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姿含

作品数:13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小板
  • 5篇抗体
  • 4篇血小板抗体
  • 4篇输注
  • 3篇阳性
  • 3篇阳性患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小板配型
  • 2篇血小板输注
  • 2篇血小板输注无...
  • 2篇血型
  • 2篇再认
  • 2篇溶血
  • 2篇事件相关电位
  • 2篇输注无效
  • 2篇配血
  • 2篇腔隙
  • 2篇腔隙性
  • 2篇腔隙性脑梗死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深圳市计划生...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长春博迅生物...

作者

  • 13篇霍姿含
  • 10篇刘冰
  • 6篇孙长杰
  • 1篇刘世文
  • 1篇何胜昔
  • 1篇任丽娟
  • 1篇叶玉琴
  • 1篇朱丹
  • 1篇刘盼
  • 1篇王震
  • 1篇郭莹莹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配型及输注的效果分析
霍姿含刘冰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型结果分析及疗效对比
目的 为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症(PTR)的发生,选择80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交叉配型试验并选择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对配型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并观察血小板输注后24h CCI,判断输注疗效。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血...
霍姿含孙长杰刘冰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无效
单采自体红细胞在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贮存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术前采集患者的血液,并将血液预存起来,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以满足输血需求的一种输血疗法。自体血的采集使骨髓细胞增生加速,刺激造血功能,提高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及经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
孙长杰霍姿含刘冰
关键词:贮存式自体输血红细胞骨关节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是指患者患者至少连续2次输注足量同型血小板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CCI和PPR未能达标等情况。特别是对于血液病及肿瘤患者,输血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霍姿含孙长杰刘冰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性抗体临床出血TRANSFUSION血型血清学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实验室诊断及输血1例被引量:2
2015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危象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计数0.63×1012,血红蛋白26g/L,需输血治疗。对其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检发现患者红细胞直抗阳性,且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无同种抗体)。经进一步实验确定血型后采用卡式法配血共计1 200 ml同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后未发生输血反应。抗A抗B试剂、ABO反定型试剂、筛检细胞、
霍姿含孙长杰刘冰孔维臣
关键词:同种抗体反定型抗人球蛋白正定型配血
综合康复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1年
腓总神经麻痹(common peroneal nerve palsy)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单神经病,多由压迫、牵拉摩擦、外伤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足和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并内翻,足跟行走不能,伴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的一组症状和体征。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在腓骨颈外侧,腓总神经位置表浅,与周围组织相对固定,神经束较粗大,加之神经周围又有坚硬的骨性组织等原因,常易受到损伤。本研究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霍姿含朱丹任丽娟叶玉琴刘盼
关键词:腓总神经麻痹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坐骨神经
补体C_3d对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的影响及处理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交叉配血试验中使用不同抗人球蛋白试剂结果不一致的因素,为临床出现抗人球蛋白法疑难配血提供借鉴及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广谱及单特异性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应用不同抗人球蛋白试剂进行试管法复查,其中交叉配血试验将患者血清56℃30min处理后再进行卡式法及试管法验证。结果:2例患者样本均为使用单特异性抗-IgG试剂配血相合,使用广谱及抗-C_3d试剂配血不合。且患者血清经56℃30min处理后使用不同试剂均配血相合。结论:结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证实2例样本均是由血清中补体C_3d成分对使用广谱试剂的抗人球蛋白配血试验造成干扰,可给予单特异性抗-IgG试剂下配血相合血液输注,以改善其贫血症状。
孙长杰霍姿含刘冰李凌波
关键词:补体交叉配血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图片再认的事件相关电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记忆功能受损的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方法:LI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进行图片再认测验,同时记录脑电图,离线处理后对两组被试者所诱发的ERP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LI组图片再认的反应时间为746.79±62.07ms,对照组为642.47±53.91ms,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I组图片再认的正确率为70.53%±15.32%,对照组为79.29%±11.0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I组所诱发的额区N300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01)。结论:LI患者存在记忆受损,再认能力下降。ERP可作为早期评价LI患者记忆功能的辅助工具。
霍姿含何胜昔冉春风张辉顺陈炜刘世文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记忆障碍再认事件相关电位
1350例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的血清学检测分析被引量:50
2016年
目的:探讨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及其溶血三项试验在H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临床送检的O型或Rh阴性的产妇脐带血标本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液标本用微柱凝胶检测卡进行溶血三项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 350例标本中,母婴血型不合者占918例,确诊为HDN的有569例,阳性率为62.0%。569例HDN三项试验结果为:直抗试验阳性率为27.9%(159/569),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为86.5%(492/569),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其中直抗阴性+游离阳性+释放阳性的组合与其他各组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918例血型不合标本中,ABO HDN阳性率为73.8%(551/747),Rh HDN阳性率为10.5%(18/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47例ABO血型不合标本中,A型阳性率为80.0%(280/350),B型阳性率为68.3%(271/3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71例Rh血型不合标本中,Rh D阳性率为17.7%(14/79),Rh E阳性率为6.8%(4/59),Rh C阳性率为0(0/3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HDN最有力的证据。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HDN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不合,A型血患儿发生HDN的概率明显高于B型血患儿,Rh D不合引起的HDN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 E和Rh C。
郭莹莹霍姿含王震刘冰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
血栓弹力图和比浊法检测脑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比较血栓弹力图(TEG)与比浊法(LTA)在脑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的相关程度和对出血事件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19年1—5月期间神经肿瘤科脑肿瘤手术患者84例,对血栓弹力图的MA值与ADP诱导的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这2种方法检测结果与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MA值与血小板计数有相关性(r=0.344 2,P<0.05),MA值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具有相关性(r=0.268 8,P<0.05),血小板计数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具有相关性(r=0.261 4,P<0.05)。预测出血事件敏感性方面,采用TEG法检测出MA值<60的患者16例(19%,16/84),LTA法检测出血小板聚集率<55%的患者31例(36.9%,31/84)(χ~2=8.333,P<0.05)。MA值对输注量的ROC曲线,cutoff=65.5,曲线下面积0.599 3,P>0.05。ADP对输注量ROC曲线cutoff=52.2,曲线下面积0.728 1,P<0.05。结论 TEG与比浊法在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方面各有优势,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TEG作为1种准确性较高的血小板功能即时检测方法,更适用于急诊手术等需要紧急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情况。
霍姿含郭莹莹刘冰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