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民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入路
  • 2篇手术入路
  • 2篇颅内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形细胞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畸形
  • 1篇岩骨
  • 1篇岩斜区
  • 1篇乙状窦
  • 1篇乙状窦前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诱发电位
  • 1篇真菌感染
  • 1篇真菌性
  • 1篇真菌性肉芽肿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李学民
  • 5篇书国伟
  • 5篇王勇
  • 4篇崔华
  • 4篇费智敏
  • 3篇张珏
  • 2篇丁赵琦
  • 1篇严烁
  • 1篇周正文
  • 1篇周彩芳
  • 1篇罗其中
  • 1篇庄仲伟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经岩骨乙状窦前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2007年
  岩斜区肿瘤是指起源于岩上、岩下窦之间的岩骨斜坡裂的肿瘤.岩斜区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内耳孔和颈静脉孔, 上方至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上缘,前界为岩斜区硬膜,后界为脑干.……
李学民王勇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至上岩斜区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通过对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上岩斜区手术入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具(20侧)经10%甲醛固定并且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国人成人尸头上模拟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察上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系,测量相关重要数据。结果上岩斜区显微结构主要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Labbe静脉、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动眼神经约[5.50±1.82(4.24~6.98)]mm,Labbe静脉各分支游离长度(9.56±4.06)~(14.78±4.60)mm。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适用于上岩斜区显露。对上岩斜区显微解剖研究及测量相关数据可提高该区手术安全度和成功率。
李学民书国伟王勇
关键词:手术入路
颅内真菌性肉芽肿三例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颅内真菌性肉芽肿(ICFG)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提高对ICFG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ICF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ICFG成人患者,其中有颅脑外伤史1例,糖尿病及长期与鸟类接触史1例;均以头痛、呕吐起病,伴低热、颅高压以及局灶性神经体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征性表现;颅内肉芽肿多发,且位置深在,累及重要结构,术中难以将病灶全部切除。3例患者手术明确病理诊断后即使用二性霉素B(AMB)和氟康唑治疗,由于AMB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同时还需鞘内给药。其中2例患者在3个月内完成AMB和氟康唑总量治疗后分别继续接受氟康唑(200mg/d)口服治疗3及6个月,另一例在治疗1个月后因自觉症状好转拒绝继续治疗,自动出院。3例分别随访3、24、48个月,其中2例抗真菌药物足量治疗者治愈,另一例于3个月后复发,再次入院使用AMB和氟康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ICF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手术目的为明确诊断、减少占位效应以及改善抗真菌药物的疗效;无论术中肉芽肿全切与否,术后足量全程使用AMB和氟康唑是治愈ICFG的重要手段。
费智敏李学民张珏书国伟崔华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肉芽肿两性霉素B氟康唑
自发性脑皮质下出血79例病因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脑皮质下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有效诊断方法。方法对79例自发性皮质下出血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结果脑血管畸形占自发性脑皮质下出血总数的56%,其中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占27%。结论脑皮质下出血的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畸形,CT血管造影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李学民罗其中费智敏书国伟崔华王勇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动静脉畸形病因分析脑血管畸形
术中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监护脑中央区手术被引量:1
2006年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8—68岁,平均51.6岁。术后经病理证实:少枝胶质瘤4例,星形细胞瘤4例,转移瘤1例,巨大凸面脑膜瘤1例。
费智敏张珏丁赵琦崔华李学民周彩芳书国伟王勇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中央区手术护脑星形细胞瘤病理证实
颈椎病颈前入路显微手术225例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总结颈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借助手术显微镜和高速磨钻对22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前入路显微减压手术,采用自体骨、钛网或Cage融合后使用钉板系统固定;术中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监护。结果本组术后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随访5~120个月,影像学资料证实受累脊髓、神经根减压彻底,自体骨、钛网或Cage融合良好,无移动、塌陷或滑脱,钛板内固定位置准确,无螺钉松脱或钛板断裂。各组的JOA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颈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
费智敏王勇丁赵琦张珏庄仲伟严烁李学民崔华书国伟周正文
关键词:颈椎病颈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