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荣
- 作品数:77 被引量:186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台州沿海海域浮游动植物调查研究
- 2020年
- 依据近年来对台州沿海海域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从该海域浮游动植物的种类、优势度、丰度、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调查期间采集到浮游植物共3门21属39种,其中硅藻门18属36种,甲藻门2属2种,金藻门1属1种,大型浮游动物9类20种,浮游幼体6种,其中桡足类5种,水母类和毛颚动物各2种,糠虾类、磷虾类、端足类、涟虫类和软体动物各1种。
- 李子孟王姮张玉荣
- 关键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优势种
- 大小渔山岛及其周围岛屿植被资源现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大小渔山岛及其周围岛屿植被资源现状。[方法]采用样方法与路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小渔山岛等岛屿植被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海岛植被资源进行区系成分分析以及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海岛原生植被较少,植被类型多为原始次生或人工林野化形成。天然植被中的森林植被类型较少,而灌丛、草丛和滨海植被类型占优势。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海岛植物区系在区系地理、区系发生上与世界各地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联系,而且地理成分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结论]调查结果为海岛植被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冉丽红崔大练郭远明张玉荣
- 关键词:岛屿植被资源现状
-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揭示人工培育的铜藻幼苗对胁迫温度、光照和盐度的反应被引量:23
- 2009年
- 2008年以全人工条件下培育的铜藻Sargassum horneri幼苗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仪,通过测量经过暗适应后最大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量变化(Fv/Fm),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下铜藻幼苗光合作用的变化。数据表明,幼苗存活温度上限为28℃,最适生长温度为22~24℃。在消减的太阳光照射下,受胁迫的幼苗即时荧光产量(Fm′)最低降到0.4。随着光强降低,Fm′可恢复到初始值0.73;在室外太阳光直射下,胁迫幼苗的Fm′最低降到0.11,24h恢复后为0.5,叶片有萎焉现象。结果表明,铜藻幼苗易受高温、强光胁迫,最好进行遮光培育。9~60盐度的胁迫6h以内对幼苗的Fv/Fm影响不明显,淡水在1h内对铜藻的Fv/Fm无影响,可以将苗帘直接浸泡在淡水中以清除对低盐敏感的附生杂藻。
- 张玉荣刘峰单体锋逄少军
- 关键词:海藻养殖胁迫
- 东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14
- 2016年
- 依据2008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2009年冬季(2月)的现场调查结果,分析了东海区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个航次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1.33、0.93、1.61和0.65 mg/m3,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最大值均出现在0—10m水层,冬季最大值出现在底层。叶绿素a浓度远海年季变化较小,近岸区和垂直分布年季变化较大。四个航次初级生产力平均为375.03、414.37、245.45和102.60 mg/(m3 h),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均高于历史同期值。鱼外渔场的年平均初级生产力最大,海州湾渔场最小。通过分析叶绿素a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表明,叶绿素a与浮游植物显著正相关;春季和秋季的低温以及春季和夏季的低盐比较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活性磷酸盐可能是限制春季和秋季叶绿素a的重要因素。
- 张玉荣丁跃平李铁军薛彬郭远明
- 关键词: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环境因子
- 我国渔业污染损害赔补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被引量:1
- 2013年
- 对我国渔业污染损害赔补偿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建立一个完善的渔业污染损害赔补偿体系,以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李铁军郭远明丁跃平薛彬张玉荣
- 三门湾春季温排水增温效应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采用ECOMSED模式和2012年5月份现场温盐、潮流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对三门湾核电站冷却水排放所致海水增温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期工程建成后,三门湾海水增温范围主要出现在排水口附近,表层增温幅度最大,底层增温幅度最小,在月度时间内,表底层增温范围有大、小极值变化。在全部工程完成后,温排水量大幅提高,三门湾表层海水增温1℃的范围将稳定影响较大面积,4℃增温范围较小。在月度时间内,表底层增温范围大、小极值变化幅度也将增大。
- 丁跃平郭远明李铁军薛彬张玉荣
- 关键词:温排水增温效应数值模拟
- 大型海藻种质保存原理和方法
- 大型海藻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已经有对大型海藻的超低温成功保存的报道。传统保存技术主要以液体培养作为保存途径,手段单一,限制了保存的规模和效率,液体培养保存一般需要在半个月内更新一次培养液,工作量大,...
- 李大鹏张玉荣
- 关键词:存活率
- 文献传递
- SED型单波束测深仪在人工鱼礁选址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以2010年在舟山中街山列岛黄兴岛西侧海域进行的人工鱼礁选址工作为例,介绍了SED型单波束测深仪海上数据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详细探讨了数据校正的方法和效果。结果表明:(1)测深仪的数据经过奇异值校正和潮差校正数据更趋合理,校正后数据误差明显减低。(2)使用相对廉价的单波束测深仪,通过测线的加密以及连络线的合理布设,得到了较为理想的鱼礁靶区的水深资料,降低了选址初期的探测成本。
- 薛彬丁跃平郭远明李铁军张玉荣
- 关键词:人工鱼礁测深仪
- 温州瑞安市飞云江、鳌江口附近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与生产现状调查被引量:3
- 2012年
- 飞云江、鳌江属于浙江省八大江河之一,于温州市瑞安市境内入海。飞云江和鳌江江口(以下简称两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在渔业上属于传统浙南河口渔场的一部分。江口至大北列岛(北龙山)一带,沿岸滩涂发育,水浅,多在10m等深线内;北龙山至北麂列岛水深10~20m,北麂外水深大于20m。因此在该海域渔业生物的分布比较复杂,本调查侧重分布于10m等深线内侧海域。
- 张玉荣丁跃平郭远明李铁军薛彬鲍静姣
- 关键词:海洋渔业资源近海域北麂列岛
- 苯对海洋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 2020年
- 研究了苯对黄姑鱼、菲律宾蛤和脊尾白虾三种常见海洋经济生物的急性毒性。通过苯对海洋水生生物的毒性反应和急性毒性实验数据,通过统计24 h、48 h、72 h和96 h的死亡率(%)、半致死浓度(LC 50)和LC 50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苯对三种海洋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顺序依次为:脊尾白虾>黄姑鱼>菲律宾蛤。计算研究结果如下:苯对鱼类和贝类的毒性为低毒,苯对虾类的毒性为高毒。苯对三种海洋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顺序依次为:脊尾白虾>黄姑鱼>菲律宾蛤。
- 张玉荣李铁军
- 关键词:石化产业污染物海洋生物急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