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蕾
-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艾纳香属药用植物的化学分类学
- 2016年
- 艾纳香作为传统的民族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在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流传甚广,其具有抗炎、杀菌等功效。据记载艾纳香属中有10到15个种可以入药,为了加强对其合理的使用,了解10种艾纳香属药用植物中的共有或特征性化学成分与植物类群间的关系,探讨其演化规律,该文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分别以甲醇为提取液,二氯甲烷∶丙酮=(12∶1)为展开剂和乙酸乙酯为提取液,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3∶1∶0.5)为展开剂进行成分展开,进行了初步的化学分类研究,并以TLC图谱中斑点的Rf值为依据,采用SPSS系统进行聚类分析。TLC结果表明:10种艾纳香属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较多且存在差异,薄层色谱图(甲醇提取物)中Rf=0.4处斑点出现较为集中,其中以艾纳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较多,推测艾纳香属药用植物中的基源物种。且部分样品在此色谱条件下显现出易于识别的特征性斑点,可用于艾纳香品种的鉴识。该研究初步确定了这几种艾纳香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为寻找到艾纳香的药用替代品及后续艾纳香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丁健庞玉新袁蕾张影波孙懂华赵致
- 关键词:化学分类学聚类分析SPSS
- 药物治疗烧烫伤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3年
- 烧烫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伤害之一,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较多,但疗效差异较大。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发现药物治疗烧烫伤过程中对免疫系统、细胞因子、酶等均有影响,现对药物治疗烧烫伤的机理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范佐旺庞玉新杨全王丹胡璇胡璇
- 关键词:烧烫伤药物
- 艾纳香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考察艾纳香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及美白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水,50%乙醇及95%乙醇3种不同极性溶剂分别回流提取艾纳香的功能叶、嫩叶、嫩茎;运用DPPH,ABTS,FRAP法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试验分别比较各部分提取物的相关活性。结果:艾纳香功能叶、嫩叶、嫩茎的95%乙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大于其他溶剂提取物,依次为95.38%,91.32%,92.49%;ABTS,FRAP法及酪氨酸酶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艾纳香功能叶和嫩叶的50%乙醇和95%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活性,当各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 500 mg·L-1时,艾纳香功能叶的水,50%乙醇和95%乙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6.54%,82.48%,67.46%,嫩叶的3种提取物分别为34.15%,95.39%,59.59%,嫩茎的3种提取物分别为52.05%,39.35%,38.77%。功能叶的水,50%乙醇及95%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4.24%,32.79%,37.97%;嫩叶不同提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27.12%,36.53%,34.19%,嫩茎的则依次为31.36%,26.22%,24.00%。结论:艾纳香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其中功能叶和嫩叶为其主要活性部位。
- 庞玉新袁蕾王中洋胡璇孙懂华杨全
- 关键词:艾纳香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
- GC法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5个主要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β-蒎烯、芳樟醇、樟脑、L-龙脑、β-石竹烯5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保持2 min,以5℃·min-1升温至最终温度150℃,保持2min),FID检测器温度240℃,进样口温度24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6.5 m L·min-1,进样量0.6μL,进样分流比19∶1。结果:β-蒎烯、芳樟醇、樟脑、L-龙脑、β-石竹烯质量浓度分别在0.062 7∽0.940 8 mg·m L-1(r=0.999 9)、0.031 4∽0.470 4mg·m L-1(r=0.999 9)、0.141 8∽2.127 2 mg·m L-1(r=0.999 9)、0.329 7∽4.946 0 mg·m L-1(r=0.999 9)、0.178 8∽1.788 7mg·m L-1(r=0.999 9)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5%,99.7%,99.9%,99.7%,100.1%;各批次艾纳香油中β-蒎烯、芳樟醇、樟脑、L-龙脑、β-石竹烯5个主要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7.3∽56.5、16.1∽23.0、83.6∽186.7、192.3∽255.3和82.8∽185.1 mg·g-1。结论:该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分离度良好,分析时间短,可用于艾纳香油的多成分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 吴丽芬庞玉新杨全袁蕾张影波李海艳
- 关键词:Β-蒎烯芳樟醇樟脑气相色谱法
- 外源镁对冬季迟缓期的艾纳香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考察外源镁对冬季生长迟缓期的艾纳香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试验材料,以七水合硫酸镁提供镁元素,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进行3次施肥,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采用UV测定艾纳香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00 nm。采用GC测定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含量,程序升温(起始温度80℃,保持2 min;以5℃·min-1升温至100℃,继以20℃·min-1升温至200℃),进样口温度220℃,FID检测器温度240℃,进样量0.6μL,分流比9∶1。结果:外源镁提高了冬季生长迟缓期的艾纳香的生长指标,极显著提高了地径、叶长和叶宽,显著增加了艾纳香叶、茎和根的生物量。10 g·L-1镁处理的艾纳香叶片和茎生物量分别为226.47,140.40 g,依次为空白组(CK)叶片(22.45 g)和茎(26.57 g)生物量的10.09,5.28倍;15 g·L-1镁处理下的艾纳香叶片和茎生物量分别为244.88,146.02 g。外源镁对艾纳香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l-龙脑质量分数提高无促进作用或影响不显著,但增加了二者质量的积累,10,15 g·L-1镁处理下的l-龙脑质量分别是CK的8.5,10.0倍。结论:在冬季生长迟缓期施加镁,可促进艾纳香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显著提高其总黄酮和l-龙脑的质量。
- 王丹范佐旺庞玉新胡璇袁蕾李小婷马青松孙懂华于福来
- 关键词:镁艾纳香生物量
- DA-6对冬季迟缓期的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DA-6对冬季迟缓期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进行3次喷施DA-6。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以及叶干重。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GC法测定艾纳香叶片总黄酮和l-龙脑的相对含量,并计算绝对含量。结果:DA-6显著促进艾纳香生长,增加叶干重,其中10 mg·L-1DA-6作用的效果最显著。DA-6抑制了艾纳香叶片中总黄酮和l-龙脑相对含量的积累。CK处理组总黄酮和l-龙脑相对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00 mg·L-1DA-6处理组77.78%和96.49%。DA-6显著提高了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10 mg·L-1DA-6处理组艾纳香叶片中总黄酮和l-龙脑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是CK处理组的2.33倍和3.33倍。结论:因此,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施加DA-6可以促进艾纳香生长和叶干重的增加,提高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
- 王丹马青松范佐旺李小婷宛骏袁蕾陈晓鹭邹纯礼庞玉新
- 关键词:DA-6艾纳香总黄酮
- 艾纳香不同部位多酚和黄酮类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以海南产艾纳香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艾纳香不同部位总黄酮、多酚的含量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艾纳香不同部位提取液均有抗氧化活性,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明显量效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酚和总黄酮对艾纳香抗氧化活性均有较大贡献,多酚和总黄酮是艾纳香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其中艾纳香功能叶和嫩叶为其主要活性部位。
- 韦睿斌杨全庞玉新袁蕾张影波王中洋孙懂华
- 关键词:艾纳香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
- 中药冰片资源及生产加工现状被引量:12
- 2014年
- 冰片为我国重要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常作为"药引"广泛应用于大量中成药。目前市场仍供不应求,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作者就冰片的来源及其植物资源分布、加工技术、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进行综述,为冰片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王中洋庞玉新杨全袁蕾于福来吴丽芬
- 关键词:冰片
- 柑橘属植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柑橘属(Citrus Linnaeus)植物化学成分类型多样,所含黄酮类、酚酸类、多糖类、挥发油类以及类胡萝卜素类等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目前,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柑橘属植物抗氧化活性物质及其机理、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吴丽芬庞玉新杨全袁蕾韦睿斌
-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物质抗氧化机理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艾粉中樟脑、异龙脑、L-龙脑、β-石竹烯和花椒油素的含量及其聚类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艾粉中樟脑、异龙脑、L-龙脑、β-石竹烯和花椒油素5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含量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采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升温程序90℃保持2 min,以4℃·min-1升温至100℃,以20℃·min-1快速升温至160℃,保持6 min;FID检测器温度240℃;进样口温度240℃;载气高纯氮气,流速3.0 m L·min-1;进样分流比50∶1;进样量0.5μL。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樟脑、异龙脑、L-龙脑、β-石竹烯和花椒油素分别在0.02~0.32(r=1.000 0),0.01~0.08(r=1.000 0),0.20~7.95(r=1.000 0),0.01~0.40(r=1.000 0),0.08~0.67mg·m L-1(r=0.999 8)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1.04%(RSD 1.04%),99.08%(RSD 1.50%),98.76%(RSD 1.67%),99.85%(RSD 1.97%),97.74%(RSD 1.65%),采用聚类分析能将24批样品按照5个成分的含量聚为3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为艾粉的多成分测定及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吴丽芬杨全庞玉新袁蕾胡璇邹纯礼
- 关键词:艾粉樟脑异龙脑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