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旻斐 作品数:61 被引量:319 H指数:9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哲学宗教 更多>>
一种缩短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室等待时间的数字化平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缩短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室等待时间的数字化平台,包括手术室,所述手术室右方中间外壁位置处和后方中右侧外壁位置处设置有读卡器,所述手术室前方中右侧内壁位置处设置有读卡器,所述手术室右前方内壁位置处设置有总控台... 张茂 李强 徐善祥 赵小纲 杨旻斐 王理文献传递 杭州亚运会定点医院院内护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总结杭州亚运会医疗服务过程中院内的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以期为今后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定点医院院内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结果 杭州亚运会期间,我院亚运专区成功接诊患者235人次,其中急诊手术4人次,住院患者6人次,启动症候群护理保障团队5次,启动专项技术核心团队1次,患者急诊入院到手术最快为40 min,亚运保障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根据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保障任务,优化管理组织架构、多方位培训、多场景演练、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均会助力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陈芳 陈芳 杨旻斐 周诗博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 突发事件 亚运会 护理管理 急诊采血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践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急诊采血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方式在急诊患者安全采血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8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第4季度的患者设为实施前组(n=438),2022年第4季度的患者设为实施后组(n=436),实施前组采用常规采血流程管理,实施后组采用全流程采血信息化管理,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标本延时送检率、标本送检时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后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患者入抢救室时间至标本采集送出时间短于实施前组,标本延时送检率低于实施前组,标本签收至检验科出具报告时间短于实施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通过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检验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杨旻斐 姚晓月 张兰兰 吴爱娜 徐梦云 唐沪强 陈克清 金静芬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急诊 采血 护理安全 救护车车载无人机平台的研发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构建救护车车载无人机平台并验证其可行性,为区域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内容。方法研究于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在杭州进行,参与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急救中心,组建医工信多学科团队,充分讨论应用的场景和功能需求。然后组成工程技术团队,进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通过迅蚁云-无人机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模拟测试,选取浙大二院滨江院区与9个亚运会相关场地之间模拟9架/次飞行,并与救护车模拟(百度地图)行驶的距离及时间比较。最后选择上述地点之一和医院间进行多趟实际飞行测试,记录相应参数及安全性情况。结果救护车车载无人机平台由无人机、车顶机巢、云端控制平台、5G救护车四部分组成,能够承担救护车和医院之间急救物资和血液样本快速运送等任务。在软件模拟飞行测试中,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和时间分别为(9.24±5.99)km和(10.27±6.64)min,均小于救护车的行驶距离和时间(13.5±8.89)km(P<0.05)和(31±16.44)min(P<0.05)。在实际飞行测试中,无人机飞行距离和时间分别为(4.54±0.19)km和(5.04±0.21)min,均小于救护车行驶的距离和时间(5.70±0.17)km(P<0.05)和(18.64±0.67)min(P<0.05),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救护车车载无人机平台的性能和安全性较好,在快速转送标本和急救物资上较道路交通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魏金涛 李强 庾航 葛芳民 刘昭漪 杨旻斐 张军根 杨逢露 徐善祥 张茂关键词:救护车 转运 非急症老年患者急诊就诊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分析非急症老年患者急诊就诊现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20年34 133例就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为非急症患者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诊老年非急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29 206例(85.57%)老年患者为非急症患者,4 927例(14.43%)为急症患者。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科室为外科(OR=2.118)、骨科(OR=4.671)、五官科(OR=6.472)、其他科室(OR=11.914),入院途径为救护车转入(OR=0.115)或其他途径入院(OR=0.291),以及夏季就诊(OR=0.783)或秋季就诊(OR=0.568)为非急症老年患者急诊就诊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急症老年患者急诊就诊率较高,预检分诊人员在急诊拥堵及大量患者候诊情况下应关注步行来院、非内科就诊及夏季、秋季就诊的老年患者,可以尝试将其引导至门诊或其他诊疗场所就诊,以减轻急诊拥挤度。 姚晓月 杨旻斐 陈芳 张兰兰 沈卫娣 杨石磊关键词:急症护理 预检分诊 流行病学 急诊预检分诊黄区候诊病人转红区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黄区候诊病人转红区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检护士评估病人病情、早期介入干预、预防候诊病人病情变化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3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17例急诊预检分诊黄区候诊转红区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黄区候诊病人转红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了3 034例预检分诊黄区病人,其中转红区病人为217例,发生率为7.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性别、年龄、体温、心率、呼吸、收缩压、指脉氧饱和度(SpO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MEWS)评分、分诊科室、主诉累及系统、入院途径对急诊预检分诊黄区候诊病人转红区有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大、内科系统疾病、非步行入院、体温低是急诊预检分诊黄区病人转红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黄区候诊病人转红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病人性别、年龄、分诊科室、入院途径及体温。预检分诊护士在面对老年男性病人、就诊内科系统疾病、非步行入院、体温处于较低水平的病人时应提高警惕,加强巡视,及早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 陈鹏远 杨旻斐 姚晓月 张淑婉关键词:急诊 预检分诊 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万方、SinoMed、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结局指标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6月1日。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包括3687例ECPR患者。与非目标体温管理组比较,目标体温管理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结局(OR=1.37,95%CI 0.89~2.13,P=0.16)和出院生存率(OR=0.98,95%CI 0.82~1.15,P=0.77),且两组出血、下肢缺血、肾损伤和感染等ECMO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 0.91~1.68,P=0.17)。结论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的神经结局和出院生存率无显著改善作用,但不会加重ECMO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王海珍 程鹏飞 郭璐瑶 王美玲 许赫 顾培培 吴金晶 杨旻斐关键词:生存率 HIT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在智慧化急诊预检分诊的应用 被引量:9 2023年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与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智慧医疗已逐渐渗透到各医疗领域,健康信息技术(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T)以提高医疗卫生质量、安全和效率为目标,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方面[1-2]。AI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急诊医护人员人为错误及患者诊治时间和运作成本,提高医疗救治效率及对危重症患者的识别[3]。 王钰炜 刘亚洁 陈晨 周帅帅 王飒 杨旻斐 武作家 金静芬关键词:危重症患者 智慧化 人工智能 非心脏骤停急诊患者骨髓腔输液疼痛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对非心脏骤停急诊患者在骨髓腔输液过程中疼痛的观察,了解其疼痛现状,为进一步探究骨髓腔输液患者疼痛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23例非心脏骤停骨髓腔输液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并分析其在穿刺、冲管、输液三个不同阶段疼痛的变化规律、严重程度。结果123例非心脏骤停急诊患者行骨髓腔穿刺,①穿刺阶段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74例(60.16%),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49例(39.84%);②冲管及开始输液阶段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12例(9.76%),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111例(90.24%);③输液15 min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56例(45.53%),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67例(54.47%);④输液30 min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43例(47.25%),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48例(52.75%);⑤输液60 min无痛或轻度疼痛者有50例(68.49%),中度或重度疼痛者有23例(31.51%)。⑥单因素分析中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既往用药史、BMI、是否存在创面、是否使用镇痛药物是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患者疼痛普遍存在,呈规律性变化,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宜采取个性化镇痛方案。 詹玥 杨旻斐 姚晓月 徐钰威 金静芬关键词:骨髓腔 输液 疼痛 急性脑梗死30例用爱通立溶栓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8 2013年 总结30例急性脑梗死应用爱通立溶栓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建立2条静脉通路,溶栓时注意监测和控制血压,重视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监护,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溶栓成功率。 王萍 杨旻斐 陈水红关键词:脑梗死 溶栓 爱通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