巴细胞比(%)、CD24++BTLA占淋巴细胞比(%)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肺功能参数FEV1、FEF50与CD19+表达频率、CD24+表达频率、CD19++BTLA占淋巴细胞比(%)、CD24++CD19+占淋巴细胞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在发生炎症的同时,其心、肺功能水平呈下降趋势,同时与外周血BTLA表达降低及CD19+CD24+Brge表达的升高呈相关性,提示Breg调控作用增强,引起�
- 王芳刘健叶英法万磊曹永贺孙玥齐亚军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BTLA
- 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刘健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刘健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健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4600首处方,应用Excel 2015建立数据库归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使用SPSS 23.0、SPSS Modeler 14.2进行数据挖掘。结果:①健脾化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除湿药4类为刘健教授常用药物,大部分药物使用频率高达50%。②关联规则得出置信度与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红花-桃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陈皮-姜半夏等。③聚类分析得出,红花、桃仁、茯苓、陈皮、丹参、甘草、薏苡仁、蒲公英、威灵仙、山药、豨莶草、白花蛇舌草、泽泻,鸡血藤,麦芽、忍冬藤,杜仲、白术、黄芩,姜半夏等5组。结论:刘健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特点鲜明,强调从脾论治,并配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类中药,同调肝脾肾,补虚泻实,标本兼治。
- 陈梦娜刘健齐亚军任磊江宇航文建庭
- 关键词:用药规律关联规则聚类分析
- 基于KeapI-Nrf2-ARE探讨AS患者肺功能降低的机制
- 目的 基于Keapl-Nrf2-ARE通路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肺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 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病人中,随机选取120例A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从体检中心抽取6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
- 刘健齐亚军郑力万磊曹云祥孙玥王芳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肺功能KEAP1NRF2氧化应激
- 探讨新风胶囊改善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心功能机制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心肺功能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新风胶囊(XFC)组,来氟米特对照(LEF)组,每组8只。弗氏完全佐剂致炎后灌胃给药。NC及MC组予生理盐水,XFC组予新风胶囊混悬液,LEF组予来氟米特。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PowerLab 8/30系统检测大鼠心功能;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SOD、MDA、ROS、T-AOC水平。结果 (1)与NC组相比,MC组及给药组给药前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显著升高(P<0.01),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2)与NC组比较,MC组大鼠心率(HR),心脏指数(HI),左室收缩期压(LVSP),左室舒张期压(LVEDP)显著升高(P<0.05),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显著下降(P<0.05)。与MC组相比,LEF组HR,dp/dtmax显著升高(P<0.05),LVEDP显著降低(P<0.05,P<0.01);XFC组HR,HI,LVSP,LVEDP显著降低(P<0.05,P<0.01),dp/dtmax显著升高(P<0.05)。(3)与NC组比较,MC组MDA、TAC、ROS、SOD含量均升高;XFC组、LEF组SOD下降,而TAC、ROS、MDA升高。与MC组比较,XFC组、LEF组MDA、T-AOC、ROS、SOD均下降,XFC组降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风胶囊不仅能改善AA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还能改善其心功能,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有关。
- 孙玥刘健王芳齐亚军张晓军
-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心功能氧化应激新风胶囊
-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佐剂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滑膜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均分成两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19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血管MVD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HIF-1α、VEGF-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滑膜血管PI3K-AKT-m 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及MVD计数升高,血清IL-6、VEGF、HIF-1α和滑膜血管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1)、p-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 TOR)表达显著升高,IL-10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I3K-AKT-m TOR通路过度激活可能是引起滑膜血管新生的原因之一。
- 张晓军刘健万磊黄传兵黄旦齐亚军
- 关键词:血管生成诱导剂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 新风胶囊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功能的机制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心功能变化,外周血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探讨中药新风胶囊(XFC)改善RA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选取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XFC治疗组50例和来氟米特(LEF)对照组50例;30 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1个疗程;并从体检中心抽取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TLA表达频率及活化水平,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ES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hs-CRP)和类风湿因子(RF)。ELISA检测2组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17、IL-35、IFN-γ)及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心功能参数:心脏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室短轴缩短分数(FS%)。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血流房缩期峰值流速(A)、E波与A波峰值流速的比值(E/A)。结果与正常组相比,RA患者心功能参数EF%、E峰、E/A明显降低,A峰明显升高,FS%无明显差异。RA患者IL-1β、IL-17和ESR、CRP升高,BTLA、IL-35、IFN-γ降低;外周血ROS、MDA明显升高,SOD、GSH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参数EF%、FS%与CD24+细胞、CD19+CD24+细胞呈负相关,E/A与BTLA呈正相关,A峰与CD19+细胞呈正相关;EF%与ROS呈正相关,SV与MDA、SOD呈正相关;E峰与TAOC呈负相关。药物干预后,XFC组治疗RA总有效率为86%,能有效改善EF%、FS%、E峰、E/A等心功能参数,升高外周血SOD、GSH,降低ROS、MDA,升高BTLA、IL-35、IFN-γ,降低IL-1β、IL-17;与对照组相比,XFC在改善患者DAS28、提高心功能参数等方面优于LEF。结论 XFC通过提高外周血CD19+和CD24+B细胞的BTLA表达,抑制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心功能。
- 孙玥刘健万磊王芳齐亚军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心功能新风胶囊
- 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片组、新风胶囊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9天,新风胶囊组给予新风胶囊溶液2.4 g/kg灌胃,雷公藤多苷片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溶液10 mg/kg灌胃,均每天1次;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蝶呤溶液3mg/kg灌胃,每周1次;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1.0g/kg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各组均灌胃30天。比较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滑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进行滑膜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升高,滑膜组织MVD计数、VEGF、HIF-1α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及新风胶囊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降低,滑膜组织MVD计数、VEGF、HIF-1α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且新风胶囊组HIF-1α较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降低明显,VEGF较甲氨蝶呤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新风胶囊通过降低大鼠滑膜组织VEGF、HIF-1α的表达发挥抑制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
- 张晓军刘健万磊孙玥王芳齐亚军黄传兵
- 关键词:新风胶囊血管新生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中药侧柏叶治疗脂溢性脱发的探讨被引量:7
- 2023年
- 脂溢性脱发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且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外在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较少。侧柏叶气清香,味苦涩、微辛,归肺、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和生发乌发之功效。本研究通过概述脂溢性脱发的病因病机、侧柏叶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作用成份及治疗机理、临床治疗相关研究和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脂溢性脱发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 李桂花徐雨情吕宁静刘士豪李欣齐亚军
- 关键词:中药侧柏叶脂溢性脱发病因病机
- 1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强直性脊柱炎140例患者心功能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情况,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①强直性脊柱炎组UCG心功能变化检测结果异常率为33.56%,正常对照组异常率为9.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峰)显著升高(P<0.01);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峰)、射血分数、E/A比值显著降低(P<0.01)。③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心功能参数E峰与白细胞介素-10,A峰与心悸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E峰与病程、食欲减退、少气懒言、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血小板计数、尿酸、免疫球蛋白G、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E/A比值与病程、食欲减退、少气懒言、食后腹胀、大便稀溏、a-酸性糖蛋白、白细胞介素-17,射血分数与病程、心悸、倦怠乏力、食后腹胀、C3,FS,%与少气懒言、三酰甘油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心功能下降,表现为A峰升高,E峰、射血分数、E/A比值降低,且与症状体征积分、实验室指标相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功能下降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其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失衡引起心肌受损导致。
- 齐亚军刘健曹云祥孙玥王芳叶文芳
-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超声心动图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