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瑛

作品数:52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脱氧
  • 24篇脱氧葡萄糖
  • 18篇肿瘤
  • 14篇发射型计算机
  • 14篇氟脱氧葡萄糖
  • 13篇PET/C
  • 13篇PET/CT
  • 12篇正电子
  • 12篇正电子发射
  • 11篇显像
  • 11篇PET-CT
  • 10篇体层摄影
  • 10篇体层摄影术
  • 8篇淋巴
  • 6篇结节
  • 6篇放疗
  • 6篇肺结节
  • 6篇FDG
  • 5篇断层显像
  • 5篇淋巴瘤

机构

  • 3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3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2篇刘瑛
  • 49篇吴宁
  • 37篇张雯杰
  • 35篇郑容
  • 30篇梁颖
  • 21篇李小萌
  • 19篇赵平
  • 14篇方艳
  • 10篇张瀚
  • 10篇李蒙
  • 7篇李晔雄
  • 5篇王绿化
  • 4篇李静
  • 3篇赵世俊
  • 3篇林琳
  • 3篇肖泽芬
  • 2篇吴令英
  • 2篇冯勤付
  • 2篇耿建华
  • 2篇周宗玫

传媒

  • 11篇癌症进展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华放射肿瘤...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四届全国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分期的价值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PET/CT与增强CT(CECT)对胰腺癌T和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PET/CT对胰腺癌治疗前M分期的影响以及最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或临床、影像学随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46例,术前全部患者接受PET/CT检查,43例并接受CECT检查,中位间隔时间为6天;对接受手术切除或探查的19例患者以手术所见为参照,比较PET/CT与CECT检查对胰腺癌T和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19例胰腺癌患者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血管粘连或侵犯周围血管/器官,术前CECT明确诊断17例(17/18,94.44%),PET/CT明确诊断3例(3/19,15.79%),CECT对T分期的准确率高于PET/CT。对于N分期,CECT和PET/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67%(8/12)、100%(7/7)、78.95%(15/19)和75.00%(9/12)、100%(7/7)和84.21%(16/19),二者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46例胰腺癌患者中,PET/CT发现28例血行转移及远隔淋巴结转移,常规影像学分期检出其中的15例。PET/CT明确诊断了5例CT不能肯定的肝脏病灶,并发现2例患者同时存在第二原发癌;ROC曲线分析表明,SUVmax越高,发生血行转移的可能越大,其曲线下面积为0.68,诊断界值为4.80。结论 PET/CT对胰腺癌T分期的准确率远低于CECT;PET/CT和CECT对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相似;PET/CT对M分期和远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并可同时发现第二原发癌灶,SUVmax越高,发生血行转移的可能越大。
张雯杰吴宁周纯武郑容刘瑛梁颖赵平
关键词: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肿瘤分期
^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154例患者因肺部结节就诊而接受PET/CT检查,其中123例接受双时相PET/CT显像,全部患者先后接受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共发现171个结节。比较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PET/CT、胸部屏气螺旋CT以及采用SUVmax≥2.50作为恶性结节诊断阈值四种方法对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所有结果经过组织学、诊断性治疗或临床随诊证实。结果118个恶性结节SUVmax常规为4.51±3.06,53个良性结节SUVmax常规为2.07±1.30。四种方法中,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恶性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95.80%、81.10%、91.20%、0.77。结论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肺结节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刘瑛吴宁郑容梁颖张雯杰李蒙赵平
关键词:肿瘤分期18F氟脱氧葡萄糖标准摄取值
肺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二例
2002年
刘瑛吴宁
关键词:CT病例报告
CT三维体积测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一直是胸部CT最富挑战性的难题。良、恶性SPN的诊断与病人的临床处理紧密相关。结节越小,特征性影像形态学表现越不典型,而经皮肺穿刺活检、正电子体层发射(PET)和增强动态CT 扫描对小于1cm...
吴宁刘瑛
关键词:体积测量孤立性肺结节
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分析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 ,了解其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或临床随诊证实的 11例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9例 ,霍奇金淋巴瘤 (HD) 2例。 9例行CT增强扫描 ,2例行CT平扫。结果  1例为单块肌肉受累 ,其余 10例均为多处肌肉同时受累 ,其中 8例为多处相连肌肉受累 ,2例为多处不相连肌肉受累。受累部位 :髂腰肌 7例 ,腰大肌 5例 ,髂肌 4例 ,腰方肌、闭孔内肌、腹壁肌肉各 3例 ,肋间肌、背阔肌、梨状肌、臀肌各 2例 ,胸肌、胸锁乳突肌各 1例。病变形态 :肌肉弥漫增大 11例 ,肿块、多个结节融合各 1例。平扫 2例 ,病变密度与正常肌肉相似 ,1例均匀 ,另 1例不均匀 ,内部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 9例 ,病变密度等于正常肌肉 7例 ,轻度高于正常肌肉 3例 ,明显高于正常肌肉 1例 ;密度均匀 4例 ,不均匀 6例 ;病变内部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 6例 ,点状钙化 1例。结论 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多为肌肉弥漫增大 ,常多处肌肉同时受累。平扫密度与正常肌肉相似 ,增强扫描可等于。
刘瑛吴宁石木兰
关键词:CT表现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复发性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前^(18)F-FDG PET-CT对治疗决策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18)F-FDG PET)-CT对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治疗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在行IMRT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在3周之内行CT或MR等常规影像学检查,分别根据常规影像(CI)及^(18)F-FDG PET-CT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靶区,对比二者的体积差异。结果:在36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复发宫颈癌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1%,100%和97.2%。^(18)F-FDG PET-CT改变了61.1%(22/36)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14例患者仍进行了IMRT,但放射治疗靶区因PET-CT而发生了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对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是一项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的治疗前再分期诊断手段,改变了部分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林琳郑容吴令英吴宁李晔雄张雯杰刘瑛
关键词:宫颈癌PET-CT调强放射治疗大体肿瘤体积
NSCLC原发灶FDG摄取与病理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病理分期(T和N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原发灶FDG摄取在预测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李蒙吴宁梁颖刘瑛
关键词:NSCLC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FDG
淋巴瘤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Ki-67表达相关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18F-FDG PET/CT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病理证实、18F-FDG PET/CT和Ki-67免疫组化资料完整的淋巴瘤患者,分析SUVmax与临床分期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理分型淋巴瘤SUVmax差异,绘制ROC曲线,获得SUVmax诊断侵袭性淋巴瘤的界值。结果 SUVmax与淋巴瘤临床分期无相关(r=0.04,P=0.544)。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SUVmax分别为11.53±5.58和11.84±6.82(Z=-0.256,P=0.798);侵袭性淋巴瘤SUVmax(13.02±6.53)高于惰性淋巴瘤(6.81±5.71,Z=-4.226,P<0.001);以SUVmax=8.4为预测侵袭性淋巴瘤的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和77.3%。早期和晚期淋巴瘤SUVmax与Ki-67指数均呈正相关(r=0.44,P<0.001;r=0.43,P=0.002)。结论淋巴瘤18F-FDG PET/CT SUVmax与临床分期不相关,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可预测侵袭性淋巴瘤。
梁颖吴宁方艳张瀚郑容张雯杰刘瑛李小萌黄文亭
关键词:淋巴瘤18F氟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显像SUVmax、MTV和TLG判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 分析DLBCL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肿瘤SUVmax、MTV、TLG与LDH、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3岁),均有完整的临床随访数据(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以SUV 2.5为阈值,获得全身肿瘤的SUVmax、MTV和TLG.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上述三者与LDH的相关性.由ROC曲线分析得到SUVmax、MTV和TLG预测肿瘤进展或复发的界值.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预后危险因素、国际预后指数(IPI)、SUVmax、MTV和TLG的预后价值.结果 SUVmax与LDH水平未见相关性(r=0.017,P>0.05).MTV、TLG与LDH水平呈正相关(rs=0.710和0.673,均P<0.05).SUVmax、MTV与TLG预测肿瘤进展或复发的界值分别为19、56 cm3和817 g.IPI低危(0-1分)、TLG<817 g与DLBCL的PFS期延长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和3.988,均P<0.05),年龄、LDH水平、Ann Arbor分期、结外受侵部位数、SUVmax和MTV的PFS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08、0.001、2.662、0.814、2.700和3.530,均P>0.05).结论 DLBCL的MTV、TLG与LDH水平呈正相关.TLG比SUVmax、MTV具有更好的预后价值,有可能成为IPI的有益补充.
梁颖吴宁方艳郑容张雯杰刘瑛张瀚李小萌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
^18 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 探讨^18 F—FDG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N)分期方面的价值,以及CT密度和双时相扫描在淋巴结性质判定方面的作用。方法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均于术前行 ^18 F—FDGPET—CT扫描,对常规扫描图像采用PET法(单纯根据^18 F—FDG摄取水平判断淋巴结性质)和PET+CT密度法(结合CT密度和摄取水平判断淋巴结性质)分析。摄取水平通过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结合判定。双时相扫描的储留指数(RI)〉10%为摄取升高。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区域淋巴结组为单位,PET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8.4%、88.3%、59.5%和97.4%,PET+CT密度法的相应值分别为84.0%,94.6%、92.9%、75.O%和96.8%,其中2种方法的特异度和准确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组淋巴结行双时相扫描,良恶性组摄取变化值(△SUVmax)之间和R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3组延迟相摄取升高的淋巴结中,11组为转移;在5组无摄取升高的淋巴结中,1组为转移。结论^18 F—FDGPET-CT在肺癌患者术前N分期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淋巴结CT密度和^18 F—FDG摄取水平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对于常规相摄取增高的淋巴结,延迟相摄取升高对判断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有限,但无摄取升高则更支持良性诊断。
李蒙吴宁梁颖郑容刘瑛张雯杰赵平
关键词:肿瘤分期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