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宝多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盘基网柄菌
  • 3篇固定化
  • 3篇固定化培养
  • 2篇微胶囊
  • 1篇循环流化床
  • 1篇藻酸钙
  • 1篇生物微胶囊
  • 1篇培养基
  • 1篇流化
  • 1篇流化床
  • 1篇海藻酸
  • 1篇海藻酸钙
  • 1篇合成培养基
  • 1篇发酵
  • 1篇发酵罐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徐宝多
  • 3篇卢英华
  • 2篇李清彪
  • 1篇黄霄红
  • 1篇陈祥仁
  • 1篇何宁
  • 1篇徐志南
  • 1篇王颖
  • 1篇陈杰

传媒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第二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胶囊固定化高密度培养重组盘基网柄菌
制备了液芯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钙(CMC-ALG)微胶囊,并以该微胶囊固定化培养重组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AX3-Lu8,考察了CMC、CaCl2 和海藻酸钠(SA)对盘基网柄菌...
徐宝多靳璐卢英华李清彪邓旭何宁
关键词:固定化培养盘基网柄菌海藻酸钙
文献传递
微胶囊固定化培养重组盘基网柄菌提高人类可溶性Fas配体的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首先研究了应用于液芯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钙(CMC-ALG)微胶囊制备中的各种化学组分对重组盘基网柄菌生长的影响,然后考察不同组分浓度制备而成的各种CMC-ALG微胶囊内重组盘基网柄菌的生长情况,从而得到较适的微胶囊制备的组分配比(CMC12g·L-1,SA8g·L-1,CaCl2100g·L-1)。结果表明,在以上较适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内重组盘基网柄菌的生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最大的细胞密度比游离培养时提高了4倍,达到了8.0×107mL-1;相应的人类可溶性Fas配体(FasL)的表达水平也提高了1.5倍,达到了315μg·L-1。最后,开展了微胶囊化重组盘基网柄菌的二次重复发酵FasL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二次重复批次培养,最大细胞密度可达到1.24×108mL-1,为游离培养的8~10倍,而且FasL的表达水平还能维持高水平(280μg·L-1),为游离培养时的2倍。
徐宝多徐志南何宁王颖陈杰李清彪卢英华
关键词:盘基网柄菌
发酵罐高密度培养盘基网柄菌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SIH合成培养基,在7L发酵罐培养盘基网柄菌.培养147h后,细胞密度达到4.0×10^7mL^-1,为在复杂培养基上所能达到的细胞密度的2~4倍.培养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量为6.7g/L,产氨浓度达0.88g/L.对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分析表明,赖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和苯丙氨酸消耗较快,显示SIH培养基的氨基酸成分还可进一步优化.采用基于Monod生长动力学的半经验模型可很好模拟细胞生长和底物消耗,并估计出动力学参数μmax=0.115h^-1,Nmax=6.0×10^7mL^-1.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合成培养基和为利用这一新型真核表达系统大规模生产重组异源蛋白奠定了基础.
陈祥仁黄霄红徐宝多卢英华
关键词:盘基网柄菌合成培养基发酵罐
微胶囊固定化培养重组盘基网柄菌生产人类可溶性Fas配体
本文以表达人类可溶性Fas配体的重组盘基网柄菌AX3—pLu8为研究对象,通过液芯羧甲基纤维素纳—海藻酸钙(CMC—ALG)生物微胶囊的固定化培养,提高其细胞密度,进而提高目标蛋白FasL的产量。分别采用了半自动装置和高...
徐宝多
关键词:盘基网柄菌循环流化床生物微胶囊固定化培养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