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花
- 作品数:2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朱子语类》副词“没”的功能分析
- 2012年
- 否定副词"没"已于九世纪中期始见,至南宋《朱子语类》已出现180例,它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导致了汉语否定词词义系统的调整。通过对"没"使用情况的定量统计分析,研究其语法功能、语用功能及与"无"、"不"的同存情况。
- 郑淑花
- 关键词:语法功能语用功能
- 汉语人名用字的统计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统计7万余个人名运用的字种数、频率及字调分布,分析可知人名命名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性、相对的性别区别性、较为稳定的时代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等特性,并分析了人名用字"华"字高频率使用的原因。
- 郑淑花
- 关键词:字种音乐性
- 《朱子语类》被字句的衍变被引量:1
- 2012年
- "被"字句大约萌芽于战国末期,唐宋以后逐渐成为汉语被动式的主要形式,其数量发展速度快,类型更为复杂。穷尽性检索分析《朱子语类》的"被"字句,证以CCL语料库检索系统语料,总结《语类》"被"字句的类型与特点,以管窥宋代"被"字句的发展和衍变。
- 郑淑花
- 关键词:被字句衍变
- 校园流行语语义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校园流行语语义是动态的言语义,具有隐秘性,色彩义浓郁,联想义丰富。
- 郑淑花
- 关键词:色彩义联想义
- 高校校报提升服务功能的途径被引量:2
- 2016年
- 高校校报发展受到自身机制、读者和新媒体的严峻挑战,其现状与政策赋予它的地位极不相称。在全媒体时代下,提升服务功能是高校校报发展之本。高校校报应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不断提升舆论导向、新闻、资讯和情感等服务功能,提高报纸的导向性、可读性、实用性、情感性,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 郑淑花
- 关键词:高校校报
- 《朱子语类》助词“将”结构及功能研究
- 2013年
- 《朱子语类》中助词"将"的用例,其结构共9类,以"动语+将+趋向补语"为最,出现了"动+将+处所补语+趋向补语""动+宾语+将+趋向补语""不+将+动+宾语(趋向补语)"等结构。其属性问题学界有词缀说、介词说和助词说,文章将其定性为助词,语法功能相当于现代汉语"着""了""过"。
- 郑淑花
- 关键词:助词语法功能
- 《朱子语类》“把V”格式研究——兼论“把V”的演化与机制
- 2014年
- 《朱子语类》中"把V"共存三类格式:"把1V1"、"把2……V2"、"把3……V3";宋后前两类格式渐趋退出使用舞台,而"把3……V3"格式却获得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使用,完成了由词汇单位至句法单位的演化。其演化机制是"把"语义的虚化,促使"把V"内部关系的松动,且因V的泛化、双音节化及其处置义的强化,处置对象成分插入的自由度加强。
- 郑淑花
- “恁”的演变及属性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恁"的演变历经四个阶段:先秦至隋唐的出现阶段,唐宋的发展阶段,元明清的萎缩阶段,现当代的转变期。每经历一个阶段,其用法、语法功能及构词能力等都有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内因是汉语词义系统的内部调整,外因是唐宋政治经济文化逐步开放化后雅俗文化的融合。"恁"的属性应分时段界定,白话文运动之前是普通词,之后由于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其转变为方言词。
- 郑淑花
- 关键词:诱因
- 《朱子语类》“多少”量性的研究
- 2013年
- 文章详尽地统计《朱子语类》中"多少"的语义,分析其客观量和主观量的分布及表现特征,并对其语义及量性演化关系进行阐释。
- 郑淑花
- 关键词:主观量语义演变
- 朱熹的“言意观”及其语言学价值
- 2023年
- 言意问题和“言意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先秦时期,诸子对此问题已经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初步构建起言意观的基本框架和“言意之辨”的核心议题,即语言能否完全表意和语言能否表达形而上的“道”,并形成了“言尽意”“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三个学派。儒、墨、法、名家肯定言能达意、言能尽意,表现出一种“言尽意”论的倾向。如孔子“言以足志,文以足言”^(①)、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②)、荀子“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③)、墨子“以辞抒意”^(④)、韩非子“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⑤)、公孙龙子“夫名,实谓也”^(⑥)等言论,都认同语言的工具性和言意的一致性。
- 郑淑花
- 关键词:中国古代思想史言意之辨言尽意言意观得意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