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 作品数:30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2007年
-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确保城镇低收入家庭达到联合国《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住区的宣前中所提出的“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现象,导致部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无力拥有适当的住房。这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不一致,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 杨林
- 关键词:住房保障制度城镇低收入家庭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收入分配差距人类住区
- 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思考
- 2017年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以供借鉴。
- 杨林
- 关键词: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经济
- 中国西南五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进程整体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化水平由10.64%上升为56.1%,提高了45.46个百分点。但是从全国各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中国西南五省(区、市)为视角,分析西南五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现状、城市化滞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南五省(区、市)提高城市化的路径。
- 杨林
-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
- 中国高速铁路产业国际化发展方向的经济学思考——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中国铁路作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其发展前景是影响着中国海外市场经济的重大因素。文章首先概述"一带一路"政策的内涵、高速铁路的特征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与高铁国际化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机遇,并分别从中国的自身因素、出口对象国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中国高铁走出去将会面临的风险,文章最后促进我国高铁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杨林
- 关键词:中国高铁
- 国内数字化作品版权保护的研究态势——基于文献计量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996年至2011年的数字化作品版权保护论文进行研究,分析了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分布、基金分布、高影响力论文等,利用文献可视化工具画图探讨了我国数字化作品版权保护的研究热点,并得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 杨红岗苏楠吴银雪杨林
- 关键词:版权保护知识图谱
-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共享模式”理论思考被引量:1
- 2017年
-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经济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特权观念,为促进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文章在分析共享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它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
- 杨林
- 关键词: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
-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计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以2002~2011年间国家社科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立项课题为统计对象,对立项的时间分布、项目类别、立项单位、所属系统、项目负责人等进行计量分析,找出该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单位和个人,揭示学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杨林
-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
- 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2006年
- 四川省的经济特点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丰富,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因此,在四川省应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本文分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和四川省的省情特点,从七个方面论述四川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促进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 杨继瑞杨林
-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财富创造
- 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被引量:12
- 2013年
-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 何雄浪胡运禄杨林
- 关键词:要素禀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 分层次制定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被引量:39
- 2004年
- 在介绍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关于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可根据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对信息利用的目的和能力不同分层次划分,并提出了信息素质划分的依据和四个层次:基本信息素质、研究型信息素质、专业型信息素质、教育型信息素质,针对每一层次给出各自的定义、特点和评价标准。
- 杨林李秉严
-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