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双
- 作品数:59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学更多>>
- 黑龙江题材纪录影像:生态与文化的秘境
- 2016年
- 黑龙江发达的水系和广阔的流域孕育了富饶的土地与灿烂的文化,草原文化、狩猎文化、捕鱼文化、海洋文化等,共同形成了黑龙江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秘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为黑龙江地域题材纪录片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资源。近年来,《龙江行》(2011)、
- 汪淑双
- 关键词:草原文化题材影像人文资源狩猎文化海洋文化
- 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被引量:1
- 2023年
- 新课改是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在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具备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能力的教学技巧。文章结合我国当前新课改的实施背景来深入分析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其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 汪淑双
- 关键词:新课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教学技能
- 少数民族影视的文化性格研究
- 2016年
- 对我国当前影视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以少数民族为主要题材的影片非常少,并且,各种评选活动中获奖的影片基本上与少数民族都没有联系,给我国少数民族影视进一步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就少数民族影视进行概述,对少数民族影视的文化性格进行全面探讨,以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影视具有的艺术特征,从而为我国少数民族影视事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 汪淑双
- 关键词:少数民族影视文化性格影视艺术
- 应用产教融合共生系统推进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 2024年
- 专业集群是现阶段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强化应用产教融合共生系统在高校专业集群建设中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符合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异质同存”的本质。目前高校专业集群建设中专业间共生度不足、内部共生环境建设不足等问题突出,应用产教融合共生系统推进高校专业集群建设,不断创新高校专业集群共生模式、构建共生机制,以便优化高校专业集群共生环境建设。
- 汪淑双于树洋董国峰
- 关键词:高校
- 一种展示板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传播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展示板,包括固定机构、移动机构、白板、承载机构、拉动机构和擦除机构,两个固定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移动机构上,两个固定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机构后端的左右两侧,拉动...
- 汪淑双张岩宋颖
- 文献传递
- 基于戏曲搬演理论的明清戏曲序跋研究
- 2017年
- 在我国戏曲理论发展历史上,明清戏曲序跋的繁荣与昌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彰显着我国古典戏曲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明清戏曲序跋理论主要有搬演论、艺术论、创作轮、曲律论、动机论和接受论等,文章主要基于戏曲搬演理论,对明清戏曲序跋进行分析与探索,明确了戏曲搬演理论与明清戏曲序跋内涵,分析了其在明清戏曲序跋当中之应用。
- 汪淑双
- 关键词:明清戏曲戏曲序跋
- 中美高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特殊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教师发展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又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比较的视野,看美国高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在教师素质、教师培训体系、教育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的做法,与我国高校特殊教育相比较,找出我国在高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我国高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提供科学有利的借鉴,避免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 汪淑双
- 关键词:中美高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
- 新文科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的课程体系重构路径
- 2024年
- 伴随着新文科理念的提出,高校教育迎来新改革发展契机,应用型高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教学基地,其专业集群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目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方向。本文就基于新文科教学理念,探讨了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意义、特点,以此提出课程体系重构的原则及路径,以便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工作的参考借鉴。
- 汪淑双王玥董国峰
-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课程体系重构
- 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嬗变——以满族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中除了人口最多的汉族之外,其余五十五个民族被统称为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在这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中,满族是一个不可不提的重要成员,其曾经在清朝时期的中国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满族的民俗文化从服饰、形象、礼仪等多个方面,曾经在全国形成过重要影响。直到今天,满族的民族服装旗袍、马褂等,仍然被视为近代中国的代表性服饰之一。因此对满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本文谨以满族为例,对其民俗文化的嬗变略作管窥。
- 汪淑双贾清妍
- 关键词:少数民族满族民俗文化嬗变
-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纪录片中地域文化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提升,信息化产业逐步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行业,各类新技术及中西方文化融合力度也越来越大,进而不可避免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被汉族及西方文化同化,更有部分少数地区连自己民族的语言都难以传承下去,失去自身民族的特色。而少数民族纪录片可以真实地记录及传承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等民族特色,不需要人们实际地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便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同时纪录片也是逐渐成为少数民族与外界进行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文章就东北地区近些年的部分少数民族录片进行分析,探索这些纪录片中所蕴含的文化及特色,并就部分题材选取及内容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找到保存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更为有效记录方式。
- 汪淑双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文化分析