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
- 作品数:22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易感因素、细菌耐药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NICU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62例患儿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5%(62/3024),早产儿占80.64%,平均发病时间为住院(13.7±5.2)d。发病高危因素为早产低体重、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营养及住院时间长。常见临床表现为拒奶、发热、呼吸窘迫、腹胀、黄疸、休克、出血倾向。预后不良率为40.32%(死亡17例,放弃8例)。细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78.6%~100%,明显高于对碳青霉烯、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P<0.00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NICU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一旦发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 丁晓春汪清陈小倩肖志辉冯星
-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2例报告
- 2007年
- 丁晓春汪清朱雪萍严文华
- 关键词:高脂蛋白血症原发性胆固醇升高药物治疗低脂饮食
- 早期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qirway pressure,nCPAP)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dyndr...
- 朱莹雯丁晓春朱雪萍汪清
- 关键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重儿
- 新生儿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住院治疗的NLE 19例患儿临床特点、治疗、出院转归及远期预后。结果 19例中男10例,女9例;心脏系统受累14例,血液系统损害13例,肝功能损害5例,皮肤损害4例,神经系统症状2例,单症状5例,多症状14例。18例抗SSA 或SSB抗体阳性,1例仅抗核抗体及抗U1RNP抗体阳性。母亲产前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干燥综合征2例,血小板减少1例,无病史10例。4例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人免疫球蛋白治疗,9例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1例保肝,1例未治疗,均未安装起搏器。随访至2022年8月31日,除失访4例外,1例患白癜风,1例运动发育落后,2例仍有血小板低下,无出血表现,其余患儿与正常儿童无异。结论 NLE大部分症状经治疗或观察可缓解,无严重不良预后,少数患儿症状可持续数年,部分患儿可再发免疫性疾病,无症状孕母亦可引起NLE,且产后有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因此需加强产检及母婴随访。
- 周美娟李洪汪清
- 关键词:红斑狼疮临床症状新生儿
-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儿童IgA肾病中的意义
-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儿童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2-2010年在本院住院的IgA肾病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探讨IgA肾病患儿的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其他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98例符合IgA...
- 李艳红汪清李晓忠
- 关键词:肾小管间质损害IGA
-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一例被引量:4
- 2007年
-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以有机酸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967年,首次由Oberholzer和stokke报道。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及酸碱平衡紊乱、多脏器功能损伤等,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重型患者病死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其病因、诊断、治疗与遗传学机制逐步明确,以及先进的检测手段如质谱分析技术的普及,本症的流行病学资料亦不断更新。据报道日本发病率为2/16246,美国发病率为1/29000,加拿大为1/61000,我国尚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2005年12月7日,我院收治了1例,报道如下。
- 姚岭松肖志辉汪清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隐性遗传性疾病多脏器功能损伤酸碱平衡紊乱
- 儿童Kasabach-Merritt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儿童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苏大附儿院1例和全国其他地区9例有详细资料的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其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多生后或生后不久即发病,血管瘤进行性长大伴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血管瘤位于体表者容易诊断,生长在内脏和腹膜后者确诊困难。现在常采用药物和外科治疗。结论本病临床罕见,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 汪清冯星
- 关键词:血管瘤血小板减少
- 新生儿凝血因子V缺乏一例被引量:3
- 2010年
- 患儿,女,从新生儿期因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反复3次在我院住院,最后诊断先天性凝血因子V缺乏,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失血性贫血,于生后77d因严重颅内出血死亡。先天性凝血因子V缺乏临床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 汪清丁晓春肖志辉
- 关键词:新生儿期颅内出血头颅血肿失血性贫血出血死亡先天性
- 新生儿呼吸窘迫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收治的所有出生后7 d内需要接受插管机械通气或经鼻气道正压通气≥24 h的新生儿38例为病例组,同期入院的未发生呼吸窘迫的新生儿6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低Apgar评分、高SNAP评分、低白蛋白血症、低球蛋白血症及高糖血症等与新生儿呼吸窘迫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NAP评分(OR=1.25)、低白蛋白血症(OR=0.77)和高糖血症(OR=1.66)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的高危因素(均P<0.01)。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与高SNAP评分、低白蛋白血症和高糖血症等多因素有关,对这些高危因素的早期干预与治疗有助于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
- 汪清严洁李艳红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高危因素低白蛋白血症高糖血症
-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IGF-1的抗凋亡作用被引量:2
- 2005年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多肽,参与多种生理功能,是机体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其结构与胰岛素前体有高度同源性,且可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因而称之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是一含有70多个氨基酸的碱性肽,可介导生长激素对机体的促生长作用,IGF-1主要与细胞膜上的IGF受体相作用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IGF-1在脑组织中存在,是生后脑发育所必需的生长调节因子[1].
- 汪清姚裕家
- 关键词:IGF-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抗凋亡作用组织细胞增殖胰岛素受体促生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