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之旭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主题

  • 4篇树脂
  • 3篇光谱
  • 3篇光谱法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3篇红外光谱法
  • 2篇全氟磺酸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筛
  • 2篇常压
  • 2篇常压法
  • 1篇端基
  • 1篇酸性
  • 1篇全氟
  • 1篇全氟磺酸树脂
  • 1篇热塑性
  • 1篇热塑性树脂
  • 1篇热行为
  • 1篇热性质

机构

  • 7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8篇张之旭
  • 6篇饶国瑛
  • 1篇李成岳
  • 1篇段雪
  • 1篇饶国英
  • 1篇陈晓春

传媒

  • 4篇石油化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学院...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FTIR-TPD常压法研究吡啶在5A分子筛上的动态行为被引量:1
1994年
采用高纯N_2保护,利用FTIR-TPD技术研究吡啶在5A分子筛上的动态行为。试验结果表明:5A分子筛吸附吡啶后,其升温脱附分四个阶段进行。这四个阶段分别为痕量水;氢键吡啶:L酸共价键吡啶;B酸离子键吡啶的脱附过程。动力学数据处理结果:L酸中心和B酸中心吸附吡啶后的表观脱附活化能分别为37.2kJ/mol和70.2kJ/mol。
饶国瑛张之旭段雪
关键词:TPD常压5A分子筛吡啶分子筛
合成甲醇基元过程瞬态动力学的模型化(Ⅰ)——基元过程序列结构被引量:9
1999年
采用动态原位红外测试技术和TPD、TPSR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合成甲醇有关物种H_2、CO、CO_2和CH_3OH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吸附与反应特性,判识了反应过程中在催化剂活性表面上的吸附态中间物的类型。在实验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催化剂活性表面上可能的基元过程序列结构。
陈晓春张之旭饶国瑛李成岳
关键词:模型化甲醇合成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全氟羧酸甲酯树脂中酯端基的稳定性
1996年
本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全氟羧酸甲酯树脂中酯端基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全氟羧酸甲酯树脂中酯端基在相对湿度为65%以上时极易水解成羧端基,而在干燥条件下存放则较稳定。同时对其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饶国瑛张之旭李雁茹
红外光谱法研究吸附缓释型交联剂在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的动态行为
1994年
文中用红外光谱法研究5A分子筛吸附正丁胺后制成的缓释型交联剂应用在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分别进行了线性升温(6℃/min),固化和等温固化反应的研究,并与纯正丁胺-环氧树脂的固化的动态的数据作了比较,表明吸附缓释型交联剂用于树脂固化时显示出优良的特性.
饶国英张之旭庞松建
关键词:缓释型环氧树脂交联剂
FTIR-TPD常压法研究沸石分子筛的表面酸性被引量:1
1993年
采用高纯氮保护,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脱附(FTIR-TPD)代替传统的高真空法进行沸石分子筛表面酸性研究。其结果与传统的高真空法的文献值相符。吸附吡啶后的红外光谱证明在5A分子筛上同时存在B酸和L酸中心,而NaY型分子筛存在第三类酸中心。应用常压法进行FTIR-TPD研究时,应消除水对基线漂移的干扰,才能正确确定饱和吸附量时的吸光度值。
饶国瑛张之旭欧阳序辉
关键词:分子筛表面酸性
全氟磺酸、全氟羧酸膜中“晶点”的形成及其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用偏光显微镜、扫描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全氟磺酸和全氟羧酸膜中的“晶点”进行形貌研究发现,所谓“晶点”不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差别,羧酸“晶点”表面由一些颗粒状物组成,不耐电子轰击,产生放电现象。而磺酸“晶点”表面较密实,与周围膜有较明显边界,电子轰击时无放电现象,透射电镜的电子衍射图均呈弥散的德拜环。用红外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两种树脂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晶点”形成原因是树脂中不稳定羧端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缩聚而形成的。
饶国瑛张之旭张权
关键词:全氟磺酸离子膜晶点氯碱工业
原位动态红外光谱法研究热塑性树脂的热性质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原位动态红外光谱法研究全氟磺酸树脂和聚醚醚酮的热性质.实验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室温~400℃)全氟磺酸树脂的主链结构稳定而树脂分子中存在的不稳定端基(-COOH)则在升温过程中发生分解脱羧和交联反应.聚醚酸酮在室温~40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随温度升高,与结晶性质有关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由开始变化的温度存在差异可知,在聚醚醚酮树脂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晶形结构.
姚国瑛张之旭付民
关键词:热塑性树脂红外光谱法热性质
全氟磺酸树脂中不稳定端基的热行为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方法对全氟磺酸树脂中的不稳定端基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树脂中的不稳定羧端基受热分解是造成树脂热压成膜产品中存在气泡和“晶点”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不稳定羧端基热分解机理研究表明,树脂中不稳定羧端基受热时存在两种分解方式:即单纯脱羧放出CO2和交联脱羧放出CO2和水,前者结果使产品中存在气泡,后者则使膜中既存在气泡又产生交联点(晶点)。
饶国瑛张之旭
关键词:全氟磺酸树脂热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