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
- 作品数:106 被引量:1,878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
- 过去30年中,GDP年均增长9.81%的中国经济奇迹已为世界所见证,然而,繁荣背后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却往往被轻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虽然高速增长,但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仍未改变。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以FDI和国际贸易为...
- 周力
- 关键词:开放经济节能减排
- 中国绿色创新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被引量:51
- 2010年
-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本研究测度了中国省级的绿色创新指数,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水平整体上呈现了由西至东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基于1999年-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源禀赋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省际间绿色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禀赋(特别是煤炭)与绿色创新之间呈现了良性互动机制;目前,我国绿色创新动力主要溯源于能源的污染性、而非稀缺性。如何构建有效的"节能"型绿色创新激励机制,应是进一步关注的焦点。
- 周力
- 关键词:节能减排空间计量经济学
-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农户增收效应——来自“三权分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3
- 2022年
- 农地“三权分置”,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本文基于2009—2019年农业农村部的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采用渐进倍差法研究发现,“三权分置”对农户收入增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2019年施行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后,该政策效应有所加强。从关联主体作用机制看,“三权分置”主要通过工商资本下乡促进农户增收。从农户视角看,“三权分置”促使农户耕地转出租金提升、农业投资增加、农业生产率提高、本地非农就业增加,进而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此外,“三权分置”对于欠发达地区或低收入群体的农户而言增收效果相对明显,在总体上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应统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制等改革,在“三权”主体协同发展中探索农民同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 周力沈坤荣
- 关键词:资本下乡集体经济农户
- 风险偏好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分析——基于契约农业视角再考察被引量:92
- 2018年
- 农业技术扩散缓慢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对肉鸡养殖户的调查数据,结合农户风险偏好的实验结果,对农户风险偏好与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是否采纳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可能性越低。(2)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时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时间越晚。(3)参与契约农业有助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对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参与契约农业,而参与契约农业可以促进农户采纳技术。研究和验证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毛慧周力应瑞瑶
- 关键词:风险偏好契约农业
- 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路径被引量:9
- 2010年
- 过去30年中,GDP年均增长9.81%的中国经济奇迹已为世界所见证,然而,繁荣背后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却往往被轻视。本研究基于1992-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对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路径作了实证分析与情景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虽然也会通过技术溢出等机制对我国能源与环境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基于规模效应的主导作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仍将促使我国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总量增加。在现有国情下,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主要协调路径应在于:以优化能源结构为目标,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强化市场换技术战略,提升外资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促进工业结构优化;保障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强化市场机制;加强宣传,树立节能减排的全民意识等。
- 周力应瑞瑶
-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节能减排
- “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碳减排潜力及宏观经济影响
- 2024年
- 探究低碳能源结构转型方案,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实现中国“双碳”目标至关重要。该研究设定4种未来可能的能源结构转型情景方案,利用GTAP-E-Power模型模拟能源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探究不同转型情景对碳减排潜力、GDP年均增速、重点行业产出、进出口贸易等的影响。重点针对能源结构调整情景方案选择、4种情景方案给中国碳减排和宏观经济带来的多种影响以及稳定能源与不稳定发电能源结构比例关系等进行讨论。模拟结果显示:在政府现有规划情景方案S1下,中国碳排放量降低10.15%,GDP年均增速下降0.39%;BP世界能源展望新动力情景方案S2下,碳排放量降低9.06%,GDP年均增速下降0.37%;2.0℃温控目标情景方案S3下,碳排放量降低14.17%,GDP年均增速下降0.70%;1.5℃温控目标情景方案S4下,碳排放量降低16.71%,GDP年均增速下降0.90%。4种模拟情景方案下受冲击的产业部门是煤炭、原油、成品油、建筑业、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化工行业;受益的产业部门是天然气、水电、核电、光伏发电、风电、轻工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时分别提出了实现2030年碳“双控”目标的能源结构调整方案以及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结构调整方案。并针对不稳定发电能源比重增大后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合理调节稳定能源与不稳定发电能源的比例关系;加大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加强蓄电池回收处理等。
- 周曙东雷会妨葛继红周力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基于垂直协作视角的农户清洁生产关键点研究——以生猪养殖业为例被引量:21
- 2014年
- 本文以山东、江苏、福建、江西、四川五省的648个养猪户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垂直协作下,农户的清洁生产关键点及其对农户绩效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垂直协作下,农户的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行为之间均交互影响;②在市场交易下,农户清洁生产关键点有3个:疾病防疫、粪便及病死猪处理、饲料及添加剂的购买和使用;在参与生产合同、合作社下,农户清洁生产有2个关键点:疾病防疫、粪便及病死猪处理;③在两种情况下,疾病防疫环节的清洁生产行为均与农户利润呈正相关;粪便及病死猪处理环节的清洁生产行为均与利润呈负相关;饲料及添加剂的购买和使用在市场交易下与农户利润呈负相关,但是在生产合同、合作社下与农户利润呈正相关。这一结论对于厘清农户清洁生产的关键防控点,有针对性的对农户生产环节进行管控和优化,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应瑞瑶薛荦绮周力
- 关键词:清洁生产结构方程模型生猪养殖
- 禽流感风险下中国家禽产业链的转型选择——以扬州立华模式为例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文基于扬州立华53家合作农户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及扬州立华所在高邮市的197个农户两年跟踪数据,分析了禽流感风险下"公司+农户"模式的应对策略、农户增收效应及龙头企业绩效。研究发现,尽管扬州立华"公司+农户"模式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但其签约养禽户劳均1.8万元/批的增收效应是建立在企业巨额亏损风险转移行为之上的。在禽流感持续风险下,"公司+农户"模式陷入"内卷化"困境。鉴于当前龙头企业横向市场力量不足以及纵向延伸资金约束较强的转型障碍,政府应通过财税政策、政策性金融以及产业链金融等措施予以支持和引导,当然,扶持龙头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的首要政策目标仍是扶持农户。
- 周力
- 关键词:禽流感专用性投资全产业链公司+农户
- 相对贫困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益贫性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益贫性衡量了贫困群体在经济增长中的受益程度。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收入效应)和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分配效应)这两种途径来减少贫困,而贫困群体具有弱质性,未必能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时发展。经济发展的益贫性越高,经济增长越有利于贫困群体,在既定的经济增长率下,贫困群体收入的改善程度就越高,经济发展模式就越包容。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图形法、假设检验法、指数法,在相对贫困视角下分析并检验了2010—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益贫性。研究发现,中国整体上实现了益贫式增长,但在细分的各阶段上,其益贫的程度略有不同。2010—2012、2012—2014年实现的是传统涓滴式发展,虽然贫困率降低了,但贫困群体收入的增长要慢于非贫困群体,经济增长更有利于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2014—2016年实现了高度益贫的发展,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最快,益贫性最高,不仅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减少了贫困,分配效应也进一步减少了贫困。2016—2018年也实现了益贫式增长,但益贫程度有所放缓。减贫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来实现,其减贫贡献度超过80%。2014年后分配效应在农村地区的减贫作用变大,收入分配状况明显改善。2012—2018年整体上实现了一阶相对益贫和二阶相对益贫,贫困群体的收入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 吕达奇周力
- 关键词:贫困分解经济增长
- 农地“三权分置”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的实证检验被引量:9
- 2023年
- 研究目的:探究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1)农地“三权分置”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且主要推动了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增加,非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无明显变化。(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三权分置”增强了村集体主体地位。一方面,村集体通过增加地力投资,获得新增土地的增值收益和集中统一流转的管理费;另一方面,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后,村庄能够吸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3)异质性分析表明,“三权分置”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作用对处于城郊的村庄、村干部受教育年限高的村庄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村庄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继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落实,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同时,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 周力刘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